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尊敬的XX们:</p><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路历程。我是张春梅,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站在这三尺讲台上,已经整整27个春秋。这27年里,我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其中担任班主任的时间,累积起来有“14年半”。这个“半”字,像一个小小的刻度,记录着一份特别的坚持,也承载着一段难忘的故事。为什么是14年半?这个“半”字背后的故事,我稍后会告诉大家。</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我深知肩上的责任远不止于传授书本知识。塑造灵魂,引导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我始终坚信并努力践行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只有‘有爱’的教育才是最被欣赏的、最打动人心、最有效的教育。” 这份爱,渗透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里。我用心营造着学风浓厚、班风优良的班级氛围,看着孩子们在这个集体中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是我最大的欣慰。更让我感到无比自豪的是,在我带过的学生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学子。有同学走进了复旦大学,还有同学升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韩文超同学(他当时还是我的生物科代表)以优异的成绩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冯瑞强同学(同样是生物科代表)更是夺得了高考全校第一名的桂冠!这或许带点巧合的色彩,但作为他们的生物老师,能够亲眼见证并参与他们人生关键阶段的奋斗与成长,是我内心深处最珍贵的欣慰和无上的荣光。看着他们意气风发地踏入国内顶尖学府,去追寻更广阔的天地,这就是我教师生涯中最闪亮、最值得骄傲的勋章!</p><p class="ql-block">这份爱,不仅体现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更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展现出它的智慧与力量。现在,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把它称为“一颗西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那是很平常的一天,上课铃声还未响起。突然,隔壁我带的班级教室里传来一阵巨大的、刺耳的响声!桌椅板凳在水泥地板上被猛烈地拖拽、摩擦,发出令人心悸的噪音!我的心猛地一沉,立刻冲出办公室跑向教室。眼前的一幕让我又惊又痛:两个平时形影不离、关系铁得不得了、都是我心头肉的男生,竟然扭打在了一起!两人脸上都挂了彩,怒气冲冲。说实话,那一刻,一股火气“噌”地就冲上了我的头顶。但我深吸一口气,强压住翻腾的情绪,尽量保持平静,对他们说:“到办公室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办公室,看着这两个气鼓鼓的小伙子,我一时也有些无措。劈头盖脸地训斥?显然只会火上浇油。怎么办?我决定先“晾一晾”。我什么也没说,默默地拿起桌上的作业本开始批改。办公室里一片寂静,只有我批改作业的沙沙声和墙上时钟的滴答声在回响。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能感觉到,他们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缓了,脸上的怒气也消散了不少,我自己也彻底冷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没有选择在办公室里进行说教。我对他们说:“走吧,跟着我。” 我特意带着他们绕了点路,经过了校长办公室的门口。我能清晰地听到,经过那里时,他们的脚步声明显变得迟疑、沉重,甚至有点慌乱,透露出内心的紧张和害怕。但我没有停下,径直把他们带到了我的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本我想着回去后我先做我的饭,让他们继续等,也许这种“煎熬”会促使他们主动反思。可就在家进门的瞬间,一眼瞥见了之前买回来、放在地上的一个大西瓜,特别大,足有二十多斤重,就在那一瞬间,灵光闪现,有办法了,大西瓜或许是解药,我二话没说,拿起刀“咔嚓”一下,干净利落地一劈两半,指着硕大的两半西瓜,只平淡地说了一句:“一人一半,先给我好好吃,吃完了再说别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盯着沉甸甸的大西瓜,两人互看一眼,硬着头皮开吃~~~,那么大的半个西瓜,哪里吃得完?果然,没啃多久,两人就都撑得吃不动了,动作慢了下来,最后彻底停住了。这时沉默被打破了,不需要我再追问,他们自己就主动开口了,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越说越懊悔。他们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冲动和不理智,认识到了错误的严重性。其实道理他们都懂,只是当时被情绪冲昏了头脑。两人都真诚地承诺,以后遇事一定“三思而后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他们认识到了问题,气氛也缓和了,我说:“行,人家浪子回金不换,你们知错能改就能原谅,么回吧。” 就在他们如释重负准备离开时,我特意叮嘱了一句:“记着,把你们没吃完的西瓜抱回去,不能扔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想象,抱着半个沉甸甸的大西瓜回家,家长怎么可能不知道?两个孩子自然又在家里接受了一番教育。然而,正是这颗“沉重”的西瓜,却成了奇妙化解矛盾的钥匙。令人欣慰的是,这次打架不仅没有反目更没有激化矛盾后的后续,反而因为共同经历了这场“特别的教育”,关系更加牢固,至今还是好朋友。而这个“西瓜事件”也在班里不胫而走,无形中给其他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情绪管理”实践课,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颗普通的西瓜,承载的是信任,是给一时犯错的孩子一个体面的台阶,一个自我反省的空间,一个化戾气为祥和、重归于好的契机。它是我教育实践中一次小小的智慧闪光,也深刻地印证了我的信念:教育,不仅需要满腔的爱,更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最后,回到开头那个“14年半”的悬念,“半年”班主任是怎么回事?那是另一段铭刻着责任与坚守的时光。 2019级学生的高三第二学期,我的身体没顶住,亮起了红灯,不得不放下工作休养。班主任工作也移交给了同事,但是每每看到教室的标语“追梦路上 我在 你在 我们都在”就热泪盈眶,这是我亲自设计的,强调我们要陪伴着一起追梦,看着教室里那些朝夕相处了三年、正在为人生最重要考试之一奋力拼搏的孩子们,我的心怎么也放不下。高考在即,他们需要稳定,需要支持,需要那份熟悉的陪伴。三个月后我做了一个决定:虽然不再是名义上的班主任,但我每天坐在教室的隔壁,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还是会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跑过来找我。有时是问一道生物难题,有时是聊聊复习的困惑,有时可能只是想看看我,说几句话。能够继续听到他们讨论题目的声音,看到他们匆匆走过的身影,解答他们哪怕一个小小的疑问,或者只是安静地在那里,让他们知道老师还在身边,我的心也感到真正的踏实和安宁。那半年,我是一位特殊的“编外班主任”,班主任的名册上没有我那半年的正式记录,但我守护的目光和牵挂的心,从未有一刻离开过我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颗“西瓜”的故事,教会我用爱与智慧去化解成长的冲突;而那踏不进教室坚守的“半年”,则是我用行动在诠释: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护,是最无声的力量。它们如同两颗珍珠,共同镶嵌在我14年半班主任生涯的记忆长河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7年扎根讲台,15年(包含那沉甸甸的半年)的班主任旅程,有披星戴月的辛劳,有处理不完的琐碎,有突如其来的挑战,但更有千金不换的幸福与满足,什么是教育?是知识的传授,是品格的塑造,是在冲突爆发时给予一颗“西瓜”般的宽容与智慧,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即使拖着病体也要默默守候的那份不离不弃。是像那颗西瓜一样,用“不扔掉”的指令传递珍惜与承担;是像那无声的半年陪伴一样,告诉孩子们:老师永远是你身后可以依靠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深信,教育最动人的力量,就蕴藏在这份有温度的爱、不懈的坚持和临事的智慧之中。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怀着这颗赤诚之心,带着这份爱与责任,陪伴更多的孩子,走过他们青春的雨季和晴空,助力他们勇敢地追寻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