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州行——个园

张志军

<p class="ql-block">来到扬州的第一站,便是闻名遐迩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盐阜东路10号,南临东关街,北接盐阜东路,占地面积约为2.3公顷。这座前宅后院的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十大名园林之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扬州大盐商、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创建了个园。历经战火与变迁,个园在李家入主的六十年间逐渐完善,成为如今我们所见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走进个园,迎面便是那古朴的中式建筑入口。门楣上悬挂的红色灯笼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温暖,门两侧的对联书写着岁月的痕迹。游客们或进或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对这座园林的好奇与期待。背景中的绿色植被与蓝天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宁静和谐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个园之所以得名“个园”,与园主人黄至筠对竹子的热爱密不可分。园中遍植万竿绿竹,竹叶形似“个”字,半个“竹”字便是“个”,故而得名。漫步于竹林间,清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个园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个园以遍植青竹而闻名,更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著称。园内分为房屋、庭院和竹林三个部分,布局规整。庭院楼阁、湖水和假山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景致。在这里,每一处景致都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关于时间与自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个园作为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盐商园林之一,向我们展示了盐商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建筑的精巧设计到园中的每一处细节,无不体现出盐商精致生活的丰富内涵。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昔日盐商们的繁华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在个园中,有一座假山尤为引人注目。假山由奇石堆砌而成,周围环绕着茂密的绿色植被和树木。假山旁的池塘中漂浮着荷叶,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远处的传统亭子上挂着红色的灯笼,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横跨夏秋两山之间。楼前长廊环绕两山于胸前,因此得名“抱山楼”。在抱山楼长廊上,可以同时欣赏到夏秋两景,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般。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着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为这座园林增添了更多的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轩的屋顶用扬州常见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站在轩内,可以一览园中全景。轩内布置典雅,木质结构的天花板和墙壁,悬挂着红色灯笼,墙上挂着“宜雨轩”牌匾,窗前摆放着雕花木桌椅,窗外景色隐约可见。</p> <p class="ql-block">在个园中,还有一处传统的中式庭院格外引人注目。庭院中央摆放着一盆盆景,四周是精美的木窗和砖墙,地面铺有石板,整体布局古朴典雅,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与岁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个园对面,东关街南,是扬州另一大盐商马日绾、马日璐兄弟的小玲珑山馆旧址。小玲珑山馆之丛书楼,藏书有“甲大江南北”之称。后来,马氏家族伴随着扬州盐运的衰颓日趋萧条,小玲珑山馆几经转手,最后被黄至筠买了下来,作为别院,太平天国时毁于兵火。</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挺拔端庄,可览全园风光。清漪亭的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漪亭便在重重拱卫之下凸显无限的美感。站在此亭中,仿佛能将个园的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夏山是利用太湖石柔美飘逸的曲线和形姿多变的品质垒成的。山上黄馨紫藤,繁花垂条;山下古树名木,蓊郁青葱;山间石室幽邃,石梁凌波;山顶流泉飞瀑,有亭翼然;山前一池碧水,倒映亭台楼阁绿树山石,渲染出浓浓的水墨意蕴。夏山宜看,远近高低都是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