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尜尜(嘎嘎) 蹦到房顶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以前,儿时的玩具很少有买的,大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做的。有一种玩具叫“尜尜(ga ga)”,七O后的人基本上都不知道这种玩具了,也不知道怎么玩儿了。“尜尜”是用长约10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圆木棍,两头削尖而成,形状如橄榄核。打板则像是一块打衣板,长约半米,宽6厘米左右,手柄部分略细。做尜尜时不费力,我都是找一根比较硬一点的木棍,两头用刀削上尖尖。</p><p class="ql-block"> 打尜尜的场地要宽敞一些,打的时候用打板窄面敲击尜尜的一头,使其弹起,在其落地之前用板子将尜尜打向预定目的地。说得容易,真打起来可不那么简单,不仅要力大而且要眼疾手快,力求稳准狠,是一项颇有技术含量的游戏。记得当时有不少十多岁的大孩子也参与其中。有一次,我用力过猛,一下打偏了,打到了人家的房顶上,想了半天招,也没办法够下来,这个尜尜就算报废了。</p><p class="ql-block"> 玩尜尜以先将尜尜打到目的地者为胜,有时赢几个泥弹球,有时赢几张毛片等,一般不为赢取什么,只为胜利而战,只为开心而战。</p><p class="ql-block"> 那些日子,孩子们的笑声总是在村子里回荡。每到黄昏时分,大人们收工回家,我们便聚在一起,找一块空旷的地方,拿出自己做的尜尜和打板,开始一天中最欢乐的时光。有时候,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的脸上,汗水混合着尘土,却掩盖不了那份纯粹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偶尔,村里的老人也会停下脚步,站在一旁看着我们玩。他们或许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一个青年大哥哥给我们讲起了他年轻时玩尜尜的故事,他说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打板,他们用的是破木板,甚至有时候直接用手扔。听完他的讲述,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同时也对这项活动增添了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