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 秦岭</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大地,还没有哪个山脉会像秦岭那样,号称中国的龙脉,承担起华夏民族脊梁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它东西延绵一千多公里,横隔在中国的中部,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它的北边是关中平原及黄土高原,孕育了华夏文明,成为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古都所在地,中国的第一个帝国王朝—秦朝,就是从这里强盛,兵出六国,一统天下;它的南边是汉中平原及四川盆地,中国古代的大汉帝国就是从这里起步,从而有了大汉民族的千年赓续。因为它的屏障,北有黄河渭水的哺育,雄浑而伟岸;南有长江汉水的滋养,灵秀而险峻,是华夏文明的兴盛之地,素有一脉秦岭山,半部华夏史之说。</p><p class="ql-block"> 中国陕西省地处中国腹地,陕西又称三秦大地,按地理结构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这里所谓的陕南就是指陕西境内秦岭以南的地方,共有三区市十三个县,我们这次文友结伴而行要去的地方就是属于陕南商洛市的镇安县。</p><p class="ql-block"> 仲夏清晨,我们一行十人,驱车自驾,披着斜风细雨,从铜川出发,驰过美丽的关中平原,绕过古城西安,当车子驶入长达十八公里的终南隧道的时候,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种敬畏感和神秘感在心里油然而生,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这座神奇的大山深处。</p><p class="ql-block"> 车子沿着山脚或蜿蜒或于隧道中穿行,雨丝似有似无的飘洒着,把群山染得更加翠绿而清新,这漫山遍野的草树灌木,在夏日最好的时光里蓬勃竞秀,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 看着眼前这连绵巍峨的群山,我们惊异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挥洒,也更惊叹于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在隧道高速还没有开通的时候,我曾经两次驱车翻越过秦岭,道路忽上忽下,蜿蜒曲折,沿途看无限风光,惊险而艰难;但是今天,我们轻快的在它的腹地里穿行,省去了多少艰难和跋涉,却也无法更多的领略群峰远山的绰约和起伏。</p><p class="ql-block"> 人类不正是一直在这样不断的创造和舍弃中探索前行吗?快捷,便舍弃了原来的慢妙;漫游,却有悖于人类对轻车快马的追逐。这苍茫的秦岭,又见证过多少人类的曲折和得失呢?</p><p class="ql-block"> 雄关漫道,在人类历史滚滚向前的路上,我们何曾犹豫。</p><p class="ql-block"> 过了柞水县,同行后座的潘姐,再也不肯把车窗合上,她说她喜欢这里湿润的感觉和弥漫着香甜的空气,任时大时小的雨丝打湿了她的脸颊和发梢。</p> <p class="ql-block">二 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三个小时的一路风光,我们终于到达了镇安县城。</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想早点品尝这里的美食,也许是真的饿了,在先安顿住宿还是先去吃饭的表决中,大家都表示要先吃饭。找了个看着比较靠谱的饭店,几位老师很有经验,尽点当地特色菜和小吃。出来旅游,一个是看不同的风景风貌,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再一个就是吃当地的特色美食,土特产啥的根据需要购买。虽然也没点啥大菜贵菜,大都是当地特色小菜和小吃,都是寻常山野之物,但经过不同的巧手组合和烹饪功夫,店家每上一道菜,经大家品尝后都会赞不绝口,啧啧称美,急的陈玉莲老师赶忙提醒:别那么一惊一乍的,让人家老板听到,感觉咱们这些人跟没吃过啥似的,笑话咱们。大家一听也是,但仍然有人忍不住小声嘟嘟:好吃就是好吃嘛,怕啥?</p><p class="ql-block"> 吃完一结账,大家更是惊呼便宜,觉得这顿饭吃的真是太值了。</p><p class="ql-block"> 也许小城人的淳朴厚道,也都尽在其中了。</p> <p class="ql-block">三 金台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出来,车子根据导航七拐八拐,寻找当地文联给联系好的兰因酒店。自从有了导航,不管多远的地方,也不管它多么难找,人类都像长了天眼,都变成了轻车熟路,很快就找到了那里。</p><p class="ql-block"> 远远望见,大家都不敢相信,这哪里像什么酒店,简直就是一座书院,古色古香,飞檐斗翘,青石台阶,玉砌雕栏,山门高耸,青砖灰瓦,红门红柱,又像是一座禅院,走进大门,院落开阔,四方四正,更像是个大四合院,上殿厢房,排列整齐。迎面正房为中德殿,高大而雄伟,左厢房酒店住宿隐其后,右厢房展馆读书列于前,木墙木柱,回廊曲折。客房安排,温馨雅致。隔窗瞭望,满目青山。青山之上,又有古建恢弘,星落其间,仿佛一副山水画卷,又随季节悄然变幻,建筑学里或有借景一说,院主人之精巧构思设计,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读书与经营,文化与生活,佛道与禅修,这三者本来很难兼容的体系,在这个院里被巧妙的融为一体,和谐共处,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读书是一座桥梁,生命的尽头是禅宗,人生在世,谁不是在蝇营狗苟的生活里追求生命的诗意和远方呢?</p><p class="ql-block"> 来到这里,看青山环绕,看群峰竟立,看白云飘荡,看古刹静默,看清泉急缓,那些被世俗缠绕、被生活喧嚣的心,是不是会忽然间清澈宁静、飘逸升腾呢?</p><p class="ql-block"> 当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阳光都会成为一种奢侈而可遇不可求的时候,证明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污染已经快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我们曾经唾手可得的东西,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比如空气,比如阳光,比如我们眼前的青山绿水;而我们正孜孜以求的那些所谓进步,有可能会将我们彻底埋葬。</p><p class="ql-block"> 记得镇安刘立勤老师曾玩笑着对我们说:如果北京的空气里负氧离子的含量是五十,西安是五百,而我们镇安就是五万,留在这里,你会感到身心愉悦,文思泉涌。只是来自黄土高原的你们,别醉氧就好。虽然有些调侃,但也道出了不同地域空气环境的巨大差异。</p><p class="ql-block"> 钟灵毓秀之地,多出才子佳人,一个小城镇安竟同时出来陈彦、方英文两个作文大家,这算不算是对刘立勤老师理论的侧面印证呢?还有我们所熟知的贾平凹、吕学敏等大作家,都来自陕南这个山灵水秀的地方,而曾经相对富庶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上,我们能叫得出名字的作家却屈指可数。</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经营水、空气和阳光的健康产业也许会真的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 人类科技再怎么进步,生存和健康才是人类存在发展的第一要务。</p><p class="ql-block"> 那些未被现代工业化过度开发的原始生态的名川大山、小城小镇,荒僻山野,或许会是我们最后的栖身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