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45回到杭州观多处大景点</p><p class="ql-block"> 去上海览世博众展区</p><p class="ql-block"> 话说我自二0一0年八月退休后,决定到儿子儿媳那里去一趟。九月十五日,我与夫人带着小孙子杨博深起程,女儿杨喜媚和女婿刘建送我们自贡上火车。我们买的硬卧票,沿途经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从列车的窗口向外望去,看不完的美好山河,观不尽的繁荣盛景,我们的祖国真是欣欣向荣。行了近48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我随即写了一首七律诗如下:</p><p class="ql-block"> “旅杭途中</p><p class="ql-block"> 二0一0年九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祖国山河似锦绣,</p><p class="ql-block">旅杭途中景无穷。</p><p class="ql-block">云贵峻岭峰叠峰,</p><p class="ql-block">列车长龙洞穿洞。</p><p class="ql-block">湖南韶山身边过,</p><p class="ql-block">领袖恩情心中涌。</p><p class="ql-block">浙江金华双龙洞,</p><p class="ql-block">遐迩闻名动我容。</p><p class="ql-block"> 九月十七日中午,列车到了杭州站,杭州火车站可大了,楼上是庞大的候车厅,楼底是购票厅、休息厅,地下是出口通道。我与儿子电话联系在一块广告牌下等候。儿子来了,我们坐了一段市内公交车,再租车往萧山去,萧山是杭州的一个区。途中,我们跨过錢塘江,钱塘江江面宽约二千米。杭州建有四座横跨钱塘江的大桥:一座铁路桥,三座公路桥。</p><p class="ql-block"> 出租车驶进萧山,来到儿子儿媳租的房子里,租房在四楼。儿媳宣华已煮好了午饭,我们一家欢天喜地地吃了一顿团圆饭。我看儿子他们租的一间屋只有近十平方米,放了一张床,一张小饭桌,一台电视,一台电脑,西边角落放了一个简易衣柜,其余都没有什么空间了。我们去了,他们早在二楼给我们租了一间,这间屋月租280元。</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儿子儿媳陪我们逛了附近的街道,挨着他们那里有条街人称“古河街”,因为那条街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居住的我们荣县古家乡和河口镇的人,故称古河街。古河街东头十字路口是一个菜市场,离我们的住地三百米。儿媳宣雨彤说:“爸爸妈妈,菜市场下街有一家新开张的照相馆,现在属于广告时期,照七张相片只要一元钱,明天我们去照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老了,还照什么相啊!”老伴桂华说。</p><p class="ql-block"> 儿媳说:“机会难得,去吧,我和英伟都去照了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那好吧!明天去照相吧!”</p><p class="ql-block"> 到了第二天下午,我们在宣华的陪伴下来到照相馆,照相馆为我们照了十来张结婚照,桂华穿着婚纱,我穿着新郎的服装,我们都笑了:“老都老了,才照结婚照,真笑人!”</p><p class="ql-block"> 照相馆的师傅说:“现在条件好了,不足为奇。”他们又对我们说:“通过电脑筛选,我们从中选了一组八张照片,让他们洗出来,多了一张,给你们洗一张水晶照二十元,共收你们二十一元。”我们同意了。</p> <p class="ql-block">我与老伴补照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国历九月二十二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杨发权、吴敬芝请我们一家吃了饭,摆了半天龙门阵。他们夫妻即是我的兄弟妹又是我的学生,对我们很热情。</p><p class="ql-block"> 平时,儿子儿媳上班去了,我们领着孙子逛遍了附近所有的街道和公园。有一个星期六,宣华休息,她陪着我们逛了萧山新华书店,这个书店在市中心,一、二、三楼都是书,以第三楼为主,各类书籍都有,我饶有兴趣地看了半天。</p><p class="ql-block"> 我们决定在国庆期间到安徽六安的宣华的娘家去。九月三十日下午,我们来到杭州火车站,买了去安徽六安的车票,晚上乘火车而去。因为逢节日,火车上太挤了,连走道都坐满了人,没有一点儿空间,使人很难受。</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列车终于到了六安市,我们下了火车,到汽车站买车票乘汽车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一个集镇,下了车,亲家租车来接我们。宣雨彤的父亲年近六十,近一米七的个子,瓜子脸,古铜色的脸庞,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忠厚勤劳的人。他热情地接我们上车,又行了近半个小时,终于来到宣华的娘家——六安市金安区施桥镇古河村汪小院组。</p><p class="ql-block"> 这里地处平原,一马平川,无边无垠,偶尔见些小土包。这里的老百姓生活较富裕,房外四面墙壁百分之九十进行了外装饰,房前屋后栽满了白杨树。</p><p class="ql-block"> 亲家母热情迎接我们,她年近六十,中等身材,健谈,是一个勤快而精明的人。我拿了一千二百元给亲家母作为见面之礼,另外给了宣华的奶奶一百元。亲家的三间房子没装饰,(因宣华的两个哥哥另有房子。)中间一个很大的客厅,大厅两边各有一间寝室,后边一小间作厨房。家里整治得井井有条。</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亲家母陪着我们到埠塔寺集镇去玩,孙子同两个表哥一路,玩得很开心。埠塔寺一条“𠃌”形主街,十分繁荣。亲家母为孙子买了一套衣服,我们在街上漫步,又逛了几个商店回到家已是傍晚时分。</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日,亲家请了几家至亲,坐了两桌客,大家高高兴兴吃过午饭后,下午大家围桌而谈,他们谈笑风生,我却沉默寡言,偶尔说上一两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方言难懂。杨英伟、宣华带着杨博深钓鱼去了。傍晚回来,孙子脚跟受伤了,原来宣华骑着自行车搭他,他才5岁,不小心他的脚后跟插进车轮里被钢丝绞了一块大皮,鞋子也绞烂了。</p><p class="ql-block"> 十月三日,一大早,杨英伟忙着上班,先走了。亲家母、宣雨彤又陪我们乘车到张母桥玩。张母桥比埠塔寺大两倍,街巷纵横交错,生意兴隆,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杨博深跛着脚,很多时候要我们背,外婆给他买了观音像,我在那里的书店买了一部《说唐全传》以作纪念。下午,我们到村医疗室,宣雨彤的表叔为孙子换了药。他的脚有点感染,我们准备明天回萧山。</p><p class="ql-block"> 十月四日早饭后,我们辞别亲家要回萧山了。亲家母给了外孙杨博深二千元、一个玉观音、还有一套衣服,礼物可重矣。我们依依惜别,亲家母送我们出村,看我们上了出租车,与我们挥手告别,一直到我们远去了,她还站在那里。我们回萧山没坐火车,我们准备坐汽车,出租车开到舒城县,雨彤去买客车票(雨彤是我为宣华按数理取的名)。上午九点半,我们从舒城乘客车出发,下午四点,我们平安到达了萧山。回到萧山后,我写了一首七律诗记录了这次安徽之行:</p><p class="ql-block"> “初会亲家</p><p class="ql-block"> 二0一0年十月五日</p><p class="ql-block">夕辞杭州朝至皖,</p><p class="ql-block">亲家租车喜相迎。</p><p class="ql-block">交流不畅心相连,</p><p class="ql-block">热情有加忙不停。</p><p class="ql-block">埠塔寺里看繁荣,</p><p class="ql-block">张母桥街观盛景。</p><p class="ql-block">别时外婆厚赠孙,</p><p class="ql-block">足见亲情和深情。”</p> <p class="ql-block">埠塔寺旁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张母桥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萧山,马上到古河街请戴医生看杨博深的脚伤。戴医生是军医,从部队转业到萧山医院上班,自己又开了一个诊所,因医术高明,故此店生意兴隆。戴医生查后说:“现在温度高,不该包扎,现在伤口有些感染,要输液消炎才行。”我们当然要听医生的了,结果输了八天液,花了八百元,孙子的脚才好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天又是走街逛巷,游览公园等。星期天儿子儿媳陪我们来到大润发超市商场,这个商场在住地南边三公里,四层楼都是商业中心,五六层是住房,有地下车库,商业中心不少于一万平方米,各种商品包括吃的、穿的、用的、日杂百货、书籍与玩具,种类齐全,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顾客乘电梯,上上下下,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儿媳宣雨彤为我买了一件二百多元的休闲衣,我们到这里来过好几次,享受繁荣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十月十五日,儿子杨英伟上班的国友麻将机厂组织人员到上海参观上海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工厂准许带一些亲属,英伟请我随他去。英伟借了一个相机,我们父子二人早上六点骑电瓶车来到工厂,等了一会儿,七时准时上客车。导游每人发了一顶旅游帽,拿出一面红色的三角旗,对大家说:“到了上海世博会附近,人很多,每天几十万人游览观光,你们要戴上帽子,跟着我这面旗子走,以防走掉。”</p><p class="ql-block"> 客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放眼望去,一马平川,幢幢高楼,排排厂房,栋栋民房,一眨眼就消失在了脑后。快到上海了,公路两边种植着花草,连电线杆上都缠绕着盛开的五彩鲜花,不愧为花园大都市。我们通过雄伟的南浦大桥,来到了上海。!</p><p class="ql-block"> 九点,我们到达了上海世博会园区附近,将车停在停车广场,只见人们络绎不绝地涌向世博会。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世博会西南进口,只见人头攒动,人山人海,稍不注意,就要失去联系。我们经过层层曲折形钢栅栏来到了检票处、安检处,我们持票(160元一张的普通票)经过了票检、安检,进X了世博会园区。</p><p class="ql-block"> 导游说:“你们可以在园区内自选展馆观看,晚上十点在这里集合返回,大家记清楚了吗?”</p><p class="ql-block"> “记清楚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杨英伟对我说:“爸爸,我们就在这边看。”</p><p class="ql-block"> “行!”我答道。</p><p class="ql-block"> 上海世博会园区真大啊!主要为西东两大展区,西部为主展区,经黄埔江底的地铁可到对岸东部展区。我们在西部主展区,面积十多平方公里,每个国家一个展馆,一个展馆是一栋或大或小的楼房,最小的建筑几十平方米,最大的占地约一千平方米。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风格和技术水平设计展馆造型和内部结构,故展馆造型各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世博会主题是未来人类城市化发展的宏伟展现。</p><p class="ql-block"> 由于展馆的精彩程度不同,所以有的展馆门庭若市,有的展馆门可罗雀。我和儿子先看了一下泰国在馆外的艺术表演,照了两张相,经过了澳大利亚馆,看到新加坡馆虽小,观看的人却排着长龙依次进去。我们决定去看一下,此馆为四层楼圆柱形造型,外墙为框架结构装上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等了40分钟,我们终于进入馆内,馆内主题为宣扬新加坡为花园国家,内有大型挂图介绍新加坡的发展史。楼梯挨外墙绕圈而上,楼顶是一个花园,种植了新加坡的各种珍贵花草树木。</p><p class="ql-block"> 我们举目眺望,远近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奇形怪状的各色展馆星罗棋布,别有一番奇丽的风姿。我们下到三楼,看了一个以墙为银幕的大电影。半小时后结束,我们出馆来,已到中午十二点了。</p><p class="ql-block"> 展区内有一些小吃店,量少价贵,我和儿子就拿出自备的蛋糕作午餐。</p><p class="ql-block"> 用罢餐,我们经过了柬埔寨、马来西亚、摩洛哥、依朗、哈萨克斯坦、黎巴嫩、阿曼苏丹国、巴基斯坦、印度、韩国各馆,多数就在馆外看了一下。我们想去看一下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等馆,可那几个馆看的人太多了,馆外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很多人早几天就预约了的,我们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p><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国馆形状是红色的中国结,座落在高处,很远就望见了红色的中国馆,样子很雄伟壮观,可是已经预约了半个月的票,人太多了,根本进不去。</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好重点观看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馆。该馆是一个大馆,占地一千多平方米,里面布置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梁上、墙上布满了各类管线,诸如水管、气管、电线、油管等,这就是未来城市化生活的缩影,没有这些管线,人类社会就不能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确实如此,我们现在的生活就离不开管线,离开了生存就很困难。所以,管道、管线是本届世博会主题的主题。我们随后在一个近三百平方米的大厅里看了一个宣传未来人类城市化的电影!</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主题馆外照了相,我和儿子只能互相照相,所以照的都是单人相。我们又专门来到朝鲜馆,朝鲜馆与众不同,馆内做起了生意,卖金日成的著作和各类艺术品,我们想买一件,可没有十分秘心的,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一处,外国人在行进中表演节目,杨英伟要与一个外国女青年志愿工作者照相,我给他们照了一张。</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了,我们来到离中国馆不远的一处建筑。可以说是立交桥吧!又不是,是楼吧,也不是。看起来上面像大街,宽约50米,长约1000米,挨近中国馆,又拐了一个直角,又长约500米。这也算楼,因为四公尺下面才是地面,楼上楼下都有卖各类艺术品的。我们在楼上徘徊了近一个小时,照了几张相。已经夜幕降临,我们下楼来吃了点儿蛋糕点心,喝点儿瓶装水算是晚餐。</p><p class="ql-block"> 我对儿子说:“你是不是该给雨彤买点儿纪念品呢?”</p><p class="ql-block"> “我是要给雨彤买点纪念品。”他肯定地说。</p><p class="ql-block"> 他在几处小店里挑来选去,结果花了三百元买了一个小指头大小的桃形翡翠绿宝石。</p><p class="ql-block"> 我看了看表,已经晚上九点了,我们不慌不忙地往集合点走,因为展区太大了,走了两三次,才走对了,差一点迷了路。</p><p class="ql-block"> 来到集合地,已经回来了好些同车的人。等了约半小时,人齐了,大家在导游的引导下出了检票口。这时,我听高音喇叭里说:“观众朋友们,慢走,你们知道今天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有多少人吗?我告诉你们,今天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有六十八万人。”我大吃一惊,观看世博会的人好多哟!上海世博会从二0一0年五月一日开馆,到十月三十一日关馆,半年时间共184天,按每天50万人计算,就有9200万人参观,按普通票每人160元门票计算,该获得门票收入8147亿2千万元。当然,那些场馆的修筑花费不少。世博会的开馆,开阔了国民的视野,激活了国民经济,展示了中国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车回到萧山居住地,已是深夜十二点过了。</p><p class="ql-block"> 我游览上海世博会写了这样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观上海世博会</p><p class="ql-block"> 二0一0年十月十五日</p><p class="ql-block">上海世博会盛大,</p><p class="ql-block">各国争献科技瓜。</p><p class="ql-block">展馆造型甚奇特,</p><p class="ql-block">民族风情显芳华。</p><p class="ql-block">生态经典景观创,</p><p class="ql-block">人文精粹自然发。</p><p class="ql-block">未来社会主旋律,</p><p class="ql-block">城市人类和谐花。”</p><p class="ql-block"> 本回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儿子英伟在马来西亚馆前</p> <p class="ql-block">杨英伟观上海世博会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