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皇后一个村

刘兵

<p class="ql-block">“皇后村”—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显赫历史村落,在中国5000年的沧桑历史上,曾留下过无比辉煌的印记。一个村落出了四位皇后,这在中国历史上以及当今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古代是封建社会,一般国家大事都是由皇族来决策的,就像我们熟悉的清朝一样,是由满族的贵族统治整个国家,最高领袖是皇帝,配偶是皇后。皇后都是极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一人荣耀全家族也都跟着沾光。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这样一个小县城的村落里,曾史无前例的出过4个皇后,这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可谓辉煌到了极点。</p><p class="ql-block">巴彦县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近郊县,巴彦县人民政府驻地巴彦镇拥政路35号。全县共有15个少数民族,户籍总人口为624485人。</p><p class="ql-block">巴彦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全省养猪第一县”、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县”。</p><p class="ql-block">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尔滨市98公里。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跨度最宽72.7公里,县边界周长369.3公里,总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木兰县、宾县、呼兰区、绥化市北林区及绥化市庆安县为邻。</p><p class="ql-block">巴彦县,原名叫做巴彦苏苏,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奇怪,这不像我们平时听过的名字呢?巴彦苏苏是满语,在满语里面的意思是“富饶之乡”,可见当时古代的巴彦县就已经是一个很富饶的地方了。不过现在很少人叫巴彦苏苏了,都是直接叫巴彦县。巴彦县也确实很对得起这个名字,它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土地肥沃产物丰富,大米和玉米等农作物是全国闻名,很多人都把这里叫做“天下粮仓”。</p><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巴彦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北小县城,一个朝代能出四位皇后的东北小城“巴彦苏苏”,可谓是皇家福地。但是,即使在省内也有好多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放眼全国更是知者甚少,唯一有点名气的就是抗日时期的“巴彦游击队”的辉煌战斗历史,东北抗日英雄张甲洲、赵尚志、赵一曼曾在巴彦县领导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巴彦县的“四个皇后一个村”,这个古老的村落,金代时称“偎雅村”。但是一直到现在却很少被人提及。而这个小县城还真是人杰地灵,它拥有着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东北大粮仓。尤其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全县共有15个民族,唯独没有满族,但却有着以满语命名的县名“巴彦苏苏”。</p><p class="ql-block">巴彦县是一个小县城,现在的好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故事,不了解它的过去。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但是无声的巴彦不代表这儿不美丽。巴彦地处松花江畔,有着肥沃的土地,还有“城头春望”“黑山云海” “驼峰夕照”等十大原生态景色美轮美奂。驿马山的秋色、百里生态长廊、民族风情的高丽寨、湿地、雾凇等等,甚至它的农田都是一幅画。这些咱先不说,但是最为神奇的还是巴彦的人文历史,这儿历史上出过四个皇后,还有哈尔滨最古老的县城中,两个牌楼屹立百年不倒的东西牌楼和诸多历史遗迹等,这些才是巴彦最有文化底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四个皇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辽金时代,众多女真人的部落生活在巴彦县,其中有一个水草肥美土地膏腴的地方叫偎雅村(现巴彦县富江乡五岳村腰五营屯附近),这儿主要是女真人的一个称作唐括部的部落,部落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美女叫唐括多保真,多保真不仅漂亮还颇有气度见识,个性豪爽、乐善好施。那个时候女真族很原始,这样的女人娶去当媳妇就很少有人喜欢了。但是偏偏还有人喜欢,公元1038年,完颜部首领石鲁率子乌古乃却慕名前来求婚,因为石鲁认为:“俭啬之女吝惜酒食,不可以配。”于是二人结成了秦晋之好,一时之间在女真各大部落成为美谈。乌古乃就是后来的金景祖,那个时候的多保真简直就成了乌古乃的军师,特别被丈夫乌古乃看重,乌古乃出去巡行各部,都会和多保真一起,政事狱讼都和多保真商量着如何解决,可见多保真对丈夫的帮助很多,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贤内助。</p><p class="ql-block">乌古乃死后,女真族内部又开始了争夺酋长之位的激烈争斗。这个时候多保真又帮助劾里钵(金世祖)平定了叛乱,而劾里钵的儿子阿骨打就是后来的金太祖,已经统一了女真族各部,金朝就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1114年创立的女真人的封建王朝。这其中她还把自己唐括部落的三个优秀的女子分别许配给自己的三个孙子,他们分别是康宗完颜乌雅束敬禧皇后、太祖完颜阿骨打圣穆皇后、太宗完颜吴乞买钦仁皇后。</p><p class="ql-block">因此,昭肃皇后得到了女真族和唐括部人的无比敬重,她辅佐金代三朝君主,功绩堪比满清的孝庄皇后。而她的故里一村出了四个皇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皇后村”因此,美名远扬,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皇后村”里的四个皇后都是谁呢?该地因先后诞生了四位金代皇后(含追谥)而被后世称为“ 皇后村 ”。</p><p class="ql-block">巴彦县“皇后村”四位金代皇后是:</p><p class="ql-block">‌一、景祖昭肃皇后‌:女真唐括部人,名唐括多保真(约1021—1091年),出生于唐括部偎雅村(今巴彦县富江乡五岳村),金景祖完颜乌古乃之妻。</p><p class="ql-block">她豁达贤慧、聪慧温婉、贤良,并以政治智慧与协调能力著称,参与军事谋略,辅佐丈夫乌古乃统一女真部落。</p><p class="ql-block">唐括多保真聪慧温婉、贤良,并亲自为三位曾孙(金代前三帝)选配皇后。她是金代辅佐三朝君主的著名历史人物‌。(谥号昭肃皇后)</p><p class="ql-block">‌二、康宗敬禧皇后‌:是唐括多保真为孙子完颜乌雅束(康宗)选配的皇后。(死后追谥‌‌敬禧皇后)。</p><p class="ql-block">‌三、太祖圣穆皇后‌:由唐括多保真为完颜阿骨打(金太祖)选配的皇后。</p><p class="ql-block">(死后追谥圣穆皇后‌‌)。</p><p class="ql-block">‌四、太宗钦仁皇后‌:由唐括多保真为完颜吴乞买(金太宗)选配的皇后。</p><p class="ql-block">(死后追谥‌‌钦仁皇后)。</p><p class="ql-block">四位皇后均出自同一唐括部家族,其中景祖昭肃皇后为实际辅政者,后三位为其曾孙媳均为朝廷追谥。</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考古队在巴彦县境内发现了王脖子山遗址群、金代小城子遗址等,从遗址上采集的大量文物及标本已充分证实了,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的一支就已在此生息、繁衍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王脖子山遗址群</p><p class="ql-block">王脖子山遗址群,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松花江乡五一村姜家店屯西北的二、三级台地上,因地形酷似乌龟的脖子伸入松花江的漫滩地,故俗称“王脖子山”,此地为新石器时代延续到汉代的遗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辽金时期,这里是女真人的聚居地,主要有唐括部、泥庞古部、术甲部、婆鲁木等部落。在富江乡五岳村腰五营屯发现的“土城遗址”,经考古专家鉴定,这里是辽金时期女真唐括部聚居地。</p><p class="ql-block">王脖子山遗址群发现于1982年,1993年春、1994年春先后两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和复查。遗址长约1200米,宽约500米,西侧和南侧暴露出的文化层厚约1.5米,遗物复杂丰富,文物价值较高。采集到的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遗物。主要遗物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铁器等。王脖子山遗址群的诸多古代文明遗迹印证了巴彦悠久的历史,为研究巴彦县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文化和发展进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巴彦县王脖子山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金代小城子遗址—</p><p class="ql-block">小城子遗址是金代遗址,同时也是辽代的军事设施。金代时期,这里成为唐括部聚居地,并是金景祖昭肃皇后的出生地。该遗址位于巴彦县城西南约15公里,巴彦县富江乡五岳村腰五营屯处,它始建于公元1093年(辽代),是长春州治所的军事设施。</p><p class="ql-block">该遗址占地约10平方公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遗址中发现的大量陶器、铁器、铜币等文物,为研究金代社会经济、军事及多民族文化交融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遗址最初为辽代军事驻防地,后为金代早期军事防御工程,作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的军事要塞,也是辽金时期女真唐括部的发源地“偎雅村”遗址。金代延续使用并发展为女真唐括部聚居地。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该遗址在金、辽时期均被充分利用,但主要作为金代唐括部的活动中心。该遗址城为方形,边长约220米,周围设有护城河,并设南门。遗址城墙、角楼建筑遗迹保存较好,西面夯土层清晰可见。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辽代砖瓦、陶器、铁器、铜币等文物。为研究金代社会经济、军事及多民族文化交融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对研究当地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p><p class="ql-block">这座城曾是辽代公主、国舅、将军的私城,是一处辽代契丹族头下州城遗址。</p><p class="ql-block">该遗址为哈尔滨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城西门“阜财门”—</p><p class="ql-block">巴彦城门是清代巴彦县的重要历史遗迹。城门始建于1864年(同治三年),由呼兰厅同知文祺主持修建,原为7座城门,现存4座‌‌。</p><p class="ql-block">现存的四座城门是东门“兴仁门”、南门“明覆门”、西门“阜财门”、北门“文治门”,其它原有的东南、西南、西北座三门(德胜门、德化门、厚载门)已在伪满时期关闭‌‌。</p><p class="ql-block">‌巴彦城门的建筑特点‌是,它底部为青砖拱形城门,上部为3层重檐亭式建筑,4根圆柱支撑,彩绘清代图案‌‌,箭楼式垛楼拱型设计,歇山式屋顶,无斗拱结构‌‌。</p><p class="ql-block">城门命名体现儒家思想(如“兴仁门”象征仁爱)‌‌。</p><p class="ql-block">曾为巴彦十大景观之一“城头望春”的观景地‌‌。</p><p class="ql-block">1998年12月16日,被列为黑龙江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城东门“兴仁门”。</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东牌楼</p><p class="ql-block">在巴彦县城中心人民大街十字路口东侧有座古老的牌楼,被称为东牌楼,它已经成为巴彦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这座牌楼仅仅是人们的习惯性称呼,世事变迁,岁月沧桑,对于它的来源和建造历史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但是它却是哈尔滨市所属的县(市)中最为古老的牌坊,它是黑龙江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p><p class="ql-block">东牌楼系木结构无斗拱、圆顶飞檐建筑,在牌楼的底部是有八块莲花扁方石合抱的四根方形木柱,石外各有两道铁箍稳固。牌楼的檐顶是龙首相顾、飞檐斜翅,一个铁制的风铃在檐角上随风叮叮当当地唱着古老的歌谣。</p><p class="ql-block">东牌楼有黑底红字正匾“德培中兴”、“德塞千古”,后面的配匾则题“恩周赤子”、“惠及苍生”。</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西牌楼</p><p class="ql-block">位于巴彦县巴彦镇人民大街十字路口,与东牌楼相距一华里,两座牌楼由一条笔直马路紧紧相连‌‌。</p><p class="ql-block">‌该建筑结构为鸟翅式木质榫卯,飞檐绿顶,高约6米、宽8米,红漆方木楼柱支撑‌‌。</p><p class="ql-block">西牌楼的正匾题有“棠爱常留”、“樾荫永庇”,配匾则是“泽流恩布”、“德洽惠周”,楼腰绘有龙鱼图案,楼顶悬挂铁铎‌‌。</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东西牌楼为清代木构德政坊,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现存于巴彦县人民大街东西十字路口,两座牌楼距今已有13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该东西牌楼建筑采用无斗拱圆顶飞檐木结构,配莲花扁石基座与铁制风铃。</p><p class="ql-block">两座牌楼匾额题字由巴彦本地书法家王鹤鸣(字九皋)、岳松蒿等人创作,融汇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三家笔法而成。</p><p class="ql-block">‌该建筑自1980年后,经多次修缮,现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牌楼建筑保存状态完整,仍作为巴彦古城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巴彦人视牌坊楼如珍宝,倍加保护。</p><p class="ql-block">1932年端午节,从东兴县五顶山来了一伙大刀会的人,用牛车拉着三丈多高的大纛,冲进街里。因纛太高过不去牌坊楼,但又不能放倒,因忌讳“旗倒兵散”,所以,就令人将东牌楼锯倒,一年后,才又重新修复。</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要占领巴彦,要烧毁牌坊楼,抗日联军将领张甲洲、赵尚志等率领巴彦抗日游击队在牌坊楼下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保住了巴彦县城和牌坊楼。  </p><p class="ql-block">两座牌楼的命运也非常坎坷,在伪大同元年也就是1932年曾经就被锯掉过,文革时期又差点被锯倒,多亏1965年的时候牌匾先撤了下来,所以才得以保存完好。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整体建筑才恢复完好,后来因为城市发展需要将东西牌坊楼迁移到了现在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巴彦县现存两座清代木制牌坊楼(东牌坊楼和西牌坊楼),均为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由当地商佃和百姓集资建造,旨在纪念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和署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增祺的治政功绩。牌楼上刻有“德培中兴 恩周赤子”“德塞千古 惠及苍生”等匾额,展现了当地对两位官员的感恩之情。作为黑龙江省现存唯一的古代木制历史建筑,它们见证了清末地方治理与民众情感的联系,更是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才是它真正的底蕴,而巴彦县厚重的历史让我们非常惊讶,一个不被众人所熟知的名字,却和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时代有着史实留下的四个皇后的古老村落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哈尔滨最老的古牌楼,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凡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重新彩绘的牌坊楼,更加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绽放出厚重悠悠历史的璀璨光芒。</p> <p class="ql-block">巴彦县“四个皇后一个村”这古老奇特的灿烂历史 ,它们不仅承载了先人们的悠久文化内涵和民族记忆,更是当地古代辉煌历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美篇文字:由刘兵编辑制作</p><p class="ql-block">美篇图片:除注明外均源自网图</p><p class="ql-block">美篇音乐:古风唯美轻音乐</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 《巴彦县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