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与广播的故事(1170)</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电匣子‘’什么时候买的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特别的喜欢收听鞍山人民广播电台那抑扬顿挫带有节奏感的优美的声音,它是我的美梦,常常让我美梦成真。</p><p class="ql-block"> 当以一种平淡的心态,打开收藏有自己作品的老报纸,翻看当年我保留从报纸上剪贴下来的作品,一个个小纸条蹦蹦跳跳的来到我的眼前,让我眼前一亮,哦,那是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录用我的稿子的通知单。那时我还青春年少二十刚出头呢。</p><p class="ql-block"> 青春是一个多梦的季节,青春是万紫千红的岁月,它充满了梦幻、憧憬、浪漫,我那时也算是一个喜欢文学的青年吧。</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怪,我从上小学就喜欢语文课,尤其喜欢写作文。到了中学痴心不改,仍然喜欢写作文,我是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语文老师徐兴志也喜欢我写的东西。经常给我留额外的作文题,我都能及时的完成。那时我的作文,老师常常在同年组给同学们当范文,一提我,同学们都说李淑艳作文写的好。</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下乡回城后,我到鞍钢参加工作,在钢厂化验室工作,业余时间负责写宣传板报,常常往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投稿,后来还是电台、报社的通讯报道员。元旦社论发表了,我写一首散文诗《点亮心中灯一盏》给电台和报社投稿发表后,我接到一位男士的电话说,‘’我那末喜欢你,为什么拒绝我,你的那盏灯点亮了,我的这盏灯熄灭了。‘’我那时在钢厂参加大会战,吃住经常都在工厂,经常写稿子到下半夜,我那年365天都没休息过,哪有时间谈恋爱呀?那时年轻气盛二十岁刚出头意气风发的一心都扑在工作上,为了工作,恋爱我都给放弃了。后来念幼师时,就此事我写一篇作文《一件小事》老师说写的真好,竟然复印每人一份学习。</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初,常常往电台投稿文艺作品,后来开始写单位的通讯报道投稿,八十年代初鞍山人民广播电台、鞍山日报的副刊,开始投稿录用、刊登我的散文诗《妈妈吻我》、《幼儿园的小路》、《我也有烦恼的时候》散文《岁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幼师毕业后,业余时间我曾经负责鞍钢二十几所幼儿园的宣传报道工作,经常有许多通讯报道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还经常在鞍山日报、鞍钢日报上变成铅字,我与鞍山人民广播电台五十年的情缘。之后我的小作相继在多种报纸杂志频频出现:《故乡的小河》、《秋赋》到现在的《老红楼情缘》。</p><p class="ql-block"> 如今,皱纹已经悄悄的爬上额头,可是我还是喜欢在文字上行走。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是我的处女作发源地,它像我的初恋,它是我的知己,是我的灵魂伴侣,是我永远的挚友。在它的百花园里,喜怒哀乐像四季的花朵,绽放在我温暖的心中,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美妙的播音中,我看到岁月的万花筒,我嗅到四季的鸟语花香。</p><p class="ql-block"> 翻看当年收藏的作品,看到那些岁月留下的温馨往事,点点滴滴,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啊,你给我留下了青春的纪念,献给未来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电波织就文学梦,岁月长歌赤子心</p><p class="ql-block">——评李淑艳《我与广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福平</p><p class="ql-block"> 李淑艳笔下的《我与广播的故事》,宛如一幅在岁月长河中徐徐展开的工笔长卷,以电波为墨、文字作纸,将个人文学理想的萌芽、生长与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深厚羁绊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既有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愫,又承载着时代变迁中的文化记忆,恰似一首悠扬的叙事诗,在时光的峡谷中久久回响。</p><p class="ql-block"> 文章以充满年代感的“电匣子”为情感锚点,巧妙串联起作者从懵懂年少到霜染鬓角的创作历程。自幼对语文的痴爱,让文字成为她生命的底色,而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则如同穿越时空的魔法通道,将这份纯粹的热爱转化为被听见、被看见的力量。那些泛黄的电台录用通知单,不仅是作者文学才华初绽的见证,更如同一簇簇永不熄灭的星火,持续点燃她跨越四十余载的创作热情。在钢厂化验室的深夜里,在放弃恋爱投身创作的抉择中,电台的电波始终如温暖的灯塔,照亮她追逐文学理想的崎岖道路,勾勒出一位文学赤子在时代浪潮中勇敢逐梦的鲜活剪影。</p><p class="ql-block"> 文中“电台是初恋、知己与灵魂伴侣”的精妙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生命羁绊。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时光淬炼中,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早已超越媒体平台的单一属性,深度融入作者的生命脉络。从早期散文诗中对母爱、乡愁的细腻描摹,到通讯报道里对时代生活的敏锐捕捉,电台既是孕育灵感的沃土,也是倾诉衷肠的密友。那通因《点亮心中灯一盏》引发的情感来电,那场幼师时期作文被传阅学习的文学涟漪,无不彰显出文字与电波碰撞后迸发的强大生命力。这些看似偶然的插曲,实则是文学创作与大众共鸣交织而成的温暖回响,既丰盈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在不经意间搭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桥梁。</p><p class="ql-block">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将个人记忆与时代风云精妙编织。七十年代知青返城的浪潮、鞍钢建设的火热岁月、八十年代副刊兴起的文化春风,这些宏大的时代印记在作者的叙述中化作灵动的注脚,自然流淌于字里行间。鞍山人民广播电台不再是孤立的传播载体,而是成为时代变迁的忠实见证者与积极参与者。它既铭刻着作者个人成长的足迹,也折射出一个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执着追求,赋予文章厚重的历史纵深感与深邃的文化洞察力。</p><p class="ql-block"> 行文至结尾,鬓染霜雪的作者依然葆有“在文字上行走”的纯粹热爱,这份跨越岁月的坚守令人动容。电台的电波恰似一条永不褪色的精神纽带,将往昔与今朝紧紧相连。那些精心收藏的泛黄稿件、承载记忆的录用通知单,不仅是个人青春的鲜活注脚,更是献给未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李淑艳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触,讲述的不仅是个人与广播的专属故事,更是一代文学追光者与媒体共同成长的集体记忆。在她的文字中,我们触摸到文学的永恒力量,望见理想的璀璨光芒,更感受到岁月沉淀后的温暖与感动——这或许正是文学与广播交织而成的最美华章。</p> <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王福平老师:</p><p class="ql-block"> 您的《电波织就文学梦,岁月长歌赤子心》一一李淑艳我与广播的故事,一口气拜读了好几遍,非常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您这篇1120字的《我与广播的故事》评论,洋洋洒洒厚重的文字 ,写出了一位喜欢热爱听广播的女人,在文字间执着行走四十多年的轨迹的赞美。</p><p class="ql-block">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喜欢,岁月的风雨中,我还在寻找诗与远方。</p><p class="ql-block"> 王福平老师您何止写的是一篇评论啊,而是把那个年代浓浓的文学氛围全面的给总结了!您写出了那个年代人们精神上的追求;您写出了那个年代文化同样也滋养了人们的灵魂;那个年代的广播啊,真的是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 我与广播的故事(1170字)</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电匣子‘’什么时候买的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特别的喜欢收听鞍山人民广播电台那抑扬顿挫带有节奏感的优美的声音,它是我的美梦,常常让我美梦成真。</p><p class="ql-block"> 当以一种平淡的心态,打开收藏有自己作品的老报纸,翻看当年我保留从报纸上剪贴下来的作品,一个个小纸条蹦蹦跳跳的来到我的眼前,让我眼前一亮,哦,那是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录用我的稿子的通知单。那时我还青春年少二十刚出头呢。</p><p class="ql-block"> 青春是一个多梦的季节,青春是万紫千红的岁月,它充满了梦幻、憧憬、浪漫,我那时也算是一个喜欢文学的青年吧。</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怪,我从上小学就喜欢语文课,尤其喜欢写作文。到了中学痴心不改,仍然喜欢写作文,我是我们班的语文科代表。语文老师徐兴志也喜欢我写的东西。经常给我留额外的作文题,我都能及时的完成。那时我的作文,老师常常在同年组给同学们当范文,一提我,同学们都说李淑艳作文写的好。</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下乡回城后,我到鞍钢参加工作,在钢厂化验室工作,业余时间负责写宣传板报,常常往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投稿,后来还是电台、报社的通讯报道员。元旦社论发表了,我写一首散文诗《点亮心中灯一盏》给电台和报社投稿发表后,我接到一位男士的电话说,‘’我那末喜欢你,为什么拒绝我,你的那盏灯点亮了,我的这盏灯熄灭了。‘’我那时在钢厂参加大会战,吃住经常都在工厂,经常写稿子到下半夜,我那年365天都没休息过,哪有时间谈恋爱呀?那时年轻气盛二十岁刚出头意气风发的一心都扑在工作上,为了工作,恋爱我都给放弃了。后来念幼师时,就此事我写一篇作文《一件小事》老师说写的真好,竟然复印每人一份学习。</p><p class="ql-block"> 70年代初,常常往电台投稿文艺作品,后来开始写单位的通讯报道投稿,八十年代初鞍山人民广播电台、鞍山日报的副刊,开始投稿录用、刊登我的散文诗《妈妈吻我》、《幼儿园的小路》、《我也有烦恼的时候》散文《岁月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幼师毕业后,业余时间我曾经负责鞍钢二十几所幼儿园的宣传报道工作,经常有许多通讯报道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还经常在鞍山日报、鞍钢日报上变成铅字,我与鞍山人民广播电台五十年的情缘。之后我的小作相继在多种报纸杂志频频出现:《故乡的小河》、《秋赋》到现在的《老红楼情缘》。</p><p class="ql-block"> 如今,皱纹已经悄悄的爬上额头,可是我还是喜欢在文字上行走。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是我的处女作发源地,它像我的初恋,它是我的知己,是我的灵魂伴侣,是我永远的挚友。在它的百花园里,喜怒哀乐像四季的花朵,绽放在我温暖的心中,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美妙的播音中,我看到岁月的万花筒,我嗅到四季的鸟语花香。</p><p class="ql-block"> 翻看当年收藏的作品,看到那些岁月留下的温馨往事,点点滴滴,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啊,你给我留下了青春的纪念,献给未来的回忆……</p><p class="ql-block">电波织就文学梦,岁月长歌赤子心</p><p class="ql-block">——评李淑艳《我与广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福平</p><p class="ql-block"> 李淑艳笔下的《我与广播的故事》,宛如一幅在岁月长河中徐徐展开的工笔长卷,以电波为墨、文字作纸,将个人文学理想的萌芽、生长与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的深厚羁绊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既有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愫,又承载着时代变迁中的文化记忆,恰似一首悠扬的叙事诗,在时光的峡谷中久久回响。</p><p class="ql-block"> 文章以充满年代感的“电匣子”为情感锚点,巧妙串联起作者从懵懂年少到霜染鬓角的创作历程。自幼对语文的痴爱,让文字成为她生命的底色,而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则如同穿越时空的魔法通道,将这份纯粹的热爱转化为被听见、被看见的力量。那些泛黄的电台录用通知单,不仅是作者文学才华初绽的见证,更如同一簇簇永不熄灭的星火,持续点燃她跨越四十余载的创作热情。在钢厂化验室的深夜里,在放弃恋爱投身创作的抉择中,电台的电波始终如温暖的灯塔,照亮她追逐文学理想的崎岖道路,勾勒出一位文学赤子在时代浪潮中勇敢逐梦的鲜活剪影。</p><p class="ql-block"> 文中“电台是初恋、知己与灵魂伴侣”的精妙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生命羁绊。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时光淬炼中,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早已超越媒体平台的单一属性,深度融入作者的生命脉络。从早期散文诗中对母爱、乡愁的细腻描摹,到通讯报道里对时代生活的敏锐捕捉,电台既是孕育灵感的沃土,也是倾诉衷肠的密友。那通因《点亮心中灯一盏》引发的情感来电,那场幼师时期作文被传阅学习的文学涟漪,无不彰显出文字与电波碰撞后迸发的强大生命力。这些看似偶然的插曲,实则是文学创作与大众共鸣交织而成的温暖回响,既丰盈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在不经意间搭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桥梁。</p><p class="ql-block">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将个人记忆与时代风云精妙编织。七十年代知青返城的浪潮、鞍钢建设的火热岁月、八十年代副刊兴起的文化春风,这些宏大的时代印记在作者的叙述中化作灵动的注脚,自然流淌于字里行间。鞍山人民广播电台不再是孤立的传播载体,而是成为时代变迁的忠实见证者与积极参与者。它既铭刻着作者个人成长的足迹,也折射出一个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执着追求,赋予文章厚重的历史纵深感与深邃的文化洞察力。</p><p class="ql-block"> 行文至结尾,鬓染霜雪的作者依然葆有“在文字上行走”的纯粹热爱,这份跨越岁月的坚守令人动容。电台的电波恰似一条永不褪色的精神纽带,将往昔与今朝紧紧相连。那些精心收藏的泛黄稿件、承载记忆的录用通知单,不仅是个人青春的鲜活注脚,更是献给未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李淑艳以质朴而深情的笔触,讲述的不仅是个人与广播的专属故事,更是一代文学追光者与媒体共同成长的集体记忆。在她的文字中,我们触摸到文学的永恒力量,望见理想的璀璨光芒,更感受到岁月沉淀后的温暖与感动——这或许正是文学与广播交织而成的最美华章。</p><p class="ql-block">王福平老师:</p><p class="ql-block"> 文/李淑艳</p><p class="ql-block"> 您的《电波织就文学梦,岁月长歌赤子心》一一李淑艳我与广播的故事,一口气拜读了好几遍,非常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您这篇1120字的《我与广播的故事》评论,洋洋洒洒厚重的文字 ,写出了一位喜欢热爱听广播的女人,在文字间执着行走四十多年的轨迹的赞美。</p><p class="ql-block">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喜欢,岁月的风雨中,我还在寻找诗与远方。</p><p class="ql-block"> 王福平老师您何止写的是一篇评论啊,而是把那个年代浓浓的文学氛围全面的给总结了!您写出了那个年代人们精神上的追求;您写出了那个年代文化同样也滋养了人们的灵魂;那个年代的广播啊,真的是深入人心。[合十][合十][合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