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故事) 游曲阜三孔 悟千年儒学

梅如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曲阜,这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我心中向往的圣地。因为这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亲身体验“三孔”——孔庙、孔府和孔林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站在被岁月浸染的万仞宫墙下,仿佛听见了2500年前的历史回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第一次参观三个“世界之最”,三个世界文化遗产:即世界最大的私家庙宇一一孔庙,世界最大的私家府第一一孔府,世界最大的私家墓园一一孔林,心情格外激动。并为这群古色古香的精美建筑而震撼,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赞叹,更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作为世界名人走向世界而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庙庭院里满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柏,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以上的树龄。最长的柏树是大成殿前的古柏,树龄约2100年。此外还有多棵千年以上的古柏,中有一棵叫“龙柏”树的,更为罕见,古朴而沧桑,令人惊叹。关于这棵龙柏树曾流传说:乾隆皇帝在孔庙拜孔子时感到疲惫,靠在了一棵树上休息,这棵树因此沾染了帝王的灵气,逐渐长成了盘龙的形状‌。这棵树在孔庙中显得尤为独特,游客们纷纷前来抚摸、观赏和拍照‌,领略自然和历史的美妙交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们走进孔庙的第六进院落,看到很多碑亭,原来是十三碑亭,也叫御碑亭。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其中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所立的一块石碑是最大的,碑重约35吨,连底座达65吨,运输耗费600人及443头耕牛,通过泼水成冰法从北京西山运抵曲阜,真是叹为观止。至今十三碑亭共保存55块碑刻,兼具历史、建筑与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成殿始建于鲁哀公时期(公元前478年),历经多次毁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黄色琉璃瓦,斗拱交错,藻井饰金龙和玺彩画,雍正御书“大成殿”匾额悬于正中。‌‌殿名取自宋徽宗“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赞誉。大殿高24.8米, 东西宽45.78米,南北深24.89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为全庙最高建筑,曲阜古城的所有建筑都不得超过大成殿的高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成殿四周共有14对盘龙石柱,这些石柱高达6米,直径0.8米,均以整石雕刻,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造型优美生动,栩栩如生,凝聚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心血,令游客无不震撼。很多人在龙柱前拍照,在这座气势磅礴的盘龙柱前,我也定格了美好的瞬间。看着这些古代匠人留下杰作,除了赞叹还是赞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在此传经布道,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我环顾四周,真的看到杏坛旁有好几棵高大的杏树,结满金黄色的果子,吸引了我的眼球。看到清乾隆皇帝曾手书赞曰:“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降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非常应景,简直绝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观完孔庙,紧接着我们来到相邻的孔府。孔府又称“圣府”,是孔子嫡系后裔长期居住的府第,被誉为“天下第一家”。孔府为孔子后代世袭“衍圣公”居住的地方,修建于明初(公元1377年), 后在明弘治年间重修,占地240多亩,建筑480余间。孔府既是官衙又是住宅,有九进庭院,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公爵府邸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府的建筑名称、牌匾、书画及楹联等都尽显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忠孝仁义、智勇廉礼的思想印记,烘托了孔家严谨、笃学、务实、清廉,忠厚传家、诗书继世的良好家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长盛不衰的贵族之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公元前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两千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已约有十万余座坟冢。有树木十万多株,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园林。孔林做为一个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丰富的地上文物, 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的墓碑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立的,碑文为篆书,正面刻有“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字,每天前来献花礼拜的人络绎不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孔”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化珍藏和科学艺术价值著称,是全球文人学者的朝圣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参观“三孔”,让我们感受到了久远的历史韵味,更加真切地领悟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心和践行之志。</span></p> 感谢您的阅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