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自驾1

时光倒流

1997年04月30日<br>  6点半老尊的车已经在三里河楼下等我了,新买的六缸切诺基驶在京石高速路上,一脚油我们就驶出北京,在石家庄以北掉头向西,沿着一条笔直的高速路直奔太行山而去。去年刚刚全线开通的太旧高速,是山西人民在胡富国书记的带领下,节衣缩食凿空太行所完成的壮举。行驶在这条崭新的高速路上,给我们此行的第一天留下美好的印象。<br> 从太原下高速走国道继续行驶,我们今天的第一站是位于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尽管这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但是当我第一眼看到纪念馆和纪念碑,犹如天安门广场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纪念碑一样高大时,还是令我感到惊讶。还有那片比足球场还要大的停车场,足以证明这里曾经有过车水马龙的过往。但今天只有我们几个人,怀着儿时对革命先烈的敬仰,走进这座宏伟壮观却空无一人的展厅。 看着那把砍下刘胡兰头颅的铡刀,耳边再次响起那句视死如归的豪言壮语:“咋个死法?”此刻的我依然热血沸腾。因为当今社会,像这样前赴后继的领导干部层出不穷,但是他们所面对的不是敌人的屠刀,而是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抛来的糖衣炮弹。他们丧失党性原则,心甘情愿地堕落成腐败分子。 山西与陕西之间隔着黄河有五条通道,我们从文水经过汾阳和离石,下午晚些时候在古渡口吴堡渡过黄河。原计划今天的目的地是榆林县的戈壁长城,可是由于北上的公路绥德段正在施工,暴土扬长的路面只要会车,我们就会被对方碾压起来的滚滚尘埃所吞没,因此不得不将车速降下来。结果天黑前我们只跑了三十多公里,最后不得不在米脂住下来。 1997年05月01日<br>  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是历史上民间传说米脂出美女的缘故。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貂蝉,她能将一代枭雄董卓和吕布迷得神魂颠倒,那一定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色。可是自从我走进宾馆第一眼看到女服务员的那一刻,先不说漂亮不漂亮,怎么连个最起码的笑脸都没有啊?<br> 于是心有不甘的我,今天早晨在大街上找饭馆时,继续东张西望找婆姨却依然无果。只在当街看到一块“文化县”的石碑,却没有具体文字说明或导游图。回来向宾馆前台服务员询问,作为“文化县”的米脂有什么可以去地方。人家的回答真干脆“不知道”,这倒让我想起看黑白电影的年代,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就是这么回答敌人审讯的。 (网络图)<div>  可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年了,小平同志南巡也已过去五年,可非常遗憾的是,与头脑灵活的南方人相比,内地人的观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就说我今天所看到的这座陕北县城,商店邮局信用社凡是公家的买卖,全都是上午11点才开门营业,因此这里的人每天只吃两顿饭。所以当早餐店的老板,将当地人三元一碗的面条,买给我们这些外地人六元一碗时,我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为他能有挣钱的欲望而感到高兴!</div> <div>(网络图)</div> 饭后来到李自行宫,因为行宫11点才开门我们无法进入,但是在行宫门前的广场上,正在举办一场篮球比赛,场边里三层外三层围观的人群,恍惚让我找到七十年代的感觉,因为那时候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单位与单位之间要是有个篮球比赛,同事们还是挺当回事儿的。 再次出发我们没有继续向北去榆林寻找戈壁长城,因为昨天我们已经领教了施工路段的艰辛。因此南下延安,为实现我们还是懵懂少年那个年代,对革命圣地充满的无限向往。<br>  从米脂到延安大约两百多公里,公路沿着无定河与清涧河而行。可能由于今年春天的降雨少,导致两条河的流量都很小,甚至露出了河床下面的巨石。河岸两边的生态环境也令人堪忧,起伏的沙丘和戈壁随处可见。<br> 在距离延安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我们发现路边有一片林地,被绿油油的田野围拢的它非常适合野餐,于是我们铺上防潮垫席地而坐,吃了一顿自制的西式汉堡,然后拴上吊床在林子里又睡了一觉。几位路过的村民驻足观望了好一阵才离开,想必这会成为他们脑海中的永久记忆。 因为很多年以前去十三陵游玩的我,看见外国人在残垣断壁间的一块空地上,品尝草篮子里的汉堡、喝着便携式冰箱里的饮料。然后或躺在石阶上享受春日暖阳,或将喝完的瓶瓶罐罐摞起来玩儿投掷游戏。这使我第一次认识到,原来在循规蹈矩的工作之余,生活还能这样精彩! 进入延安后的第一站去枣园革命旧址,因为我要去那里寻找一个关键物证。刚刚修饰一新的枣园与我心中的期待非常吻合:绿油油的草地上种着一排排酸枣枝;金灿灿的窑洞内外洁净明亮;还有窑洞内的桌椅板凳朴素大方。在毛主席的故居中,我看到自己心心念念多年的那把帆布躺椅。 因为看多了伟人庄重威仪的照片,所以当我第一次在青年报上,看到这张仿佛邻家大叔般的伟人照片时,我就格外喜欢。因为无论那叼着烟卷的神态还是背景中的泥巴窑洞,所展示出来的,都是共产党人最接地气的生活场景。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接地气者赢天下”。于是我干脆把这张照片复印下来,压在自己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天天看着它。 然而在某些头脑僵化的人心目中,领袖的形象必须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于是被同事“检举揭发”后,单位主管女领导为了这张照片,一脸严肃的专程来我的办公室查看现场。看着她欲言又止左右为难的样子,我真想直言不讳地告诉她:“就您这认知能力,充其量也就是个家庭妇女!”<br>  今天我终于亲眼看到当年的实物,扬眉吐气的我心中好不爽快!<br> 晚上很想找一家陕北风味的饭馆,可是转了半天只找到一家号称传统手艺的面馆。问老板是否可以把不同口味的面条分成小碗卖,哪怕贵一点。结果老板操着硬邦邦的普通话,摇着手回答:“不么!”言外之意不就是一碗面么,还要什么花样!看来仍处在填饱肚子阶段的当地人,经营理念还没有进化过来。最后我们只好回到宾馆那条街去吃四川火锅。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要不同口味的面,然后自己用小碗分食就是了。看来我们的脑子也不好使! <p class="ql-block">  夜晚,当我们散步到延河大桥时,远远的看见宝塔山上的宝塔被灯光点亮了。但很遗憾,塔身用白光点亮太扎眼。而且延河大桥虽然有路灯,但是整个桥身并没有照明。我之所以感到失望,是因为我好不容易找到上小学时,在图画课上画宝塔山的角度,却没有找到那个感觉。因为革命圣地宝塔山上的宝塔,曾经是我们那一代人心中,追求真理的指路明灯!(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