<p class="ql-block"> 两天来(25.6.18-19日)从理县骑行147公里经汶川县绵虒镇到都江堰市,总骑行1258公里。</p><p class="ql-block"> 今天经历了密集的隧道群,参观了映秀地震遗址、地震博物馆和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总骑行路线</p> <p class="ql-block">两天来骑行路线</p> <p class="ql-block"> 我们计划从成都坐火车回郑州,离成都越近,越有很多不舍,放慢脚步,享受生活吧,每天只骑行几十公里。昨天从理县骑行74公里,中午赶到汶川县的绵虒镇,在绵虒镇国道旁一个小饭店,我们四个人分别要了不同的面食。店老板不但不烦,还热情款待我们,并且给我们推荐了一个家庭宾馆,标间60元。我们觉得挺不好意思,晚餐专门到她家宾馆点了四个菜。</p><p class="ql-block">晚餐期间,在门口卖枇杷果的羌族老太,走到我们桌子旁,用生硬的普通话推销她家的枇杷果。茂哥坐在外侧,距离羌族老太最近,茂哥说“我们在汶川县城刚买了一大兜,要么这样吧,我送你5元,不要你的果可以吗?”,老太连连摆手说“不可以,不可以”,老太接过五元纸币,拿过来一小袋枇杷果,都是善良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汶川县城,老太说“枇杷一元一斤,你们买点吧?,要不这篮子里就这么多,你给六元吧,六斤只多不少”,看到老太祈求的眼神,我全给买下了。</p> <p class="ql-block">汶川县一带盛产枇杷、车厘子、杏等水果,路边有很多水果摊,且民风淳朴,长在路边低矮的黄腾腾的枇杷果没人摘。</p> <p class="ql-block"> 在绵虒镇镇中广场,矗立着大禹的雕塑,在绵虒镇国道旁也有大型大禹雕塑,雕塑下方写着大禹故里。我很纳闷,我是河南人,引以为傲的大禹也是河南人,怎么四川成了大禹的故里。查资料得知,大禹故里到现在还是有争议,究竟在哪,个说各的理,绵虒镇宣传力度挺大。</p><p class="ql-block">绵虒镇的名字由来,当地人讲的头头是道,说虒是古时候像虎的一种动物,经常危害老百姓,是大禹在绵虒镇一带将其降伏,所以就叫绵虒镇。</p> <p class="ql-block">在绵虒镇国道旁的三官雕塑即天官、地官、水官,水官指的就是大禹。</p> <p class="ql-block"> 昨天听骑友说从绵虒镇到映秀镇要穿十几个隧道,他就是在这一段受伤的,不由得心里发怵。茂哥说“有啥可怕的,我们都是闯过江湖的人,骑行十几年了,啥没有见过,不要被别人说的给吓着了,只要胆大心细,首先自己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给大车让道,要占车道的三分之一,不能太靠边,另外,不能摔倒,摔倒特别危险”。谨记教诲,我稳稳心,自己给自己打气,骑上自行车在前,两位老哥在后(后边是最危险的地方),瞪大眼睛看路,心里念叨“冷静、沉着”。十几个隧道,最长的一个隧道将近五公里,其中一段没有灯光,全靠我们自行车自带的灯照明,大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心里也没有害怕。到都江堰市,练哥说“乖乖嘞,今天穿过了18个隧道,其中绵虒镇到映秀镇40公里就过了14个隧道”。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自己吓自己,正真试过了才知道自己是多么伟大。</p> <p class="ql-block">到汶川县城和映秀镇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参观了映秀镇旋口中学地震遗址。,心情特别沉重。走进漩口中学遗址,倾斜的教学楼、坍塌的墙壁、永远定格在14:28的破碎时钟……这些凝固的灾难瞬间,让人瞬间感受到大自然的无情威力。站在废墟前,会不自觉地想象那一刻的恐惧与无助。五层教学楼,只有最顶层倾斜的无力的立在那里。14.30分是学生上课时间,也就是说地震发生时所有学生都在教室,顷刻间学生都被埋在底下,他们都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就这样被地震吞没了。看到此,想起了我的儿子,地震当天,我儿子在成都四川音乐学院读书,儿子讲,他在寝室上床准备起床,被突来的地震从床上甩了下来。意识到是地震后,全班只有他们几个男生,他组织男生保护女生下楼到操场上。情绪稳定后马上组织学生抢购食品,到下午地震还没有结束,赶快组织购买彩条布,全班学生紧紧的抱在一起,恐惧的过了一夜,后来我就不清楚了。地震的当天,在郑州的我也感觉到了地震,第一时间听说是四川地震,我像丢了魂一样,拼命的打电话,直到听到儿子的声音,知道儿子安全,我的泪花花的流,心才安。今天看到这些废墟,似乎看到废墟下的孩子的恐惧,看到母亲的痛不欲生。地震遗址像一堂残酷的“自然课”,提醒人类在自然力量前的渺小。繁华的小镇可以在几十秒内被摧毁,生命脆弱得令人窒息。珍惜当下吧。</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因地震去世的幼儿园和小学孩子的名单,就小学一项我数了数就有一千四百多个,可怜的孩子啊。</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还原地震是的模型和雕塑。</p> <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参观了著名都江堰。</p><p class="ql-block">参观都江堰后,让人震撼于古人的智慧。这座历经两千多年仍在运转的工程,不仅是一项技术奇迹,更是一种哲学与文明的象征。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没有用“堵”的方式治水,而是通过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宝瓶口控流,巧妙利用地势和水流规律。与今天“生态工程”的理念不谋而合。 想到它从战国时期流淌至今,滋养了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会有一种与历史对话的恍惚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景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