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 6月14日北京一场大雨一扫多日酷热。16日清晨我们从北京朝阳站出发,经过隆化、承德、阜新到达沈阳。</p><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博物院在很多年前,是一直唸叨要去的地方。都说沈阳故宫规模小,但建筑特色无以伦比,今天真的来到它的面前,还是被皇家宫殿建筑震憾了,尽管旅游团一队接一队,热浪人浪在涌动,兴趣仍不减,皇家历史文化遗产的厚重,总是很吸引眼球,是我们再学习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沈阳正在打造方城文化旅游区,计划从2023年到2035年完成。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著名的景点有宫殿建筑类、名人故居类、历史街巷类、宗教文化类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平原虎穴龙脉地,一任霸气戏春秋。"这是根据《周易》原理推论的沈阳地质地貌特征。</p><p class="ql-block"> 沈阳古城,昔日的盛京、奉天,历经2300多年历史演进,多次荒废不断复建,日渐昌盛。沈阳一直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p> <p class="ql-block"> 1625年后金迁都于此,称盛京。1635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p> <p class="ql-block">风情街上有风情</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俯视图,中路是殿和宫建筑群,东路是以八旗建制为主,一殿十亭建筑群。西路是藏书阁为主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建筑不仅是时间的守望,更是跃动的叙事篇章。</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的价值,不在于与北京故宫一较高下,而在于它用砖石木瓦凝固了一段独特的历史进程。当北京故宫展现着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度时,沈阳故宫却保存着一个民族从白山黑水走向中原的初心记忆。两者如同中华文明的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封建王朝的文化光谱。</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作为中国现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与北京故宫遥相呼应,承载着满清王朝崛起与发展的历史记忆。这座始建于1625年的宫殿,不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的政治中心,更是满族文化、建筑艺术与多民族融合的独特见证。</p><p class="ql-block"> 在这儿拍照的人太多,排不上队从网上下载一张照片共同分享。</p> <p class="ql-block"> 中路凤凰楼,不巧正在翻修,游客只能从大厅穿过进入后宫,老幼皆低头看脚,慢步登临,表现了极大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中路建筑群,清宁宫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的立柱与北京故宫不一样是方形的</p> <p class="ql-block"> 文溯阁专为藏"四库全书"而建的皇家藏书楼。四书是:诗、经、子、集。</p> <p class="ql-block"> 建筑的一砖一瓦一雕纹,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每一片琉璃瓦都渗透着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崇政殿两边是左右翊门</p> <p class="ql-block"> 东路建筑群,(从网上下载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北京故宫的文物多反映明清鼎盛时期的宫廷生活,而沈阳故宫的藏品则更多记录了后金至清初的关键历史结点。八旗亭在大政殿正前方,呈燕翅排列,其建筑布局体现满族军政统一的体制。</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两侧立柱上盘的龙非常精美,殿内金龙宝座,室外黄瓦镶绿边气势宏伟。</p> <p class="ql-block"> 1625建宫至今己走过400年,大政殿俗称八角殿,是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皇帝登基、元旦、万寿节的主场。</p> <p class="ql-block"> 屋脊上镶嵌龙的纹饰与北京故宫建筑不一样,屋顶除黄色琉璃瓦之外,还有绿琉璃瓦镶边,无不显示草原文化的强势。</p> <p class="ql-block">影壁的花纹各不同</p> <p class="ql-block"> 沈阳天主堂是沈阳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堂。1861年法国神父方若望从营口来沈阳传教,1875年开始兴建教堂,1878年完成,附设有育婴堂和学堂,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教堂被烧毁。现存建筑是1912年利用庚子赔款重建的,由法国人梁亨利设计,呈巴西利卡式平面,砖石结构,木屋架,青砖素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样式。</p> <p class="ql-block"> 教堂除神职人员外,其它人不得入内。</p> <p class="ql-block"> 教堂宗教文化,也是沈阳方城文化旅游的一部分。沈阳的教堂数量比寺庙多。有说法称,沈阳地图上能搜到的教堂有228座。沈阳的宗教建筑中,教堂包括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多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沈阳金融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赵一荻旧居</p> <p class="ql-block">大房檐屋顶</p> <p class="ql-block">透过窗户看到主人历史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会议厅</p> <p class="ql-block">舞厅</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建筑</p> <p class="ql-block">叱咤风云的张学良</p> <p class="ql-block">张帅府旧居一进三院</p><p class="ql-block">拴马柱</p> <p class="ql-block">两侧耳房是帐房和卫兵房</p> <p class="ql-block">进入垂花仪门到二进院</p> <p class="ql-block">贵客从这道门出入</p> <p class="ql-block">泡桐树还在开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二夫人卧室</p><p class="ql-block">通过窗户能让人回味到民国年代</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正展出宫廷掐絲珐琅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佛教八宝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四扇屏</p> <p class="ql-block"> 大青楼是罗马式建筑,是张学良东北政治决策中心,见证了"东北易帜"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此房间为张作霖接待知近客人的地方。1928年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在此房间去世。当时,奉天省省长刘尚清等决定秘不发丧,与张作霖五夫人寿懿商议让医生和佣人照常换药、送饭以掩人耳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后,寿夫人在这里沉着应对,巧妙骗过前来打探消息的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的夫人,避免了日本乘虚而入,为张学良回家奔丧赢得了宝贵时间。</p> <p class="ql-block">大青楼</p><p class="ql-block">小青楼</p> <p class="ql-block">小青楼</p> <p class="ql-block">在帅府四合院里歇会儿</p> <p class="ql-block">沈阳的东北二人转经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三省总督府建筑群,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向近代建筑过渡的典型特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文化价值,见证了东北近代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东北三省第一任总督</p><p class="ql-block"> 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擅书画,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徐世昌以大总统身份成立“国画研究社",同时拨巨款,成立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院前身),并聘请了陈师曾任校长,齐白石、王梦白等艺界大师任教。徐世昌在任期间对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奉天城,诞生了多项东北乃至全国的“第一”。中国历史上第一辆轿车,东北第一所图书馆等,种种“第一”成为奉天的骄傲。展览结合当代艺术家的创意,让观众能够穿梭回当时的时空中,感受历史带来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清代官员的回避制度</p> <p class="ql-block"> 东三省总督府是清代末期设置在东北的最高军政机构,作为清末沈阳权力代表的标志性建筑。它见证了清廷对东北官制实施的重大改革和第一任总督徐世昌在东北实行新政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全国人民都应该记住的一个人,发明中国第一个口罩,叫伍氏口罩。</p> <p class="ql-block"> 万国鼠疫研究会,伍连德出席会议。</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盏自主发电的路灯</p> <p class="ql-block">奉天医科大学和校徽</p> <p class="ql-block"> 奉天行省公署,衙门是权力的体现,官场是制度的物化。以皇宫为中心的中央和地方各级衙门诠释着中国古代政府机构的运行方式,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反映着浓厚的时代和地域文化特征。衙门中的官、吏、幕等人物纷纷登场,在煌煌巨制的国家法令和隐藏于身后的潜规则之间判断与选择,演绎着衙门里的规矩和故事,推动着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衙门是一面镜子,说明历史,镜鉴未来。</p> <p class="ql-block"> 此楼梯修建于清末民初1907年,采用了19世纪欧洲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搭配中国传统建茿色彩,建造出这座步步高升楼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总督府建筑受到严重的损坏,现存原始完整楼梯仅剩此一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楼梯精美的护栏</p> <p class="ql-block">辽宁省的曾用名盛京省</p> <p class="ql-block">民国𥔵器</p> <p class="ql-block"> 从古代到现代数不清的建筑,点缀着沈阳的大亍小巷,这是老城墙照片。</p> <p class="ql-block">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遇书房</p><p class="ql-block">有声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长安寺,唐太宗东征高丽路过沈阳时修建,民间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努尔哈赤建元称汗</p><p class="ql-block"> 努尔哈赤为清朝的开创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年号天命。后金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对明宣战。萨尔浒大捷奠定了八旗军对明作战的军事基础。天命六年(1621),后金都城迁到辽阳,各项建设初具规模,1625年都城迁至沈阳。</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00年左右,沈阳正式纳入了中原王朝周朝的诸侯国一一燕国的版图。经过秦汉两代经营,沈阳地区开启了城郭相望的盛世画卷。</p><p class="ql-block"> 此后,辽、金、元等北方民族政权相继崛起,一次次政治上的征服和统治,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从而造就了沈阳特殊的历史文化面貌。明朝建沈阳中卫,其区域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城市地位不断加强,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为开创清一代的盛京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