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褶皱里的相遇与告别

依琳

<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下斑驳的身影。又到了一年毕业季,望着眼前空荡荡的教室,思绪不由自主的飘回到多年之前。</p> 初见:操场上的数学精灵 <p class="ql-block">  记忆的时针拨回到九年前的秋季,当我兼任体育课时,一个踉跄的身影突然闯入视线——身体的残缺,独特的行走方式,有时甚至是手脚并用的行走。第一次的校园遇见,他就引起我的注意。后来的日子我时常见到祖父接送他上下学,他虽然身残坚,但脸上却始终挂着微笑。他像棵倔强生长的小树苗,在欢闹的人群里划出一道独特的弧线。</p><p class="ql-block"> 和其他老师交流后得知了他的具体情况,因为先天性肢体小脑瘫而导致的身体残疾,我不免心生怜悯之情。有老师说:“别看他身体残疾,走路扭扭歪歪,数学思维可不一般。”当我们还在诧异时,已经有老师把他叫过来,问到:“3×5等于多少?”他思考后说:“3×5,不就是3个5相加吗,那等于15”。同为一年级的其他同学还在掰手指计算加减法,他已经明白了乘法的计算原理。他仰头时,清亮的眼睛里闪烁对数学的挚爱光芒和对知识的渴慕。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原来残缺的身体里也能生长出如此耀眼的灵魂。</p> 重逢:讲台与课桌的距离 <p class="ql-block">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六年过去了。命运似乎有着奇妙的安排,我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我成了他的老师,他成了我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六年后的秋天,我接手了初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一进入教室,就认出了那个独特的少年。我得以近距离认识他——虽和同龄人一样高,身体缺极为不稳定,感觉时刻都会跌倒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按照课表按部就班的授课,课堂巡视时发现他的字横七竖八,笔记也是残缺不全,交流才能知道他眼睛近视高1300多度,虽然已戴眼镜,但视力仍然严重受限。为了方便他更好的学习,我特许他在我的课堂上把课桌搬到前排,还特意安排学生帮助他。后来的教室前排中多了一个学习的身影,道法学课堂中也多了一个上进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位置的变化,让他多了一份信心。但原有的一些陋习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不满,为了协调大家的想法,利用课堂时间开展了思想微教育“身残志坚VS不思进取”,此后的日子里,教室里多了一份关爱,同学间多了一份理解与包容。</p><p class="ql-block"> 此后,他开始频繁的在微信上向我请教各种问题,无论是一道道复杂时政材料题,还是对某个知识的疑惑,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他都认真对待。我能感受到他对学习的执着,也很欣慰能在他的学习道路上给予帮助,那段日子让我们亦师亦友,在知识海洋里共同探讨,彼此间配合默契,我期待着他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未来绽放光芒。</p> 转折:迷雾中的迷失 <p class="ql-block">  初二下学期的某天,我发现他的作业开始出现大片空白。课堂上,总是左顾右盼,甚至不再愿意到前排学习,原本清亮的眼睛蒙上了一层迷雾。直到翻看他的微信朋友圈,才发现不知从何时起,他开始研究“玄学”,欲从事“阴阳、礼宾”之类的工作,我才惊觉那个痴迷学科钻研的少年正在远去。</p><p class="ql-block"> “老师,你说我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下降?为什么总是学不好呢?”他突然在办公室问我。窗外的蝉鸣聒噪,他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絮絮叨叨地诉说着自己的问题与想法。我试图拉回他的注意力,给他提供一些基本的常识的学科知识,可他只是敷衍地点头,转身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我们之间不再像从前那样默契,曾经无话不谈的师生,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p><p class="ql-block"> 成绩报告单上的数字断崖式下跌,他不再追问学科学习,微信对话框里的消息也渐渐沉寂。我看着他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的状态,想起曾经那个追着我探讨学科之美的少年,心里泛起阵阵酸涩。</p> 告别:盛夏里的眼泪 <p class="ql-block">  毕业前夕,蝉鸣依旧喧嚣。当其他学生笑着谋划毕业留念时,他悄悄地来到我的办公室。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他脸上,我这才发现他比去年又瘦了些,肩膀单薄得仿佛一折就断。</p><p class="ql-block"> “老师,有没有办法让我复读一年,我不想毕业,我不想离开,我舍不得你……”他突然哭出声,泪水打湿了胸前的校徽,“我后悔了,后悔在最后的一年没有用心学习……”他哽咽着说起初三最后一年的迷茫,说起每次翻开课本却看不懂的无助,说起本想看书却又无法自控的懊悔……我轻轻拍着他的背,就像当初安慰摔倒的小学生,却发现此刻的安慰如此苍白与无力。</p><p class="ql-block"> 毕业那天,看着他扭动着身体走向校门的背影,我忽然意识到,我们都在时光的洪流里经历着成长与迷失。那个曾经在操场推演数学题的小男孩,那个深夜与我探讨学科知识的学生,和眼前这个哭着忏悔的少年,在记忆里重叠又分离。</p> 余思: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当路过九年级的教室,我总会想起那个独特的身影。他的故事像一面镜子,让我思考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追求分数的完美,还是守护每个孩子独特的光芒?当青春的迷雾笼罩,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或许成长本就是一场不断试错的旅程,那些迷失的岁月,也是生命给予的珍贵馈赠。愿他在未来的道路上,能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愿他能重拾对知识的热爱,在人生的坐标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确坐标。而我,将带着这份回忆继续前行,用更温柔的目光,守护每一颗在成长路上闪烁的星辰;用更多的耐心与爱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旅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