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月16日(周一),我们离开黑龙江绥芬河市,沿着331国道,寻访了兴凯湖,当晚住在虎林市区,翌日前往参观虎头要塞、珍宝岛等景点,然后进入饶河市。</p><p class="ql-block">沿路风光虽好,但乡道良莠不齐,修路地段又多,以致轮胎受损,到得饶河市,其中一只车胎已完全陷落,嚇出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1934年日本关东军为实施"北进计划",在中苏边境秘密修筑17处筑垒工事,虎头要塞因扼守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咽喉被定为战略重点。工程历时近6年,强迫十余万中国劳工及战俘参与施工,因恶劣施工环境导致数万人死亡。</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东部原中苏边境上的一个军事基地,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今虎林市虎头)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留下的极其重要的罪证之一,占地面积为360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位于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虎东山,距离虎林中心城市65公里。是展示侵华日军罪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专题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日本关东军修建虎头要塞的目的在于以此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因为虎头的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位于伯力和海参崴的中心点,扼制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同时它又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是侵华日军为了长期霸占中国并进攻苏联,于1934——1939年6年间,强迫数十万中国劳工秘密修筑的永久性军事工事,要塞正面宽12公里,纵深30公里,由虎东山前沿阵地,虎北山侧翼阵地,猛虎山主阵地,虎西山、虎啸山后援阵地构成。地上军用机场、大型火炮阵地密布;地下结构复杂,设施完备,工程浩大,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为两层展厅,一展厅主要展出东北沦陷、日伪统治下的虎头镇、虎头要塞概貌。二展厅展出劳工的血和泪、虎头要塞之战、历史呼唤和平,侵华日军和前苏联红军当时使用的枪支弹药、衣物、相关资料和图片等,以及虎东山地下遗址工事。</p> <p class="ql-block">为达到对苏联战略进攻的目的,虎头要塞的兵力、火力配备极为强大。1939年3月,关东军建立了第4国境守备队,守备队辖3个步兵大队、5个炮兵中队、1个工兵中队。此后,又多次扩大编制,增加兵员。初期以仓周藏少将为司令官,守备队以步兵和炮兵各12个中队为基干编成一个旅团,兵员总数为8000人。1941年是虎头国境守备队编制兵员和装备的鼎盛期。在此期间,虎头要塞仓库中储备的粮食、被服、弹药、燃料,足可供养超过10000名士兵三个月以上。各要塞的守备队兵力也增至1个师团12000人。</p> <p class="ql-block">虎头地下要塞是日本关东军于1934年至1939年间在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修建的大型军事工程,旨在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位于中国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伊曼隔江相望,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30公里。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等五个阵地组成,占地360平方公里,地下工事包括指挥所、弹药库、发电所等设施。</p> <p class="ql-block">各要塞的火力配备方面,除步兵常规武器外,在虎东山西侧部署了30厘米口径榴弹炮2门、24厘米口径榴弹炮2门;在中猛虎山西侧部署了15厘米口径加农炮6门;在虎啸山南侧和东猛虎山北侧共部署了10厘米口径榴弹炮8门。各步兵中队分别配备了17门山炮、16门92式步兵炮、8门中迫击炮。另外,虎头要塞设置了高射炮阵地,装备高射炮18门和高射机枪10挺,用于要塞的对空防御。</p> <p class="ql-block">苏联红军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位于虎东山顶,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由苏联红军设计,当地居民出工修建,碑高9.7米,碑体呈白色,俗称小白塔。</p> <p class="ql-block">走出地下工事,就看见了当年苏联红军为纪念阵亡将士修建的解放纪念碑。据史料记载,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在历时17天的“虎头战役”中,苏联红军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为解放虎头,493名苏联将士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日本关东军为修建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工程,耗资数亿,征用劳力十多万,共用时六年(1934年开工,1939年完工)。在修筑要塞期间,无数的中国劳工和战俘遭到残酷奴役和杀害,可以说,要塞是用中国劳工和战俘的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哈尔滨等4省1区沦陷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继而染指苏联,1934年至1939年,日军动用十数万名中国劳工,耗资数亿元,修筑了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要塞。</p> <p class="ql-block">走下水迹斑斑的石阶,进入玄幽的地下工事,顿觉寒气逼人、霉味扑鼻。巷道全部由水泥、钢筋混凝土浇筑、铺就而成,一米多宽、两米来高,顶部呈拱形。这里常年气温仅11摄氏度。劳工们当年就是在如此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日复一日遭受着日军残酷的折磨。</p> <p class="ql-block">在地下要塞,我们先后参观了巷道两边的“指挥所”、“发电所”、“粮菜库”、“休息间”、“将校间”等旧址。有一“蓄水池”深达20米,一次可贮水720吨。</p><p class="ql-block">在要塞里,我们目睹了一些侵华日军罪证:“厨房”的灶台上,一口生满铁锈的大锅还完整地摆放着;“浴室”里的白色瓷砖还没全部炸飞;“医务室”里仍有4个钢筋柱裸露在地面,标志着当年手术台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之战——虎头要塞歼灭战。</p><p class="ql-block">虎头要塞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在中苏边境一带修筑的军事要塞群中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的丘陵地下。该要塞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设施齐全,被日本关东军自诩为牢不可破的"东方的马奇诺防线"。</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在苏军强大攻势和猛烈炮火的轰击下,这个曾被关东军吹嘘为可坚持6个月,不怕围困的"北满永久要塞",仅用半个多月就被摧毁。至此,盘踞中国东北14年的日本侵略军被全部歼灭,虎头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p> <p class="ql-block">在虎头要塞的主阵地猛虎谷一侧,日军自行设计施工建造了一座半地下的永久性工事———巨炮阵地,他们从东京湾秘密运来当时亚洲最大的火炮———41cm榴弹炮来到虎头,巨炮重达300多吨,炮弹直径40cm,弹长120cm,最大射程20公里。巨炮直指俄伊曼铁路大桥和拉佐水塔,目的是为摧毁苏军铁路运输和给水设施,切断海参崴和哈巴罗夫斯克苏军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虎北山和虎东山是猛虎山主阵地的两翼阵地,虎北山东临乌苏里江,西南为开阔的沼泽地,是主阵地的东北防护屏障。虎东山阵地尽管规模不大,但其设备却优于猛虎山阵地,是主阵地的东南前卫。虎西山和虎啸山两阵地位于猛虎山主阵地西面,是主阵地的后卫阵地。为防止飞机的轰炸和重炮的奏击,在虎头要塞的所有地下设施的顶部,完全用钢筋混凝土浇灌,最厚的地方可达3 米。</p> <p class="ql-block">尽管日本帝国主义处心积虑,耗费巨资,榨取取十几万中国劳工的血汗,为自己构筑了貌似坚固的堡垒,但却挽救不了他们必然覆灭的命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把战略重点放在南方战场,从东北关东军不断抽调兵员和武器,致使东北的"边防"日渐空虚。在苏军进攻虎头之前,驻守虎头要塞的日本关东军第15国境守备队仅有兵员1400名和少量装备、弹药,战斗力下降。但不甘失败的日本关东军却凭借"永久要塞",仍然作着长期固守的打算。</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9日零时30分,苏军远东第一方面军第35集团军打响了进攻虎头要塞的战役。霎时间,苏军重炮一齐向日军阵地发起猛烈轰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苏57边防总团在炮火掩护下,首先强渡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占领了日军边防哨所,控制了边境线。接着苏264师和109筑垒守备队经15分钟的火力攻击,从三方面强渡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又在火力掩护下,越过河滩和沼泽地带,向纵深推进5至12公里,切断了虎头至虎林县城的交通,并很快攻入虎啸山麓。</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8日,苏军指挥部向日军守备队发出最后通牒,但日军仍坚持顽抗,并将苏军派去的军使杀害,苏军便发起更加猛烈的攻击。1945年8月19日,苏军由两翼间日军阵地再次发起攻击,激战一天,苏军攻占了日军守备队本部,中猛虎山、东猛虎山阵地日军守备队步兵1中队、步兵队本部、步兵炮中队、炮兵队本部全部被歼。虎头要塞各制高点均被苏军占领,日军转入地下工事顽抗。1945年8月21日,西猛虎山步兵3中队被歼。8月26日虎啸山步兵1中队被歼。1945年8月27日,中猛虎山日军守备队炮兵2中队被歼。至此,虎头要塞的日军守备队计1387人,除53 人逃离阵地外,全部被歼灭。</p> <p class="ql-block">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县(今虎林市)珍宝岛乡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p> <p class="ql-block">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侵入珍宝岛,袭击中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将入侵的苏军逐出珍宝岛。15日,苏联边防军3次出动向守卫珍宝岛的中国边防分队发起猛烈进攻,并用多种火炮轰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防部队激战近9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挫败了进攻。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在坦克支援下入侵珍宝岛。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p><p class="ql-block">中国边防部队的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保卫了国家的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百年首捷,一岛独胜!</p> <p class="ql-block">石刻:中国、虎林,珍宝岛</p> <p class="ql-block">珍宝岛反击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赫哲族,是世居珍宝岛的捕鱼人。</p> <p class="ql-block">伤痕累累!</p> <p class="ql-block">壮士断臂。</p> <p class="ql-block">手术完美。</p><p class="ql-block">赞一下手脚麻利的“肥仔哥”。</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青葱的稻田。</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白桦林。</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白桦林。</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311国道(1980公里)。</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景:311国道(1997公里)。</p> <p class="ql-block">醉美公路311。</p><p class="ql-block">(黑龙江首站:东宁)</p> <p class="ql-block">往珍宝岛得经过密林,猛兽出没,绘声绘影。</p> <p class="ql-block">桥头“跳车”!</p><p class="ql-block">“跳车”者,路不平而颠簸也。</p> <p class="ql-block">鸡西市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向兴凯湖、乌苏里江、珍宝岛进发。</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中俄边界湖。</p><p class="ql-block">(中国佔三分ー)</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英文:Khanka Lake),是中俄界湖,为永久性淡水湖,也是东亚最大的淡水湖。兴凯湖为地壳造山运动形成的断陷构造湖,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东南部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略呈椭圆形,北宽南窄,面积4830平方千米。兴凯湖北部属中国,南部属俄罗斯,是亚洲最大的界湖。</p> <p class="ql-block">兴凯湖被地质专家誉为“世界黑土湿地之王”,地貌特征典型。兴凯湖湖滩有延绵的沙滩,因是地壳断裂凹陷形成的构造湖,沙质细腻,不含泥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