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称:渊源流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3927836</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照片:自拍与网络(🙏)</p> <p class="ql-block">每当我听到《心雨》这首歌时,我的思绪就会飘到那段在山海关探伤培训的充满着快乐的日子,那是07年10月份,车间派我到山海关探伤培训学习,在那儿,我结识了沈阳局的杨海燕,她唱歌很好听,歌声婉转悠扬,闲暇时,她耐心地教我唱歌,我们一块学习,一块嬉戏,留下了许多美好且温馨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正值十月一国庆佳节,天气晴朗,我踏上K188次开往山海关的绿皮火车,车厢内人声鼎沸,我坐在靠窗户的位置,心中牵挂是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这次离家近一个月,实在有点放心不下,我再三叮嘱丈夫。火车启动时“哐当,哐当”声音与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交织在一起,许久没坐火车啦,对这次学习之旅充满期待,山海关不仅是座海滨城市,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培训基地离老龙头风景区很近,有机会便可以去古长城上感受海风,欣赏海滨风光。</p> <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5点多,我们到达山海关培训基地,在一楼会客厅登记信息签到,负责接待我们的好几位老师中就有班主仼郑丽丽老师,她短发利落,面容和善,五十多岁,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她负责上课打考勤,学习期间凡有事请假的,便可到办公室找郑老师报备。</p> <p class="ql-block">我被安排到了会客厅楼上三楼的一间宿舍,一屋三人。我进入时,另外两舍友已到达,我们作了自我介绍,沈阳局的杨海燕,给我初步印象:双眼皮,大眼睛,国字型的脸庞,披肩卷发,性格热情外向。南昌局的汪锦川,一个性格文静内向的姑娘。初次见面,由于年龄相仿,交流无隔阂,当晚,我们聊了好多,从单位工资待遇,车间每日生产仼务,到工作当中发生的轶闻趣事等等。</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达成共识,由于干探伤,责任大,须学好业务,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干活要胆大心细。</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正式上课。早饭一楼餐厅7点准时开饭,自助餐品种繁多,只须按需取用即可,吃完早饭,我们三人就一起去学校操扬散步消食,然后去教室占位,选择靠边座位以便上下课出入方便。我看一周课时安排,八点淮时上课,上午三节课,十一点放学;下午二节课,两点上课,不到四点就放学啦,还有一节晚自习,每周休息一天,课程安排的还挺紧凑。第一章是刘老师授课,刘老师专业知识讲的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我还记得刘老师提到超声波,无损超声波探伤检查,超声波工作原理等内容,书上都有重点标注,课后须背诵,考试是填空题必考,我们都会心地一笑,这不都透题吗?我们心中暗喜。</p> <p class="ql-block">我们三人都特别喜欢上实验课,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并演示完实验过程后,我们就开始调试探伤机,当时手工探伤机都是一些老式的26型或24型,跟现场使用的不一样,但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先开机,把量程定好,准备好试块,用毛刷刷机油当藕合剂,寻找裂纹波,找到用尺子量好坐标距离,用公式计算裂纹所在实际位置,然后回教室写实验报告,我们为完成一个又一个有趣实验而满心欢喜。</p> <p class="ql-block">星期天大家休息,由于培训基地离老龙头特别近,步行仅需20分钟,班上有许多同学打算去老龙头看大海与海上长城,我们三人也参与其中。据史料记载,这座建造在水里的长城距今已有六百年多年的历史,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扩建入海石城,犹如龙头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此得名“老龙头”。老龙头地势险峻,明朝是防御外族骑兵入侵的重要的军事要塞,现如今是国家保护5A风景区,供市民观光用的,我们许多人登上了老龙头的观景楼澄明楼,登高远眺,领略:"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高楼入云巅"的海滨的美丽风光。我们在古城墙上漫步,吹着海风,倍感休闲惬意!遥想当年古人修筑长城的伟大壮举,不知耗尽多少匠人生命与鲜血,每一砖一石都凝聚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历史,展望未来,活好当下。我们班的八位同学还在古长城前留下珍贵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平时学习累了,就在宿舍听杨海燕唱歌,杨海燕不仅歌唱得好听,人也挺有耐心,还立志教我与汪锦川唱歌,我与汪都属于五音不全的人,她教我们唱当时街头巷尾都很流行的杨玉莹与毛宁合唱的《心雨》,旅律优美动听,她一句一句教,我们认真地学,三人一有时间就在宿舍练唱,引得隔壁屋的同学纷纷前来凑热闹。</p> <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一楼餐厅有个打饭的阿姨,每到吃饭的点,就跑到三楼拐角处喊:“三楼的学员开饭啦……”,声音婉转悠扬,像唱歌似的,我赶紧跑出宿舍对阿姨说:"您不必天天这样喊,我们都知道开饭的时间,这样会很辛苦的"。打饭阿姨说这是她的工作,不辛苦,怕有人错过饭点,这位阿姨心眼真好呀!让我们离家千里的学员感到培训基地有家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培训班就要结业啦!有一天班主任郑老师让我们利用中午时间在教学楼下空旷的院子里拍毕业照,留作永恒的纪念,我们心中充满着留恋,幸福的曰子像昙花一现,短暂而美好。我们三人互留了联系电话,依依不舍作别,再见朋友们,再见山海关!</p> 感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