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因工作需要我曾被下派阿鲁科尔沁旗工作两年,二十年后于2025年6月17日再回来自驾游,昔日的小城发生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阿鲁科尔沁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赤峰市东北部。</p><p class="ql-block">“阿鲁科尔沁”系蒙古语,为蒙古族部落名,“阿鲁”是山北之意,“科尔沁”意为成吉思汗时皇帝卫队中专门挂弓背箭的弓箭手。清崇德元年(1636年),称阿鲁科尔沁旗;清崇德四年(1639年),隶属于昭乌达盟;民国初期,隶属于热河特别区,后期归热河省;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8月,划归辽宁省;1979年7月,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83年10月,撤销昭乌达盟,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当地牧民至今仍恪守着传统的游牧习俗,将草场分为冬营地、夏营地,按时休牧轮牧,逐水草而居。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2014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阿鲁科尔沁旗宾馆</p> <p class="ql-block">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阿鲁科尔沁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草原游牧系统文化产业园(也称汗廷文化园)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城区西3公里处,占地面积2548亩,总投资5.5亿元,草原游牧系统文化产业园以民俗文化旅游、住宿服务、餐饮服务、旅游购物、休闲娱乐,汗廷音乐、汗廷婚礼、蒙元文化交流、汗廷真人实景剧、文化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康养服务、会议服务、民族用品为配套产业全面发展旅游业。</p><p class="ql-block">草原游牧系统文化产业园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蒙元帝国最后一位大汗﹣﹣林丹汗的古城遗址,即位于阿鲁科尔沁旗,草原游牧系统文化产业园根据这一厚重的历史底蕴建造而成。从门口的苍狼白鹿的传说追溯了蒙古族起源;苏鲁锭,岗台再现了蒙古帝国纵横的12世纪。勒勒车、蒙古包蒙元文化最为典型的形象符号,从古流传至今,生生不息。这里有最为热情的迎宾仪式,下马酒,歌舞盛宴,篝火晚会。这里有最原始的祭敖包仪式,祭火仪式。</p> <p class="ql-block"> 阿鲁科尔沁旗同样拥有广阔的草原和蓝天白云,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这里的草原如同一块绿色的地毯,绿草如茵,野花遍地。夏季来临,草原上繁花似锦,牛羊成群,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根丕庙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巴彦包力格苏木境内。背靠群山腹临平川,为风景秀丽幽雅的地方。根丕庙建于嘉庆20年(公元1815年),昌盛时喇嘛数有320名。</p> <p class="ql-block">该庙始建于嘉靖20年(公元1815年),朝廷给予了“广佑寺”的庙匾,亦称广佑寺,是阿旗现有寺庙中比较兴盛的一座。寺庙周围群山环绕,草木茂盛,环境幽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是一处集佛教文化、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景区。</p><p class="ql-block">丙子年间,杨松活佛第2世巡游各地,路过这里,看到此地山势险峻、地势平坦、森林密布、水草肥美,便选定此地建庙。四周有八个白塔和群山相映,远眺白云蓝天,山头塔形和小溪流水、别有一片风光。该庙的建筑规模宏伟,对阿旗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庙宇是1981年修复的,其规模只是过去的一部分。寺内有三座大殿,正殿为佛祖殿,殿内供奉着20多尊佛像,县挂着30多个五彩米希尔(佛教饰品),是喇嘛念经的地方。佛教经典《甘珠尔经》、《丹珠尔经》共326卷,也存放在这里。主殿两则有配殿,西南侧的称经院殿,东南侧称世界金刚殿。1938年,班禅九世旦毕尼玛曾来此小住,从此这里名声大振,香火日旺。</p><p class="ql-block">寺里现有喇嘛30多人,他们大都学过佛教经文,最有名的是转世活佛吉木彦,为杨松葛根第六世。吉木彦曾在塔尔寺、雍和宫居留学习,精通蒙、藏和日文,并精通经文、天文、音乐、哲学等,曾为中国宗教协会理事、内蒙古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旗政协副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