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胭脂与本草文化的一次学习和体验

宁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6月的一天,我来到居委会活动室。在这里我了解古法胭脂的制作工艺,认识制作胭脂使用到的染料植物,并利用芳草植物体验了制作胭脂的过程和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洗礼。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胭脂及其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女性的“红颜”“红唇”都被视为美丽的象征。但是现代的人们肯定想不到,这些美丽竟然源于一种矿石!最早的时候,人们使用的红妆原料是一种矿石:朱砂。朱砂作为一种红色矿物质染料在我国使用由来已久。古代的人们,把开采的朱砂矿物研制成粉末,再进行沉淀调制之后,就是最早的“红妆”。</p> <p class="ql-block">红蓝花是菊科红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汉代先经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然后传入中原。它的茎直立,茎的中下部的叶子有锯齿,齿顶有针刺;红色的小花(初开时为黄色)聚集成一个头状花序;瘦果乳白色,可榨油。新鲜的红蓝花在采摘之后就要立马进行粗加工。红蓝花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红花红色素含量较少,红花黄色素含量多。红花黄色素溶于水和酸而不溶于碱,红花红色素易溶于碱性溶液而不溶于酸和水。因此,如果要制取胭脂所需要的红色素,就要把黄色素尽可能地去除干净,及时“杀花”,这样制成的保存着红花红色素的干红花或红花饼就可以更长久地保存,以便以后提取红花红色素用于制作胭脂或染色。</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胭脂原料纯天然,制作过程也比较简单。经过捣碎、过滤、晾晒等工序便能够完成。以红蓝花作为植物染料的胭脂,最初的形态并非脂状而是粉状的。正如“以染粉为面色,谓为燕支粉”中说的那样,胭脂最初是把粉加入制到包含红花红色素的液体中制成的红粉。简单来说,就是把粉加入到包含红蓝花红色素的液体中搅拌,沉淀后把剩余固体倾倒于熟绢缝制的尖角袋子里悬空挂着,在半干半湿时,拿出来捻成小瓣,如半颗大麻子的工艺大小,再加以阴干,胭脂就做成了。</p> <p class="ql-block">学习制作胭脂的基本材料。</p> <p class="ql-block">让油与碎花瓣充分融合,待调和好了用过滤筛布袋将花油挤出来。</p> <p class="ql-block">使用吸管吸取花油,滴入试管。</p> <p class="ql-block">在试管中加入蜂蜡和红花粉末。将其摇匀。</p> <p class="ql-block">准备加热。</p> <p class="ql-block">加热之中,听着老师给我们介绍知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法胭脂和本草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活动,不仅了解了胭脂的制作工艺,还体验了与之相关的各类文化活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注重自然之美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加热时间到了,试棒取出来用搅棒轻轻的搅几下,完全溶解即将成功!</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公益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古法胭脂和本草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主办方相宜公益还给我们送了一份伴手礼。希望今后常有这样能让我们涨知识,并让我们老年人快乐的活动。同时也感谢社区领导的关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