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市说起

涓涓细语

<p class="ql-block">  一天开始,在古城集安就逐渐热闹了起来,热闹是在早上的市场里,各家各户勤快的主人,在头天晚上就打算好了买点什么做些什么,食谱预算好了,做到心里有谱,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了目标,直奔摊位选购所需用菜,当然也有临时选择的。</p><p class="ql-block"> 五月,集安气温高于岭后和其他地方,本地蔬菜就开始多了起来,人们爱买本地食物,因为新鲜。</p><p class="ql-block"> 天亮越来越早了,卖东西的人更早进入市场,市场管理的好,监督到位,各个摊位要整齐,还要干净,不许地上有垃圾,做吃的要戴口罩。</p><p class="ql-block"> 早市就从炊烟袅袅开始了人间真实,那些卖东西的人,天刚刚亮时就开始准备摆好,迎接买家,问的答的聊天的说笑的热热闹闹的早市就这样的开始了日常百态。卖家的和买家的都怀着不一样的心思,集安人朴实厚道,不计较的卖主会多给你点,不想让你不高兴,当然买主也不会计较什么的,主打一个高兴就好。</p><p class="ql-block"> 夏天,太阳三点多就出来了。秋天以后出来的晚,人们摸着黑就在早市上开始了整理摆放货物,煞是辛苦。</p><p class="ql-block"> 看逛早市是一个人生精彩,用一个成语“眼花缭乱”非常确切,不爱做早饭的,只需少睡一会,溜达一圈,就解决了。</p><p class="ql-block"> 不提节假日,就是山菜下来了的时节,市场那个人多啊,拥挤是常态,散发着大森林给予的清香让人愉悦,那是满足食欲的菜,且安全放心,大森林里生长的,沐浴清洁的雨水,怎么能不好吃呢,生活困难的年代,这些珍贵的山菜给予了贫困人家的温饱,只要不懒,出了家院,山根水边就有能吃的菜,那个味道不是自己种的蔬菜可比。</p><p class="ql-block"> 困难时期,几种山菜合在一起拌上玉米面,放点盐,其他调料不用放,调料会干扰山菜自有的清香,放锅里蒸,出锅就是一道美食,那味道你也说不清楚是苦是甜是涩,味道的合集让人品尝了出自野外的时鲜浓淡,仅这一个食品就吃了个心满意足。</p> <p class="ql-block">  物品要摆放整齐,不知道是市场管理要求的,还是自己要的,或许是大家相互比看的,水果摆放的整整齐齐,就连卖咸鸭蛋的也是有条不紊的摆放,包好的小馄饨横是横竖是竖,排列好看。一些蔬菜红的绿的紫的黄的摆放一起,像一个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我的亲人在外地,说想出去走走,寻思去哪里呢?有人提出来去集安早市!大家都说“好!”,要知道开车走高速也得一个多小时呢,可能都知道集安早市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看着什么都想吃,摊位多,就感觉那么多好吃的,让人眼花缭乱。想吃这个又想吃那个,又吃不了那么多。食物又在那里勾引,无奈得很呢。</p><p class="ql-block"> 距离集安二百多公里的一个城市,开通了一条专门来集安早市的公交车,听说乘客还不少呢!</p><p class="ql-block"> 集安早市是有名了的,是出名了的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些远来的房车主人早知道早市了,就想吃当地特色,一天吃不完全,那就多住一些时日,来东北怎么也得尝尝大东北特色食品。那个嫩嫩的小黄瓜可不是南方的黄瓜可比,爽口且清香。旅店住的客人一帮帮一伙伙的去早市吃,所以拥挤,有的摊位已没有位置了,先坐下的,满足地吸溜着面条,酸汤子,拌的是鸡蛋酱,花不多少钱,吃的那个叫满足。不知道吃啥好了的时候,人多的队伍,吵吵嚷嚷要吃这个,要吃那个,无所适从了。</p><p class="ql-block"> 城市干净就像一个家庭,旅游客人对集安的印象,都说干净。干净是给自己和别人一种舒服,干净也是一种习惯,干净的环境、清爽的心情,一定会有一个开心的早餐,都知道来集安逛早市是一项必要的内容,不来可就是一个遗憾了,一天从满足开始。</p> <p class="ql-block">  早晨,空气清新,我喜欢早点去选择。就喜欢农家自己种的菜,贵点不计较了。</p><p class="ql-block"> 认识一家郊区菜农,她家摊位蔬菜品种多,又知根知底的,我的习惯就是不打听价格,看着好就开始挑选,买完了往回走遇见熟人,人家问这个菜多少钱一斤?我稀里糊涂回答不了,只说没问啊。我也容易相信别人,菜农说这是自己家地里的,不上化肥的。我这个人信奉那个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己哄自己呗!也知道那话虚假成分应该有点,全当是真的没打药没上化肥算了,给自己一个安慰不是很难吧,所以自己就心安理得的提回家菜了,还挺高兴的呢。</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集安早市就是纯纯粹粹的人间烟火;有人说:早市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有人说:城墙是历史,早市是现实。</p><p class="ql-block">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底蕴是一个一个的日子积淀,是生活是情感是时空里的永恒。</p><p class="ql-block"> 想想说的也是,城墙边上,古老的石头墙说的是从前风云,早市烟火说的是今天故事。</p><p class="ql-block"> 人们的日子平平淡淡,饮食赖以生存。谁不是满足一下欲望为快乐。一碗豆腐脑,一碗水豆腐,就让豆香伴着着平凡人生。老百姓的美食就是这么简单,想吃就是美食。不想吃,山珍海味都是寡味。</p><p class="ql-block"> 做为家乡人,自然是喜欢家乡味道,隔一段时间心里就馋了。小时候,妈妈煮的莲藕,那个味道到现在都记得。现在买莲藕回家做就吃不出来那个味了,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姥姥做的粉片汤,只吃一次就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鲜美劲,快要失传了的美食艺术就那么难以吃到了,我怀念你——粉片汤。</p> <p class="ql-block"> 快要失传了的食物还有年糕,姥姥家年年种粘高粱,为的是春节有寓意吉祥的年糕吃。我也不知道自己那么没出息,咋就不忘了呢?是好吃佬吗?我觉得不是啊!应该是姥姥做的年糕太好吃罢了。</p><p class="ql-block"> 暗红色的高粱米,配上红小豆,颜色那个搭啊,味道也不是大米小米玉米味道可比。出锅满屋子里的米香豆香随着那气体燎燎绕绕的来到我的面前,期待姥姥快点切一块啊,姥姥忙这忙那的,就是不着急,可是我着急啊。终于姥姥切一块了,我先看着这漂亮的颜色,小豆开花的勾人,慢慢地小口地吃,我可不舍得狼吞虎咽的。</p><p class="ql-block"> 待我长大了,成天忙工作,去老家机会就少了,听舅舅说,姥姥年年让种一些粘高粱,说我这个馋丫头爱吃啊。</p><p class="ql-block"> 在我这里,这些来自寻常百姓人家的美食,绝不是饱腹而已,是浸入灵魂里的精神享受,一碗粉面汤,一块年糕,那是苦涩日子里的温暖和感动。过去食物缺乏,不敢随心所欲的吃,我只能浅尝辄止的,正因为这样我才没有吃腻吃撑着了,所以深深记着呢。</p><p class="ql-block"> 如今非常难能看见这样的年糕,早市有的是打糕,非粘高粱米做的味道,差太远了,真的要失传了吗?不应该啊?后来知道了没有人爱种了,产量太低了,这个美味恐怕随着岁月的流逝,传统的美食真的要不见了,我只能埋在心里了品咂了。</p><p class="ql-block"> 夏天,早市物产丰富,特色鸭绿江鱼、本地鸡蛋鸭蛋、朝鲜族风味打糕和拌菜、米酒、东北菇类、青菜等等,就在那里等着人们选购,给食欲一个勾引。</p><p class="ql-block"> 所以,主人逛早市一是愉悦了自己,二是照顾了家人的一天食物开始,平民百姓就从袅袅炊烟,饭菜香味开始。</p><p class="ql-block"> 你来集安是一定要去看看最接地气的早市,看看烟雾缭绕,香味扑鼻的场面。听着吆喝声声、盘盘碗碗的碰撞声、吃饭的勺碰碗声、摔摔打打的抻面声、想吃啥的招呼声,声声入耳,声声清脆,平民百姓的最日常不过的悦耳动听的烟火音乐,是缠缠绵绵的岁月如歌,这首歌,好让人安心平和。</p><p class="ql-block"> 谁都不能拒绝的早市上的声音和香气,那是最踏实的声音和香气,和着古老的江南韵致,是温柔软语的古城丽质和桑梓的真实样子。</p><p class="ql-block"> 早市里,你细心听,虽然人多嘈杂一点,但是,这里的声音不尖利不恼人,这里的声音是低沉的,集安这座小城哪里都是静谧的,暖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