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建小学——新铺幼儿园大一班游戏故事

麻文化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游戏背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一次制定搭建游戏计划时,几个孩子正在讨论着今天要搭建什么,孩子们纷纷说到自己想要搭建的建筑,各有各的想法,这时辰辰突然提议到:“我们马上要上小学了,不然我们来搭建一个小学吧!”,陌陌:“但是我们没有去过小学,不知道小学是什么样子的?”,航航:“小学的操场和教室一定很大吧!”,宇宇:“我去过我姐姐的学校,我超级喜欢他们学校巨大的操场,我可以自由奔跑!”于是孩子们在谈话中共同萌发出了搭建小学的想法。</span></p> <p class="ql-block">(一)第一次搭建: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搭建之前,进行游戏计划</span></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孩子们有序、快速地进行了分工,各自立刻进入状态,开始进行搭建。</p> <p class="ql-block"><b>问题:</b><span style="font-size:15px;">场地太小了,教学楼小也没有操场。 在搭建过程中,出现设计不合理情况。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辰辰:“我觉得场地太小了;”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航航:“我们的学校有大大的操场;”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陌陌:“教学楼也有小的也有大的。”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孩子们各有各的想法,意见不统一。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教师:“你们觉得哪里更适合搭建呢?”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睿睿:“下面操场的建构区更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教师思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这个建构区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创造了一个与真实生活接近的问题情境,孩子们通过解决问题促进了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全面提高。积木活动的整个学习历程呈现出:幼儿是学习的主导者、内在思考的沟通者,幼儿们彼此是合作学习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支持与策略</b></p><p class="ql-block">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支持都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本。伴随建构游戏的进程,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难点,诊断问题解决的关键与幼儿现有经验之间的距离,选择适宜的场地搭建“学校场地和教学楼”,帮助幼儿积累经验。</p> <p class="ql-block">(二)第二次搭建: </p><p class="ql-block"> 分工合作 尝试实施搭建计划 </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们进行第二次搭建之前,我们一起参观了小学,参观结束后,组织幼儿围绕参观的情况进行了总结,重点比较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接下来,是孩子们最期待最开心的活动,用积木及相关材料与同伴合作搭建“小学”。集体参观小学后,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出自己眼中的小学。</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搭建,孩子们的分工更明确,有的合作搭建教学楼的主楼,有的搭建“篮球场”和“大门”。他们尝试用炭烧积木来搭一栋更高的教学楼,并搭建了图书馆。小小建筑师们开始行动,分工明确、积极讨论,一切如火如荼地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问题:容易倒塌怎么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搭建过程中,教学楼出现了多次倒塌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陌陌:我觉得是积木没有对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灏灏:房子倒了一定是上面的积木太重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睿睿:有可能是地基不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几个孩子认同了陌陌的想法,于是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搭建地基,教师适时追问:怎样才可以让地基更大更稳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他们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调整方案,在打好地基的同时尽量使用大块的积木作为支撑,然而建到第三层的时候,再次出现倒塌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为什么还会倒呢?对此孩子们再次进行猜测:航航:我们搭在下面的积木会摇晃,这肯定会倒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灏灏:把下面这个积木横着搭,它就会变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教师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教师适时通过启发性提问,请幼儿观察图片,进行思考、发现,引导幼儿思考梳理出问题的关键,推动游戏的继续。最终他们自己发现了支点不稳,支撑不住长积木。于是孩子们把积木换了个反向进行垒高支撑在四周,这样地基更加稳固,解决了问题。屡次的倒塌看似是幼儿探究过程中的“失败”,但它激励着幼儿进行新的思考,产生新的尝试、探究行为。幼儿在体验着假设——验证——修正的过程,同时幼儿通过合作、沟通、尝试、相互讨论、学习等方式,成功解决了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支持与策略</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1.直接感知,解决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孩子们发现地基不稳的情况下,教师及时介入,告诉幼儿地基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受和传递建筑荷载的结构基础,如果地基不稳,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引导孩子们运用推一推、压一压、走一走检验地基的稳固性。幼儿获得在搭建过程中要考虑建筑的稳定性,地基一定要牢固,慢慢地垒高的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出现问题,支持引导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教师介入游戏,并通过启发性提问支持幼儿思考如何保持平衡。同时教师持续关注幼儿的活动,给幼儿以情感鼓励和支持,引导幼儿发现支撑越多越稳固。</span></p> <p class="ql-block"><b>第三次搭建</b></p><p class="ql-block"> 在找到倒塌的问题以后,孩子们进行了第三次搭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搭建的教学楼没有楼梯,怎样才能回到教室!</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睿睿:我们忘记搭楼梯呢!”可是没有大的积木了,也没有合适的积木搭楼梯,怎么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陌陌:我们用小积木来代替,拼起来就可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搭建楼梯开始,最初他们用一块小积木做台阶,在操作过程中他们发现宽度不匹配,总是出现悬空状态。睿睿:有悬空的地方不安全。璐璐:“怎么搭才不会悬空呢?”孩子们纷纷进行讨论,并用积木试着怎么搭才不会悬空。试了一会,辰辰说道:“你们快看,我把两块小积木拼在一起就一样长了”。灏灏:“对呀,这样拼在一起就可以搭成楼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说干就干,孩子们将每一级台阶都用两块小积木进行加宽,改造好以后尝试着走上去,楼梯终于搭建成功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灏灏:我们还没有搭上课的桌子和椅子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辰辰:我们搭的升旗台少了国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说完,孩子们赶紧分工合作起来。几个孩子搬来不同的积木,拼搭好课桌和课椅。</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后孩子们搭建的小学完美呈现,在搭建好的小学里孩子们进行了情景游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师的思考</b></p><p class="ql-block"> 创设宽松的建构氛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材料,自主搭建,尊重、理解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的想法和创造。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遇到很多问题,包括材料选择、游戏进展、人际交往等,教师要善于观察、等待和思考,根据幼儿实际水平给予鼓励,适时把幼儿的问题反馈回去,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支持与策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引导幼儿开动脑筋,实现区域联动。结合美工区,寻找材料,并自己制作需要的物件,及时地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的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支持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使儿童不断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迁移已有经验、思考和探究,在批判、反思中获得新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三、活动总结</p><p class="ql-block"> 在搭建过程中,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探索和尝试,幼儿发现第一次进行搭建的场地不够大,在参观完小学后进行第二次搭建时又出现地基不稳,再到第三次搭建楼梯、添加课桌课椅和国旗,整个建构活动都是基于幼儿参观小学的实践活动,符合幼儿当前的经验和兴趣,幼儿对于本次建构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搭建游戏中,我们看到孩子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建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孩子们体验了与同伴一起合作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同时自主探究的方式也体现了我们的理念。 </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工程师,心中都有属于他们的工匠梦想,或许他们的作品并不完美,或许他们需要帮助和支持,但这就是师幼共成长的意义所在,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陪伴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