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师解读:这一品佛先提出来问,“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佛有没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p><p class="ql-block">佛经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经作十二种的分类,其中有一种是“自说”,就是自己开始讲,不是人家提出来问的。这一节就代表了十二分类的自说,是佛提出来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讲“佛”字,而讲“如来”。如来这个名词代表形而上的道体,一切众生同于诸佛菩萨心性之体,就是生命的根源。他说这个里头有五种功能,所以叫作五眼。</p><p class="ql-block">第一种是肉眼,是父母所生,肉眼能看物质世界,我们一切的感觉、知觉,都经由它而来。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双眼睛所看的都不同,因为业力不同。现在佛问,一个成了佛的人,有没有普通的肉眼?那当然有。</p><p class="ql-block">第二种是天眼,我们普通人几乎是没有的。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质世界,譬如说看到鬼魂、看到天神,甚至于看到其他的世界。天眼能够看到欲界系统里面的东西,包括太阳、月亮、其他星球等的人事,也可以看到银河系统外面的东西,这是属于真正的天眼。</p><p class="ql-block">天眼有两种:一种是报得,是多生多世修持,修定,才有这一生的天眼业报,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有这个能力。另一种是修得,是这一生修来的,因为修戒、定、慧的成就,这一生成就了天眼。真正的天眼,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父母所生眼,必须修持定力到了,这双肉眼就能够看见十方世界一切东西。</p><p class="ql-block">再进一步是慧眼,也是通过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所谓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显现。我们普通聪明人,想一个道理想通了,譬如说抽烟对肺不好,应该改,道理上通了,但习气上不行,慧没有力量,改不过来。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够了才能成的。</p><p class="ql-block">法眼又是什么眼呢?慧眼观空,而能够真正认识自性空、空性的体,就是法眼。法眼观一切众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还是小乘果的一边,要能够真正观空里的妙有才行。</p><p class="ql-block">第五种是佛眼,佛眼不只是平等,而是观一切众生只有慈悲,只有慈爱。慈悲是两个观念组合起来的佛学名词,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爱,至善的爱;悲代表了母性至善的爱,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无条件,平等,所以叫大慈大悲。</p><p class="ql-block">真正学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备了这五眼。如果说,世界上有人顿悟而成佛,立地就转而具有这五种功能的话,那么他所证的佛法,大致就是对的。如果在理论上认为自己悟了,而这个五眼功能没有发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谈。</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晓得佛说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自然成就的法门,这也是每一个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们因为没有经过修持,所以发不起来。接着佛又提出来第二个问题,把眼睛检查完了,又来检查沙子,再问须菩提,像恒河里头所有的沙子,依你看,在佛的眼睛看来,是不是沙子?须菩提答得很老实,当然看到的是沙子,非常平实。同我们一样,没有两样。</p><p class="ql-block">佛问须菩提,像我们印度这一条恒河里的沙,你看数目多不多?假如每一颗沙子代表一个世界,而每个世界里像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每一条恒河里又有很多的沙子,而每一颗沙子又代表了一个世界,世界之多,多到不可限量,不可数说。他说:你说这个数字多不多?须菩提说:当然很多!世尊。</p><p class="ql-block">佛在这里是说明,虚空之中佛世界多得无数,在他方世界,像他一样智慧成就的佛,也一样多得很。十方三世一切不可数的,无量诸佛。他说:“宁为多不?”这是他问的话。你说多不多呀?“甚多。世尊。”这一句是须菩提答话。这是佛对须菩提第三次的接引。</p><p class="ql-block">现在科学昌明了,由天文学到太空学的发展,已经可以相信宇宙中有数不清的世界。可是我们要知道,佛说这个话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事啊!他用什么仪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宇宙中有这么多的世界和众生呢?这个,就是所谓如来具备五眼,具备了不可思议的功能,但又拉到了最平凡的水平,与众生平等。他看到的世界,沙是沙,水是水,没有什么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p><p class="ql-block">现在佛又提出来第四重问题,对须菩提说,“尔所国土中”,你认为所有国土上的一切众生,有多少种心?佛说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众生一切的心,“如来悉知”,他说:我啊,统统知道。他说以佛的眼睛看来,所有众生这些心啊,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叫它是心。</p><p class="ql-block">他的结论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可是一切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拼命想在一个不可得的三心中,过去、现在、未来,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叫你不要在这个现象界里,去求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无上的道心,因为现象三心都在变化。</p><p class="ql-block">第十八品是一体同观,同观是什么?同观是见道之见,明心见性之见。你在感情上悲哀的时候就是悲哀,悲哀过了也是空,空了就是说这个现象不可得,并不是没有,是悲哀过去了,后面一定来个欢喜。欢喜的时候也是不可得,也会过去,也是空。空不是没有,空是一个方便的说法,一个名词而已。</p><p class="ql-block">二祖来求达摩祖师,说此心不能安,请师父替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拿心来,我给你安。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达摩祖师说那好了,替你安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