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举棋难定夺</b></p><p class="ql-block"> 这回举棋不定轮到的是我了,我要为女儿作个选择。</p><p class="ql-block"> 宁波棋队的惯例:参加过本届省运会的运动员,如果下届年龄超过的话,那么就要你退役了。女儿上次参加的是浙江省第十届运动会,下一届是四年后了,年龄将超过,因此要退役了。对于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又在上升时期的她,现在要退役了,我有些不舍,觉得她应该把棋走下去,朝国手的目标迈进。那么,接下去就是进省体工队,走职业道路。省队教练对我说,女儿的条件是可以进去的,但要给省棋队拉2万元的赞助。这个要求倒不高,但女儿要在14岁的年龄离开家,从此以棋为生,走上异常艰难的唯一以赢棋为目的的生活道路,这是要慎重考虑的了,这一次的选择,比上一次的选择难得多。</p><p class="ql-block"> 我向往浙江队,这个队出过不少优秀的运动员,有叶荣光、舒逸民、吴敏茜、诸宸、许昱华等,是国内一支劲旅。但深入了解又使我产生顾虑,舒逸民告诉我棋队的管理较松,他在省队干了8年,其实是打了8年谱,轮到有比赛时选拔一下,如果选拔不上,那就继续打谱。我也了解到当时省队就7名队员,年龄、程度参差不齐,我也亲自跑到杭州去看过,感觉不大好。在青岛的一次比赛时,和女儿同宿舍住了一位省棋队的围棋女队员,看她有点懒散,还抽烟,我想我女儿以后会不会也这样啊?</p><p class="ql-block"> 我羡慕优秀的棋类运动员,尤其是女运动员,像谢军、齐布尔达尼泽、小波尔加等,这些都是女儿的偶像,我也梦想让女儿成为这样的人。但我知道越往上走的路越艰难,前六年取得的成绩相对世界冠军的高峰,只是一个小山包而已。尽管是个小山包,我也搞得筋疲力尽了,更何况想到在南昌时女儿和重庆队队员的5小时大战那种拼命的情景,想到每次大赛的紧张尤其是输棋后的懊恼会睡不着吃不好的情景,使我心有余悸。如果经历千辛万苦能有一个好结果倒也罢了,怕就怕没有好结果,那就会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选择做运动员说穿了就是在赌博,赌的是明天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我也了解女儿的潜力,在棋艺上正在上进,在心理素质上是优秀的,还有着上升的空间。但这些必须在严格的管理之下,有一批水平相当的棋手经常在一起切磋,有一个或几个水平高的教练抓着他们的训练,方能成功。单凭个人打谱,那是不会有大的进步的。我还想到当时正是女儿青春期的时候,这一阶段的学生是最不稳定的时候,没有好的管教和引导,容易走入偏道。省体工队的成长教育环境和我家里的环境不能相比,在自己家里,我觉得女儿光是把书架上的书读完就可以做大学生了,在体工队则几乎是不读书了。舍弃家里好的教育环境到一个很差的教育环境里去,这是很不合算的。</p><p class="ql-block"> 两种想法一直在打架,我没了主意,坐立不安,夜不能寐。还是借助一下神灵吧,看看它会给我什么启示。我知道附近有个算命的人,他把广告写在墙门上,于是推门进去,要求先生给我算一个女儿将来是读书好还是下棋好的卦。算命先生算得很认真,算的结果是下棋好。其实这不是我希望的结果,我心里是希望算出读书好的结果来,以支持我想给她读书的倾向。现在他算出下棋好的结果,反而更增添了我的烦恼,更拿不定主意了。</p><p class="ql-block"> 最终我还是抱着“读书比下棋容易”的观点替女儿选择了读书,这个观点是我从围棋国手俞斌的话里听来的。</p><p class="ql-block"> 女儿就从准运动员变成了学生,高中倒也顺利进了宁波效实中学这所省重点学校。但以后与棋一直若即若离。仍然参加省市的各种比赛,后来她去莫斯科读书,回来当教练、写文章、做裁判,都与象棋有关。算命先生的话很对,她确实是在棋的方面发展得好。</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