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朋友们:富贵吉祥🎊🎊🎊</p><p class="ql-block">每日经典·开启智慧的一天 </p><p class="ql-block">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一章</p><p class="ql-block">———📖解读:“生而不有”:生成万物却不占有它们。 </p><p class="ql-block"> 在人际交往中,付出而不求回报,帮助他人而不居功。 </p><p class="ql-block"> 教育或领导他人时,引导而非强制,尊重每个体自主性。</p><p class="ql-block">在家庭教育中:“生而不有”爱孩子,但不占有孩子 </p><p class="ql-block">1. 避免将孩子视为“私有财产” </p><p class="ql-block"> 错误做法:替孩子做所有决定(如选兴趣班、大学专业),认为“你的就是我的”。 </p><p class="ql-block"> 老子智慧:孩子是独立的生命,父母只是“托管者”。如纪伯伦《先知》所言:“你的孩子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的子女。” </p><p class="ql-block">2. 警惕“情感绑架”</p><p class="ql-block"> 不要说:“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必须听我的!” </p><p class="ql-block"> 正确态度:爱是无条件的,不要求孩子用服从或成绩回报。</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如“道”一般: 提供爱和资源,却不声称所有权(生而不有),与孩子一起学习东方三经,同频共振,共同觉醒。</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