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经验】情绪宣泄:开启身心和谐的养生密码

心语谢之

<p class="ql-block">【文字/潘谢之】</p><p class="ql-block">【作者美篇号/16445456</p> <p class="ql-block">  弗洛伊德曾言:“未被表达的情绪不会消失,只会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 长期压抑情绪,会影响思维方式,引发焦虑抑郁、身体疼痛甚至脏腑病变。中医“和解”智慧启示我们,倾听接纳情绪,方能恢复身心平衡。</p><p class="ql-block"> 【老友养生社】举办的“养生经验谈・情绪宣泄与养生”有奖征文活动,恰似一束明亮而温暖的光,照亮了我们情绪世界中那些幽暗的角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合理的情绪宣泄就像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以下是分享自己在情绪宣泄与养生之路上的心得感悟。</p> <p class="ql-block"><b>一、流泪法: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b></p><p class="ql-block"> 研究表明,哭泣可降低40%负面情绪,排出压力激素,激活副交感神经镇定情绪。但哭泣不宜超过15分钟,避免碱中毒。</p> <p class="ql-block"><b>二、倾诉法:心灵的减负之旅</b></p><p class="ql-block"> 曾经,因工作压力和家庭矛盾,内心的委屈和焦虑如同疯狂生长的野草,肆意蔓延,却始终找不到宣泄的出口,故患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病症5年,医药无效,丧失生活信心。直到有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一位挚友倾诉了这一切。当那些压抑已久的话语如决堤之水般从口中倾泻而出的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心中的重担在一点点减轻。朋友专注的倾听和温暖贴心的回应,就像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我内心黑暗的角落,让我重新找回了面对生活的力量,连医师都说很难治好的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彻底痊愈了。</p><p class="ql-block"> 倾诉,是将内心的阴霾晾晒在阳光下的过程,是一种温柔而有力的自我救赎。向挚友倾诉能释放情绪,从他人视角获得启发、得到安慰。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b>三、转移法:开启心灵的新窗口</b></p><p class="ql-block"> 转移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逃离负面情绪牢笼的大门。有段时间,我深陷感情低谷,整个人被悲伤和痛苦完全笼罩,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为了摆脱这种糟糕的情绪泥沼,我选择每天傍晚来到小区广场,伴着欢快的舞曲尽情跳舞。当我沉浸在舞蹈与音乐的世界中时,那些烦恼似乎渐渐变得模糊,离我越来越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还通过运动收获了健康,更重要的是,我在舞蹈中找到了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情绪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平复。</p><p class="ql-block"> 这种将注意力从烦恼之事转移到感兴趣事情上的方法,让我深刻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意境。无论是沉浸在一本好书的世界里,感受文字的魅力;还是观看一场精彩的电影,体验别样的人生;亦或是投身于运动,在汗水的挥洒中释放压力,都能让我们在全新的体验中忘却烦恼,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治愈。</p> <p class="ql-block"><b>四、借物宣泄:整理生活,释放心灵</b></p><p class="ql-block"> 借物宣泄对我而言,是一种在生活细微之处寻找情绪出口的独特方式。每当我感到心情烦躁、情绪无处发泄时,我总会选择整理衣橱。在整理的过程中,看着那些原本杂乱无章的衣物在我的手中变得井井有条,一种强烈的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整理,更像是在整理自己的内心,将那些负面情绪一同清理出去。每一次扔掉一件无用的杂物,都仿佛放下了一份沉重的负担,让我的心境变得格外轻松开阔。</p><p class="ql-block"> 这种通过实际行动来宣泄情绪的方法,让我深刻领悟到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蕴含着强大的治愈力量。正如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樱子所说:“整理,是一场与物品的对话,也是一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 通过整理物品,我们不仅能让生活环境变得整洁有序,更能在这个过程中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深度对话,让内心的世界更加清晰明朗。</p> <p class="ql-block">  情绪宣泄的核心原理在于释放我们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从而达成心理平衡。但在宣泄情绪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选择健康积极的方式,避免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伤害。如果情绪问题持续两周以上仍未得到改善,并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还是要补充一下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养生的最高境界正是养心。</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身住贾府,衣食无忧,但总是悲天悯人,遇事总往不好处去想,最终咳血而死,泪尽而亡。生活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男子与邻居发生争吵,却把自己气出了心梗;妈妈陪孩子写作业,时不时生气,最终诱发了心梗。</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悲伤、郁闷、生气等各种负面情绪,就好像一颗定时炸弹,能够随时炸毁我们的身体。</p><p class="ql-block"> 心燥,容易生火,心不静,则毒生。元代罗天益的《卫生宝鉴》中写道:“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一切病症都是心魔衍生而来,心魔就是病症所在,心念转变,心态好了,自然身康体健,百病不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