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ay4:亚丁~稻城~理塘~新龙县~甘孜县</p><p class="ql-block"> 参考信息海拔:500~4200 m用车:500多公里8h</p><p class="ql-block">兔子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海子山自然风景区北部,海拔4696米,因山梁上两根形态酷似兔耳的长条形巨石而得名。该山峰属于青藏高原古冰帽地貌遗址,呈现陡峭的冰蚀峰林特征,周边分布着1145个冰蚀湖(海子),形成星罗棋布的独特景观。此处流传着桑堆部落酋长之女与佣人之子突破等级束缚、最终化为山石的古老爱情传说,相关故事刻于观景台石碑形成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游客可通过G318国道自驾抵达观景台,此处设有海拔标识碑与传说解说牌。晴天时可清晰观察到'兔耳'与背景中大小海子的蓝白色彩对比,夏季常有藏民在此举办野炊活动。高原生态保护提示:该区域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58%,建议游客停留时间不超过30分钟。</p><p class="ql-block">2025.06.19</p> <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的兔儿山,兔儿山还是那个兔儿山,不同时间天气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当地藏族口传文学记载:桑堆部落酋长女儿曲珍与牧羊人扎西相恋,两人反抗等级制度束缚,乘神雕飞越部落边界至兔子山定居。为躲避追兵,山神将二人点化为相拥石像,周围散落的石块被解释为随从幻化的石雕群。该传说在景区开发时被篆刻于观景台汉白玉石碑,成为阐释地貌景观的重要文化载体。</p><p class="ql-block">只求今生相依,不求来世相遇</p> <p class="ql-block">兔子山地处横断山脉东侧,位于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北部边界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29°18'、东经100°15'。山体由古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地表主要覆盖黑褐色角峰与冰蚀岩盆,石缝间生长零星耐寒灌木,呈现"月球表面"般的荒凉景观。主峰处两根高耸花岗岩柱体垂直高度达80米,岩石风化痕迹清晰可见,构成标志性的"兔耳"造型 。</p> <p class="ql-block">理塘县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会师及波巴政府驻地旧址~甲洼向阳寺</p><p class="ql-block">向阳寺,始建于1403年,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一站,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沉淀。1936年5月6日红32军到达理塘县甲洼镇向阳寺之后奉命在此驻扎筹粮。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第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甲洼会师及波巴政府驻地旧址位于理化县(今理塘县)甲洼乡向阳寺。6月3日萧克王震率领的红6军团与红32军胜利会师,受到当地群众和僧侣的热烈欢迎,同时两军在向阳寺内召开了中共西康南路工作会议,当时红32军将指挥部设在向阳寺,并在此召开群众大会。向阳寺为保留红色火种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作了有益探索,蕴含了党的伟大长征精神,承载着党的理想信念,有着非常厚重的历史沉淀,为党在藏民族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为红军长征的全面胜利会师打下坚实基础,对传承革命文化,弘扬烈士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p> <p class="ql-block">远处在下大雨~蚝牛在吃草</p> <p class="ql-block">土拨鼠的藏身洞</p> <p class="ql-block">草原、村庄和蚝牛</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公路~仿佛在大地上挥毫泼墨几笔</p> <p class="ql-block">扭动的大爱心</p> <p class="ql-block">一路经过不同的地质地貌~天然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雅砻江,古名若水,亦称泸水,俗称打冲河、小金沙江,藏语称尼雅曲,意为多鱼之水。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源于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巴颜喀拉山南麓,东南流至尼达坎多进入四川,经甘孜、凉山二州,于攀枝花市东区倮果大桥以下注入金沙江,全长1571公里(一说1535公里),为金沙江第一大支流。干流弯曲系数1.67,河网密度0.219公里/平方公里。较大的支流有鲜水河、理塘河、安宁河等。支流呈树枝状均匀分布于干流两岸。</p><p class="ql-block">雅砻江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型河流。流域地处川西高原,地势北、西、东三面高,向南倾斜,河源地区隔巴颜喀拉山脉与黄河流域为界,其余周边夹于金沙江与大渡河流域之间,呈狭长形,流域面积近128439平方公里(一说13.6万平方公里),流域涉及青海、四川两省,91.5%的流域面积属四川省。</p><p class="ql-block">河源至河口天然落差3830米(一说3192米,上游呈高山及高原景观,河谷多为草原宽谷和少量浅丘峡谷,径流补给以冰雪为主;中下游为高原、高山峡谷河流,河宽100~150米,在支流中有宽谷和盆地出现。</p><p class="ql-block">新龙县段大拐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色达金马草原集散中心至喇荣沟五明佛学院景交预订信息,我们在下午4点钟准时预定次日15点40分的(每天限量)。</p> <p class="ql-block">新龙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川西山原和横断山脉地接触带,东与炉霍县、道孚县相连,南与雅江县、理塘县接壤,西与白玉县毗邻,北与甘孜县分界,西北与德格县相接,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全县幅员面积9241.0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新龙县常住人口4.47万人,城镇化率19.24%。截至2023年6月,新龙县辖6个镇、10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如龙镇人民路66号。</p><p class="ql-block">新龙,藏语名“梁茹”,意为凹地之河谷。昔称“瞻对”,意为铁打成疙瘩。县城后则热山形如卧龙,县城驻地藏语称“珠母宗”,意为雌龙。1950年解放,藏语改称县城为“主沙宗”,“沙”意为新,寓为旧龙换新。1951年改原县名“瞻化”为新龙,寓“龙获新生”。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以藏民族聚居为主,境内康东、康南、康北三地藏民族文化和汉文化,以及新龙自身的本土文化相互交汇融合,形成了康巴文化中独特的区域性文化~梁茹文化。境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龙锅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药泥面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拉日马石板藏寨、波日桥,藏历“十三”节是中国藏区唯一仅存的典型、代表性年节习俗。</p> <p class="ql-block">有些水域平趟</p> <p class="ql-block">对岸秀丽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新龙段</p> <p class="ql-block">切依吊桥</p> <p class="ql-block">有些水域湍急,青山绿水,美丽乡村</p> <p class="ql-block">新龙县大盖镇木鲁大桥</p> <p class="ql-block">木鲁大桥下方水流落差大,急且起大旋涡</p> <p class="ql-block">站在木鲁大桥远观卡瓦洛日神山</p> <p class="ql-block">卡瓦洛日雪山,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属于横断山系~工卡拉山脉,是该山脉的主峰,也是四川海拔最接近6000米的独立山峰 ,海拔高5992米。</p><p class="ql-block">藏语意为终年积雪不化,逶迤千年,山顶终年积雪。角峰逶迤,雄伟壮丽,山顶有两个山峰,形如元宝。在当地信仰中,被称为“孜雍琼戈”(财神)。被当地藏民奉为神山和守护神,措卡湖就在它的脚下。</p><p class="ql-block">卡瓦洛日山神是苯教十三大神中的财神雍宗道杰,有山神坐镇,卡瓦洛日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财神山,逶迤起伏的山峰照看着山脚下的子民。因此,卡瓦洛日山口也被称为“孜雍琼戈”,意味“财富之门”,传说朝拜此山后,就会财运亨通、福乐绵绵。</p> <p class="ql-block">亚吾寺(又称亚悟寺)是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沙堆乡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创建于公元1276年,由萨迦派高僧嘎·阿涅当巴尊者建立,兼具萨迦派与宁玛派传承,现为当地重要宗教文化圣地。</p><p class="ql-block">亚吾寺始建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6月15日),由萨迦派八思巴尊者的弟子嘎·阿涅当巴(善知识根嘎扎巴)创建,初期为萨迦派寺院。明朝时期(1520年),宁玛派高僧嘉杜西绕嘉措在此修建嘉登莲师殿并传授宁玛派教法,形成两派共存的独特传承体系。位置:寺院坐落于雅砻江畔的新龙县沙堆乡俄德村,地处康巴藏区核心地带,自然环境险峻而神圣。</p><p class="ql-block">宗教意义:被认定为莲花生大师加持的密境圣地,寺内供奉玛哈嘎拉护法面具等珍贵圣物,2013年曾进行修缮。</p> <p class="ql-block">甘孜牛羊满街跑</p> <p class="ql-block">甘孜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甘孜青稞</p> <p class="ql-block">甘孜奶牛</p> <p class="ql-block">到甘孜住格萨云端大酒店,酒店512房间的视野很好,白塔公园就在眼前,和稻城白塔公园类似。</p> <p class="ql-block">甘孜白塔公园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城南侧3公里处,海拔约4000米。该公园以37米高的那仓圆满大宝塔为核心,建造于2003年,是色西底那仓寺(那仓活佛家庙)的组成部分。主体建筑融合汉藏风格,三层宝座参照北京天坛祈年殿比例建造,塔身装饰512个黄铜转经筒及176幅动物浮雕。公园内保存有世界上最大的立体坛城建筑,夜间灯光系统可呈现金碧辉煌的佛塔夜景。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游客可参与转经、煨桑等仪式,360度观景台可远眺四座雪山及县城全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格萨尔王城,于2019年建成,以格萨尔文化为主题,建成一条主道、一座王宫,以“动静结合”的方式,绘就了一幅千年格萨尔时期的“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走进格萨尔王城,古朴的风韵,沉淀在一砖一瓦间,鲜活的烟火气息,让古城焕发着新的生命力。精湛的雕饰藏在每一扇门窗上,能工巧匠的雕刻,将古代文明与现代建筑浑然交融,历史在这里慢慢演进。</p><p class="ql-block">行走在这些藏式建筑间,宛如穿梭于一部厚重的历史中,在你面前徐徐翻开的是王朝盛世的繁荣与沧桑。</p><p class="ql-block">仰望这座雕梁画栋的王宫,演绎着千年历史的沧桑,它不是繁华的钢筋水泥,而是历史的灵动与韵律。</p><p class="ql-block">凝视一座座古堡大寨,时而浑厚,时而异域,时而恢弘,时而沧桑,似乎有一丝古老而神秘的力量,裹挟着身心。</p><p class="ql-block">漫步在斑驳厚重的古城小巷中,城墙楼阁,一砖一瓦,都浸润在千年的古朴气息中,浓郁的生活气息,从庭院传来,在古建与山水之间,浑然流淌。</p><p class="ql-block">仿佛在传唱千年的歌声,古老而悠久的格萨尔文化,犹如千年不辍的文化厚典。</p> <p class="ql-block">雅砻林卡湿地公园位于甘孜县城南部,自2014年开始,甘孜县实施雅砻湿地保护工程,包括水污染治理、湿地恢复、水源地保护等项目,从江水源头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p><p class="ql-block">现在的雅砻林卡湿地公园树木茂盛、水质清澈,雅砻江如一条翡翠腰带贯穿于此,从西北向东南流去,蓝天、白云、雪山掩映下,成为317国道上一道靓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国道227也称张掖~孟连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普通国道网“47纵”的一条,起于甘肃张掖,经青海、四川至云南孟连,全长3700多公里,其中四川省境内有1400公里,经过了阿坝、甘孜、凉山、攀枝花等地。</p><p class="ql-block">国道227甘孜~稻城段</p><p class="ql-block">沿途从戈壁、草原、峡谷到森林海子,人文与自然风景在这很好融合。</p> <p class="ql-block">Day5:甘孜~金马草原~色达</p><p class="ql-block">参考信息:海拔:3800 m用车:280km 3.5~5h</p> <p class="ql-block">洛戈梁子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雄乡境内的一座雪山,海拔3980米,位于川藏北线G317国道,是红二、四方面军长征时共同翻越的雪山,如今是重要进出通道和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洛戈梁子山势平缓,由三道山梁组成,延绵数十公里,最高海拔4000米,山上常年积雪,可远眺海拔5992米的卡瓦洛日雪山。</p><p class="ql-block">该山是1936年红二、四方面军长征时共同翻越的27座雪山之一,具有重要革命历史价值。2009年甘孜县公安局在此设立洛戈梁子警务站(下雄乡派出所),保障国道317线治安;2024年7月建成集休闲、餐饮、旅游展示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发展。</p><p class="ql-block">作为国道317线的重要进出通道,洛戈梁子警务站通过“温旅警务”品牌为游客提供供氧、休息等服务,成为“忠诚高地”标志性站点。其独特的“派出所+警务站”双职能模式,覆盖252平方公里辖区和3070名牧民,承担交通事故处理、人口管理等繁杂工作。</p> <p class="ql-block">在洛戈梁子可远观卡瓦洛日雪山</p> <p class="ql-block">洛戈梁子是甘孜的甘孜,摄影的天堂,今天至此正好雨天,白茫茫一片,师傅说天晴时这儿很漂亮,虽然下雨,可以想象其美景。</p> <p class="ql-block">草原与天的距离~右拐</p> <p class="ql-block">直行</p> <p class="ql-block">左拐</p> <p class="ql-block">右拐</p> <p class="ql-block">左拐</p> <p class="ql-block">右拐</p> <p class="ql-block">左拐</p> <p class="ql-block">右拐~大拐弯~过大山包时一直是S形路线。</p> <p class="ql-block">左拐~牦牛群~在长满草的大山包中穿梭。</p> <p class="ql-block">远远地看见一个特别的村庄,四周有围墙,沿山而建。</p> <p class="ql-block">爬乃龙山时,开始下雪啦!</p> <p class="ql-block">一直S形弯道</p> <p class="ql-block">山与山之间绕行</p> <p class="ql-block">在雨雪云雾中穿梭</p> <p class="ql-block">Z型路</p> <p class="ql-block">山下来时路</p> <p class="ql-block">乃龙山垭口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东北部,海拔4580米,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公路垭口之一,以险峻山势、雪山公路和藏传佛教文化著称。</p><p class="ql-block">乃龙山垭口地处甘孜县四通达乡境内,属川西大环线色达至甘孜的必经路段,省道S455(原6983县道)贯穿其间,垭口距色达县约72公里,海拔4580米,主峰海拔4610米。</p><p class="ql-block">地貌与植被:山体以裸露灰色岩体为主,夏季无积雪,呈陡峭的“山”字形结构,垭口处可平视300米外的主峰,视野开阔。</p><p class="ql-block">公路与观景:盘山公路如玉带环绕,垭口设有临时停车点,可步行至观景台,欣赏高山草甸、冰蚀,碎石及远处的卓达拉雪山。</p><p class="ql-block">三峰一谷:由观音、文殊、金刚手三座山峰和长寿谷组成,峰顶洞穴为历代高僧隐修地,留有彩钢板搭建的修行洞穴等人文痕迹。</p><p class="ql-block">藏语“乃龙”意为“存在神灵之地”,全称“东谷索朵</p><p class="ql-block">乃”,是朵康地区著名的神山,被视为圣地。</p> <p class="ql-block">距垭口300米左右设一观景台,垭口停车不安全。</p> <p class="ql-block">遇两骑行客</p> <p class="ql-block">经主人同意,骑上车试试,车子很重!</p> <p class="ql-block">8人组合在乃龙山垭口观景台合影留念,纪念这一时刻。据魏师傅说这儿风景很美,留点遗憾呗。</p> <p class="ql-block">S+Z型交互</p> <p class="ql-block">下乃龙山,师傅说,要是天晴,这儿的路比七十二道拐还壮观!</p> <p class="ql-block">大麻花</p> <p class="ql-block">进入色达</p> <p class="ql-block">弯弯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满坡的牦牛</p> <p class="ql-block">东嘎寺进入视野。</p> <p class="ql-block">东嘎寺坐东朝西,呈四合院形式。由两座大经堂、静修院、三所喇卜章及数百间僧舍组成。门前有台阶4级,通过门楼进入寺内即为庭院。庭院后部中央为寺庙的主体建筑措钦大殿,高二层:下层经堂,上为佛殿。大殿面积400平方米(长宽各20米)。殿门前有3级石阶,门楼甚高,门廊内有大柱2根。经堂面阔4间进深5间,中立长柱4根、短柱8根,上有天窗。原经堂内供有高达3米的弥勒佛镀金铜像和狮子吼佛王像,还供有宗喀巴及二弟子的等身泥塑像及其他铜质或泥塑的大小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像等四十余尊。措钦大殿门楼及庭院两侧的厢房均为三层。门楼一方均为增舍。两厢房第一层从南至北依次为护法神殿、伙房、储藏室;二、三层分别为经室和跳神室。东厢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僧舍;北部为活佛卧室及客房。</p> <p class="ql-block">治愈系风景</p> <p class="ql-block">流动警车临时抽检车辆记录仪,稻城一带对车速控制很严格。</p> <p class="ql-block">东嘎寺建于十六世纪初,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黄教扎什伦布寺的分寺,位于上亚东乡西边山坡处,距县城13公里,以东嘎山命名,是一座格鲁派寺庙。寺内存有清末文物晒佛唐卡。寺内的壁画雕刻艺术具有独特的观赏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色曲河,又名金河,是澜沧江右岸的一条支流,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6,954平方公里。色曲河发源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交界处的他念他翁山南麓。干流流经丁青县、类乌齐县、昌都县,最终在察雅县卡贡乡附近注入澜沧江。</p><p class="ql-block">色曲河在色达县也有分布,是长江支流大渡河上源杜柯河的支流。色曲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源头在海拔4860米的恰依岗娘。色曲河流经色达县中部,属于大渡河上游支流,流经色吾沟、拖汝沟与拥拉沟在竹日康夺汇合后始称色曲河。这条河流由西北向东流经县城、色塘、色尔坝2区、8乡,最后在阿坝州壤塘县境注入杜柯河。</p><p class="ql-block">色曲河流域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色达县城</p> <p class="ql-block">色达县,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辖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阿坝州的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的班玛县、达日县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与本州的甘孜县、炉霍县毗邻,属大陆季风高原型,因受地形地势制约,气候垂直变化大。截至2023年6月,色达县辖5个镇、11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色柯镇金马大道东段6号。</p><p class="ql-block">色达县名由来,经考证,主要因早年曾在色塘发现一马形黄金而得名,故有“金马”之称。色达历史悠久,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在此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当地人称“阿嘎洛麦”即猿人之意。唐为吐蕃,宋元因之,明为乌斯藏据。清时,康区改土归流。1952年8月,和平解放。195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色达县。境内有瓦须部落文化旅游景区、翁达格萨尔藏寨、格萨尔文化艺术中心等3A级景点。</p> <p class="ql-block">到色达下午1点半,住色曲河大酒店,等下午去喇荣沟五明佛学院。</p> <p class="ql-block">鲜虫草和牦牛肉干</p> <p class="ql-block">店老板背着刚睡醒的儿子,前面一直在背上睡!</p> <p class="ql-block">金马广场是色达的地标建筑,一侧是格萨尔文化艺术浮雕背景墙。背景墙于2005年修建,向世人展现格萨尔的英雄一生。</p><p class="ql-block">金马广场附近有很多川味、藏味餐馆,还有往返喇荣沟五明佛学院的车(色达金马幸一集散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40分色达金马草原集散中心排队乘大巴去喇荣沟五明佛学院,车程40分钟,一天3批次,限制现览人数,观赏时间90分钟,有特定观览线路和范围。</p> <p class="ql-block">坛城转经祈福</p> <p class="ql-block">喇荣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是色达五明佛学院所在地,以其密集的绛红色僧舍和浓厚的藏传佛教文化氛围闻名,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学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喇荣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平均海拔3700-4000米,气候寒冷多变,冬季最低温度可达零下20℃。沟内地形呈莲花状,僧房依山而建,从山谷至山腰鳞次栉比分布着上万间红色木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木屋多为就地取材建造,面积不足10平方米,仅满足基本修行生活需求(佛堂、卧具、简易炊具),无自来水及独立厕所。</p> <p class="ql-block">僧众需背运山泉、使用公共设施,但仍坚持克服高寒缺氧等艰苦条件,日复一日修行。</p> <p class="ql-block">发自内心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绛红色僧舍群:喇荣沟最震撼的景观是依山而建的数千间绛红色木屋,层层叠叠布满山谷,在高原阳光下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了藏传佛教僧侣的聚居特色。</p><p class="ql-block">僧舍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宗教地位:1980年由晋美彭措法王创立五明佛学院,初期仅32名学员,后发展为全球最大藏传佛教学院,僧众超万人。学院课程涵盖显密教法及藏族文化,以严格戒律和苦修著称。</p> <p class="ql-block">谈谈感受</p> <p class="ql-block">坛城:佛学院最高处的金色转经建筑,分上下两层,是信徒转经祈福的圣地。</p><p class="ql-block">背后转经建筑即为坛城</p> <p class="ql-block">走出卧佛殿</p> <p class="ql-block">在佛学院垭口机位</p> <p class="ql-block">在佛学院垭口机位不同方向景色</p> <p class="ql-block">喇荣沟回色达途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