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荟萃之地——江西(A) (六)东林寺里有仙境

山翁

<p class="ql-block">   这一期说说东林寺。</p><p class="ql-block">  因为4月13日,我们又可以“好好使”星尘了。这天7点半我们便在酒店的楼下坐进了星尘泥尘他们俩的座驾里。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有朋友在且能自在地坐他们的车出行,真是幸运之至。</p> (图片:东林寺门楼) 一座寺庙,必然关乎佛教。而佛教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我真正想了解佛教,主动走近佛教,是在无锡的灵山,想在它那里存放自己的心灵,始于2014年10月30日——是一个不堪回首的日子。不堪回首也就毋庸赘述了。而结识佛教,读它的经典,应是从2017年4月间。当时,我们夫妇与来自成都的三角梅与其嫂杨姐,结伴去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旅游,在桂林逗留两三天后,我们来到阳朔,在一家山庄里住了两晚。这里古朴幽静,风光旖旎。清晨,你可以走着、站着或坐着在三层楼的楼顶观日出,遂生乐而忘忧之感;傍晚,你仍可在楼顶随意看日落,当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忧愁。店家在店里养着一条与人为善的可爱的狗狗,上楼时,它会温顺地陪着你上去;下楼时,它则在楼下静静地看着你。入住后的第二日,我们在店家的餐厅用早餐。爱看书的我,趁着等待上饭的一小会儿时间,上前翻看一旁书柜里的十多本书时看到一本佛教书,里面有《心经》,便拍了照片,以备空时查看。这也是我真正了解佛经的起始之点,这一天是2017年4月14 日,具体时间是09:40。这之后的岁月里,我主动地去查看一些佛教的经文,试图去真正认识它、了解它。甚而背诵比如《心经》《金刚经》等,却发现大多的经文深奥难懂,即使背下来也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意义。后来,我又看完了《南怀瑾选集》第九卷关于《经刚经》《椤严经》的解读。方知佛教里充满着人生智慧,有许多东西是我之前所未能触及的,遂有相知恨晚之憾。不过,直到现在仍处在一知半解中。但作为普通大众,吴承恩在《西游记》几句诗却道出了它的真谛。这就是:“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座“灵山塔”即是人人所具的那颗“本心”。“佛”又什么呢,是觉悟了的人。这些年,我就是本着修自己的本心的态度去逐步走近佛教,并从它那里吸取智慧、增长见识、修练本心的。因此,无须皈依,无须顶礼膜拜。但大多时候,来到寺院,我会在释迦的塑像前拜三拜,在功德箱里投入多少不等的零钱,以求心安。这是我一贯的做法。<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图片:2017年4月14日,笔者在广西阳朔一家山庄饭厅拍到的《心经》) (图片:2017年4月14日笔者在阳朔一家山庄楼顶拍得的日出) (图片:2017年4月笔者住宿的阳朔一家山庄养的温情小狗) (图片:2017年4月14日笔者在阳朔一家山庄楼顶拍得的日落) (图片:东林寺的花) 话归正题。<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车子在两侧风光旖旎而又平坦的高速路上,平稳行驶近两小时,我们来到了东林寺的外围。一路上星尘、泥尘给我们作了一些介绍,说这里是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一宗——净土宗(简称“净”)的发源地,寺内风景优美,可以吃免费的斋饭,甚至可以免费住宿体验。还说我们之所以早来,就是要赶着品一次这里的午斋。我听后真有点“高山仰止,虽不能止,心向往之”的感觉。<br data-filtered="filtered"> <p class="ql-block">(视频:行近东林寺,绿色环抱中)</p> (图片:东林寺的古树) 进入寺院的山路上,我按下车窗玻璃拍下一段视频。果见名不虚传,茂密的林荫遮蔽着眼睛的视线,穿梭而行的车辆昭示着寺院的不凡。 东林寺,位于九江市濂溪区的庐山西北麓,北距市区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5公里,面积300亩。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是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为南方佛教中心,隋朝以后为我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截至2024年6月,东林寺有两个道场,即东林寺祖庭和东林寺净土苑(大佛)。 (图片:东林寺的古树,它与这里的庭院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一千多年来,东林寺数废迭修。在唐代,以藏经多而闻名。宋代一度圮废,明代重建,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两次重修。咸丰时又遭毁坏,遗存少数建筑物在“文革”中惨遭破坏。现寺内建筑,多系近年来重建。1983年,寺院被定为汉区重点寺院。1993年,东林寺创办江西佛学院。东林寺还是旅游胜地,东林大佛是其标志,在阿弥陀佛像里面,是中国及全球第一高。 (图片:东林寺的古树,它被保护和何等好呵) 东林寺历史悠久,多有与其结缘的名流高士,鉴真大师、李世民、苏东坡、李白、王阳明等,都与其有不解之缘。寺内文物甚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东林寺的古树,游人僧人都可在树下休闲) 我们的车子停下来准备驶入停车场时,一向喜欢竹笋的我,看到一处售卖的地滩,随即拍下一张照片,好新鲜的竹笋哟! (图片:入东林寺前路边商贩滩点上售卖的新鲜竹笋) 我们向寺院的大门走去,走过一座小桥。小桥的一头树荫下有三尊和尚铜雕,呈开怀大笑之态;桥的另一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文字刻写着一个“虎溪三笑”的典故。是说东晉慧還大師,高标脱俗,有送客不過虎溪之約。一日,陶渊明与陆修静來訪,相談甚欢,移時送之,不覺将过桥,忽闻虎鸣,三人恍悟,開怀大笑。 (图片:虎溪桥头虎在笑) (图片:虎溪桥下水潺潺) (图片:虎溪桥下水潺潺) (图片:东林寺虎溪桥头“虎溪三笑”佛塑) 慧远(334——416),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原姓贾,二十一岁时前往恒山参见道安法师,听其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认为佛远胜于儒、道,遂出家,于东林寺领众修道。 成为东山寺的开山鼻祖。 (图片:东林寺开山鼻祖慧远画像) (图片:东林寺祖师慧远历代朝廷给予的封号) 当我们走入寺院大门后,一派庄严气象随即进入眼帘。可以说,这里的每一座殿堂、每一座石雕、每一句石刻、每一级台阶,甚而每棵树都带着庄严,使来者不得不放轻脚步,压低说话的音调。足见宗教对人的慑服力之大。陪我们来的泥尘成了我们自带的导游,她用女性特有的温婉,细语慢声地为我们介绍着寺院的情况,我也一步步加深着对寺院的了解。我们走进一个个殿堂,心灵也慢慢地静了下来。一个大殿里,泥尘说这里的书籍可以免费拿走一些,她为我选了四本,一为《佛说阿弥陀要解便蒙钞》,一为《了凡四训》,一为寺院现主持大安大师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一为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她又为我选了这里的一些书签,并一一加盖了篆刻红印,我均一一收藏之。 (图片:笔者在东林寺领取的免费书籍) (图片:东林寺用来宣传的书签) <p class="ql-block">  大概是因为寺院一日两餐,且过午不食之故吧,11时许,泥尘、星尘就带我们来到斋饭堂,只见早有众多人员排了长长的队伍等候取餐,我们随之也加入了进来。大约排了十分钟左右,我们便取到了餐饭,主餐米饭,四样小菜,都是烂糊糊的,很可口。米饭外我只要了两样小菜,在最近处找一空位坐下来用完。选坐位时,我瞥见不太明亮的饭堂内坐满了低头就餐者,偌大个饭堂,几乎听不到碗筷互碰的声音。教规在这里充分显示出它的慑服力。</p><p class="ql-block">  当我带着空碗筷走出斋堂,来到我们排队的转弯处,但见有一个临时搭建的洗碗筷用的蓬子,洗完及未洗的碗有几大竹筐,义务洗碗者足有七八个人,足见今天就餐者可达数百人。我本想自己将碗筷洗净,但见无法插足,只好放入筐内走开。</p> (图片:东林寺斋饭后的洗碗筷处,义务洗涮者有七八人之多) (图片:东林寺念佛堂) <p class="ql-block">  不见妻和星尘、泥尘他们,我独自向之前排队处的右方走去,走进一个佛堂。没有他人在,我心无旁鹜地沿着一个长廊走进,发现左边一个牌子,是关于领借取僧衣(这里叫海青/搭衣)的说明,一切都是那么的规范。我默默走到尽头,发现这里静悄悄的,只见一两个似是做义工者出进。原来所有僧人的衣物都从这里领取。返回来到刚入门时右侧一念佛堂,足有百平米之大,地上座位纵横有致,前方讲台庄严肃穆。我欲顺着一走道到讲台处一看究竟,但闻门内右方恭立着一位比丘说,不得到前方去,遂止步与其交谈起来。问其来自哪里,在此多久,他不假思索说是吉林、四十八天。特别这“四十八天”早就算好了似。</p> (图片:念佛堂的清规戒律——挺严的,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p class="ql-block">  当我走出佛堂,刚好与斋后出来的妻和星尘、泥尘相会。</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们登高走低,将寺内的景物好好欣赏了一番。</p> (图片:东林佛号之乐谱) 佛门净土,靠清规戒律维护,我常常想,我们尘世上那么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团体,也有那么多的规章在约束,总觉没有寺院管理的好,为什么呢,宗教还是伟大呢!那些贤圣者,明知无可奈何而为之,修内圣外王之道,终成正果。笔者刚刚细读寺内所得《了凡四训》,它是了凡先生留给儿子的遗训,认为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修行改变的,功名利禄都是可以得到的。正如书的序文所言:了去俗世习染,息灭贪嗔痴毒,三途之苦方可出离。凡情忏除净尽,勤修戒定慧学,圣贤之域必能趣入。也如一位大陆游客赴台湾所留诗语:三十三天天重天,白云里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祝愿所有修道者,终成正果。 (图片:尊者觉贤,又译佛驮跋陀罗,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行化震旦,塔耸东林。远公觉贤,并世知音。莲社高贤,华严瑞应。此像2018年夏由尼伯尔有尼中经贸协会同仁捐赠)<br><br> (图片:东林寺有一聪明泉——一勺如琼液) <p class="ql-block">(图片:东林胜景聪明泉。寺内竹林间有一泓清水,四季皆旺。东晋荆州刺史殷仲堪来寺,慧远相与讨论〈周易〉,堪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行至山脚,见有苍松翠柏,泉水潺潺,于此听泉谈易。堪博学善辩,远因指泉赞曰:“君之辩如此泉涌,君侯聪明若斯泉矣”此泉由此得名。唐太宗曾手书“聪明泉”三字)</p> (图片:东林胜景,令流连忘返) <p class="ql-block">(视频:东林胜境,美不胜收。笔者在现场曾与泥尘感念:这里的亭台楼阁,座赏心悦目,是谁家给设计、谁家在督造?钱不用说,自有爱心企业、善男信女倾囊。)</p> (图片:东林胜景,令流连忘返) (图片:东林胜景,令流连忘返) (图片:东林胜景。佛门清净,佛堂高高,不进则退) (图片:东林胜景,令流连忘返。请留下“芳踪”吧) (图片:东林胜景,令流连忘返——山深道远) (图片:东林可休闲——这里三缺一,女士很投入也) 返程中,我们一行去了一趟距东林寺约二十多千米的东林大佛苑,这里树一个标志——永远免费入苑。一座大佛高达八十一米,在山顶。众生只能仰望。要抵达它的脚下,我试图跨上那数百级台阶以示心诚,但随着跨过台阶的增加,我本已酸疼数天的双腿关节总想让我住足,一旁陪着的泥尘也似有意鼓励我走到顶,我们最终坚持走到了佛的脚下。仰 望起来,那佛似乎显得更加高大。泥尘带我同一帮众人顺时针绕佛三圈,以诚心意。<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下山的路是一条坡路。还好,我的腿关节避免了下台阶 (图片:东林佛苑,永远免费) (图片:东林大佛。佛祖高高,台阶级级,拜者多多) 佛家胜景 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