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服务、提升征信数据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助力覆盖“信用白户”,以及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p><p class="ql-block"> 进一步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尽管近年来已有部分个人征信机构成立,但“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更新滞后,不同部门间出于对数据资源价值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考虑,不愿共享数据,导致数据碎片化严重。通过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可以整合各方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孤岛”,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进一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p><p class="ql-block"> 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差异化服务:当前个人征信机构的服务多集中于信贷审批领域,而在其他场景如电商交易风险评估等众多场景中应用不足。设立个人征信机构能够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多元化、差异化的个人征信产品,满足金融机构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对征信数据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个性化程度,例如可以更好地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和个人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助力金融机构创设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p><p class="ql-block"> 提升征信数据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在数字化和数据价值高速提升的时期,个人征信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引入技术领先的市场化机构参与个人征信业务,有助于提升征信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更新效率,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精准度,使征信信息更能准确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p><p class="ql-block"> 助力覆盖“信用白户”:部分人群可能由于缺乏传统的信用记录而难以获得金融服务,通过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可以拓展征信数据的采集范围和维度,更好地覆盖“信用白户”,为他们建立信用档案,帮助他们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助力实体经济更好发展。</p><p class="ql-block"> 强化金融风险防控能力:通过汇集金融交易数据,可进一步提升交易数据的透明度,为宏观审慎管理与精准监管奠定数据基础,提升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监管的针对性,增强风险防控能力,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例如,对于跨市场的风险传染,能够更及时、准确地进行监测和预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人民银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关于个人征信新规</b></p><p class="ql-block">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有多部征信新规实施,要点如下:</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日起实施的新规</p><p class="ql-block"> 采集信息合法合规:征信机构须按合法、合规原则采集个人信用信息,只采与信用评估相关必要信息,禁收健康状况、宗教信仰等无关敏感信息,以此提升信用信息科学性与公信力,保障个人权益。</p><p class="ql-block"> 扩大个人自主查询权:调整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权限,扩大个人自主查询便利性,鼓励自查以发现和纠正错误信息。</p><p class="ql-block"> 规范异议处理流程:异议处理流程要公开透明,处理不超30个工作日,且征信机构要书面反馈结果。</p><p class="ql-block"> 《征信业务管理条例(2025修订版)》</p><p class="ql-block"> 自6月1日起实施,主要涉及征信修复内容:</p><p class="ql-block"> 明确可修复信用记录类型:非恶意逾期、信息错误、第三方代偿三类信用记录可通过官方渠道修复。</p><p class="ql-block"> 建立“冷静期”制度:上海、深圳等试点城市,申请人提交材料后有3个工作日反悔期。</p><p class="ql-block"> 降成本提效率:新规实施后,预计为符合条件申请人平均节省87%修复成本,自助办理成功率提升至68%以上。</p><p class="ql-block"> 打击非法修复:2025年起,非法修复面临10万元罚款+5年信用单独标注。</p><p class="ql-block"> 其他可能的变化趋势</p><p class="ql-block"> 夫妻负债“捆绑”:夫妻共同借贷,双方征信同步显示负债。离婚后非主贷人买房会受共同负债记录影响房贷核定。</p><p class="ql-block"> 信息更细更快:借款次日上征信,个人信息、居住地址、就业情况、手机号更换频率等影响信用评估。</p><p class="ql-block"> 逾期记录优化:逾期保留期限与金额时长情节挂钩,非恶意逾期(系统故障、重大疾病等)可申诉修复,最快20天更新,不必等5年。同时,严格管理查询次数。</p><p class="ql-block"> 征信范围扩容:水电费连续3月未缴费累计超500元、欠税、法院裁决等纳入征信,不良信息和还款记录保留5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人民银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征信中心总部在哪</b></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注册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总部具体地址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卡园二路108号4号楼 ,邮编201201。</p><p class="ql-block"> 它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5个计划单列市设有征信分中心,方便各地居民办理相关业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个人信用征信查询</b></p><p class="ql-block"> 个人信用征信查询主要涉及查询途径、查询所需材料、查询次数及费用、查询注意事项等方面,下面为你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查询途径</b></p><p class="ql-block"><b> 线下查询</b></p><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b></p><p class="ql-block"> 可以前往当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征信查询窗口进行现场查询。这是比较传统的查询方式,能直接获取纸质版征信报告。例如,在北京的居民可以前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征信查询窗口申请查询。</p><p class="ql-block"><b> 部分商业银行网点:</b></p><p class="ql-block"> 一些商业银行的自助终端也提供征信报告查询服务,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部分网点都设有此类设备。这些自助终端操作相对简便,能快速打印出个人征信报告。</p><p class="ql-block"><b> 线上查询</b></p><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b></p><p class="ql-block"> 用户可以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https://ipcrs.pbccrc.org.cn),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注册、身份验证后提交查询申请。一般在提交申请后的第二天获得信用报告。</p><p class="ql-block"><b> 手机银行APP:</b></p><p class="ql-block"> 部分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提供个人征信查询服务,如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用户在APP上按照指引操作即可完成查询,这种方式较为便捷,适合习惯使用手机处理业务的人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查询所需材料</b></p><p class="ql-block"><b> 线下查询:</b></p><p class="ql-block"> 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供查验,同时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备查。如果是委托他人代理查询,代理人除了需要提供委托人(您自己)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外,还需要提供授权委托公证证明原件。</p><p class="ql-block"><b> 线上查询:</b></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查询时,需要注册并进行身份验证,可能会用到银行卡信息、手机号等进行验证;通过手机银行APP查询,只需在已绑定本人身份信息的对应银行APP上操作即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查询次数及费用</b></p><p class="ql-block"> 根据规定,每人每年有2次免费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的机会,从第3次起按每次10元收费。线上和线下查询次数累计计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查询注意事项</b></p><p class="ql-block"><b>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b></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查询,都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在官网查询时,要确保网络环境安全,避免在公共网络下进行操作;线下查询时,妥善保管好身份证件及复印件。</p><p class="ql-block"><b> 及时关注查询结果:</b></p><p class="ql-block"> 获取征信报告后,要仔细查看报告内容,如发现信息有误或存在疑问,应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或相关金融机构提出异议申请,以便及时纠正错误信息。</p><p class="ql-block"><b> 合理安排查询次数:</b></p><p class="ql-block"> 虽然每年有免费查询次数,但不要过于频繁地查询征信,因为过多的查询记录可能会对个人信用产生一定影响,金融机构可能会认为频繁查询代表着个人资金紧张或有潜在风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人民银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征信中心新政策</b></p><p class="ql-block">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相关新政策主要有两方面:</p><p class="ql-block"> 3月10日征信工作会议要求</p><p class="ql-block"><b> 优化基础服务:</b></p><p class="ql-block"> 推动央行基础征信服务扩容提质增效,做优做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p><p class="ql-block"><b> 支持重点领域:</b></p><p class="ql-block"> 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征信支持,增加专业化特色化征信供给。</p><p class="ql-block"><b> 提升评级质量:</b></p><p class="ql-block"> 加强评级质量建设,提升评级行业服务质效。</p><p class="ql-block"><b> 加强征信监管:</b></p><p class="ql-block"> 全面从严监管,构建严密有效的征信监管体系。</p><p class="ql-block"><b> 强化队伍建设:</b></p><p class="ql-block"> 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p><p class="ql-block"> 5月30日降低征信服务收费标准</p><p class="ql-block"><b> 基准收费标准:</b></p><p class="ql-block"> 商业银行等机构查企业信用报告基准服务费每份9元,个人信用报告每份1元。实际收费依数据量和查询量确定,查询量用超额累退计算法,公式和办法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降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发改价格规〔2019〕1318号)规定执行。</p><p class="ql-block"><b> 优惠收费标准:</b></p><p class="ql-block"> 农村商业银行等11类金融机构查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有优惠,企业报告每份4.5元,个人报告每份0.5元。</p><p class="ql-block"><b> 重复查询收费:</b></p><p class="ql-block"> 同一用户30天内多次查同一企业信用报告,按1份收费;1天内多次查同一人信用报告,按1次收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人民银行对征信的新规</b></p><p class="ql-block">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多项征信新规,主要如下:</p><p class="ql-block"> 《关于修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p><p class="ql-block"> 自2025年2月5日起施行,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在查询管理里要求人工查询分离环节,自动触发查询严格设规则并专人管理,加强原始数据安全管理,未经同意不得对外提供或另作他用;删除相关考核评级管理办法和巡查试行办法;建立监管走访机制;调整部分表述。</p><p class="ql-block"> 《征信业务管理条例(2025修订版)》</p><p class="ql-block">6月1日起实施,规定非恶意逾期记录(如单次30天内逾期且已补缴、重大突发事件逾期、冒名贷款)、信息错误记录、第三方代偿记录可申请官方修复。需身份验证、提交申请和等待核查。同时明确2025年起非法修复面临10万元罚款和5年信用单独标注。</p><p class="ql-block"><b> 贷款征信政策</b></p><p class="ql-block"> 以“推进征信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核心方向是强化征信精准全面性、建立分级动态管理、推动双向责任共担和提升监管效能。逾期管理上,分短期、中期、长期逾期实施不同措施;信用信息采集新增非金融和企业相关指标,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征信修复上,允许部分非恶意逾期者缩短不良记录展示期,建立重建档案;保障权益方面,优化异议申诉流程;还强化了金融机构在贷前贷后的责任。</p><p class="ql-block"><b>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b></p><p class="ql-block"> 6月18日宣布的举措,现有央行征信系统有局限,新机构会纳入更多信用信息,如公共服务缴费、共享物品使用情况等,形成更全面信用画像。还能为不同群体定制信贷产品,推动数据合规融合。</p> <p class="ql-block"><b> 新规实施后对个人征信报告有什么影响?</b></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银行一系列征信新规实施后,会在多个方面对个人征信报告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报告内容、修复机制、查询使用以及潜在影响等维度,以下为你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报告内容方面</b></p><p class="ql-block"><b> 信息更全面准确:</b></p><p class="ql-block"> 新规可能会要求征信机构进一步拓展征信数据的采集范围和维度,除了传统的借贷信息外,一些非金融领域的信用信息,如公共服务缴费记录、电信缴费情况、共享物品使用情况等,都有可能被纳入征信报告。这将使个人征信报告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p><p class="ql-block"> 新增特殊标注:</p><p class="ql-block">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在征信报告中进行专门标注。例如,对于非恶意逾期记录、信息错误记录、第三方代偿记录等,会有明确的标识,以便金融机构在评估信用时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情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修复机制方面</b></p><p class="ql-block"> 修复渠道拓宽:新规明确了非恶意逾期记录(如单次30天内逾期且已补缴、重大突发事件逾期、冒名贷款)、信息错误记录、第三方代偿记录等可申请官方修复。这为个人提供了更多修复自身征信的机会,只要符合相关条件,个人可以按照规定的流程申请对不良记录进行修复。</p><p class="ql-block"><b> 修复流程规范:</b></p><p class="ql-block"> 规定了具体的修复申请流程,包括身份验证、提交申请和等待核查等环节。这使得个人征信修复有了明确的操作指引,提高了修复的规范性和透明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查询使用方面</b></p><p class="ql-block"> 查询管理更严格:新规在查询管理方面进行了强化,要求人工查询分离环节,自动触发查询严格设置规则并由专人管理。这意味着个人征信报告的查询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能够有效防止个人征信信息被滥用,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p><p class="ql-block"> 使用场景更明确:随着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征信报告的使用场景可能会进一步拓展,但同时也会更加明确和规范。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在使用个人征信报告时,需要遵循更严格的规定,确保信息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潜在影响</b></p><p class="ql-block"><b> </b>信用评估更精准:</p><p class="ql-block"> 由于征信报告内容更加丰富和准确,金融机构在进行信用评估时将能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从而使信用评估结果更加精准。这对于信用良好的个人来说,可能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享受更优惠的信贷条件;而对于信用状况不佳的个人,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信贷审批。</p><p class="ql-block"> 长期激励作用:新规的实施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鼓励个人更加注重自身的信用行为。因为良好的信用记录将在金融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机会,而不良信用记录则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这种长期的激励作用有助于引导个人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申请征信修复需要多长时间?</b></p><p class="ql-block">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异议后,应当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对相关信息作出异议的标注,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所以,正常情况下因信息错误等原因申请征信修复大概需要20日。</p><p class="ql-block"> 不过,如果是通过继续使用信用卡、按时还清贷款等产生良好的信用记录覆盖旧的不良信用记录这种方式来修复征信,至少需要2年时间,最长可能需要5年时间,央行进行征信系统数据清除后才能真正修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