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藏之旅第十一天:纳木错来回

莫愁前路

<p class="ql-block">六月十八日,这是一个被期待与圣洁光芒浸染的日子。拉萨的黎明,总是比黔地要晚一个小时左右,仿佛贪恋着夜的静谧,不忍轻易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当第一缕晨曦终于挣脱群山的怀抱,轻柔地吻上布达拉宫的金顶时,我们一行二十三人,连同经验丰富的司机与热情的小高,共二十五颗向往的心,已整装待发,如约踏上了前往纳木错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晨曦初露,高原启程</p><p class="ql-block">夜的浅眠未能完全涤荡旅途的疲惫,清晨的微凉中,车厢内多数人尚在睡眼惺忪与现实的交界处摇摆。然而,当车轮开始转动,那份对未知美景的憧憬便如初升的朝阳,渐渐驱散了残存的困意。纳木错,这颗镶嵌在西藏自治区中部的璀璨明珠,作为西藏第二大湖泊、中国第三大咸水湖,它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魔力,引人遐思。</p> <p class="ql-block">高速驰骋,风光无限</p><p class="ql-block">车辆平稳地行驶在京藏高速之上,这是一条连接着现代文明与古老信仰的天路。窗外,是不断变换的高原景致,每一帧都似精心勾勒的油画。远山如黛,近草如茵,天空是那种纯粹到令人心悸的蓝。这是一种动态的宁静,一种流动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羊八井:地热记忆与高原驿站</p><p class="ql-block">途经羊八井服务区,我们在此稍作停留,进行二十分钟的休整。脚踏实地的一刻,海拔4241米的标识牌赫然醒目,提醒着我们身处世界屋脊的非凡。羊八井,这三个字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段尘封的记忆。中学地理课本中关于其地热资源的介绍,此刻化为眼前的真实景象,虽然未见蒸汽升腾的奇观,但那份来自地球深处的热情,已然在心中激荡。这里,是身体适应海拔的缓冲带,也是思绪与课本知识交汇的奇妙站点。</p> <p class="ql-block">当雄:烟雨中的川味暖食</p><p class="ql-block">车行至当雄县境内,京藏高速两侧展现出更为开阔的草原风光。当曲如一条碧绿的丝带,在草原上蜿蜒流淌,滋养着这片土地。牛羊三五成群,悠闲地啃食着青草,构成一幅和谐生动的牧歌图。与高速公路并行的是青藏铁路,间或有绿皮火车呼啸而过,宛如一道绿色的闪电,划破天际,载着远方的故事与梦想。上午十时,我们抵达当雄县城,天空不作美地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在一家名为“幺妹川菜馆”的食肆,我们享用了一顿好吃不贵、经济实惠的午餐。热辣的川菜驱散了雨中的寒意,也为接下来的旅程注入了新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纳木错:圣湖之门的叩响</p><p class="ql-block">餐后,雨势未歇。十点四十分,我们再度启程,向着心中的圣湖进发。十一点整,车辆抵达纳木错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购票进入景区,意味着我们离那片令人魂牵梦绕的水域又近了一步。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神圣而肃穆的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那根拉:海拔5190米的凝望</p><p class="ql-block">十一时三十分,我们来到了那根拉山口。这里是通往纳木错的必经之路,也是无数朝圣者与游客心中的一个重要地标。海拔5190米!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高度。站在山口,凛冽的寒风吹拂着经幡,猎猎作响,仿佛在吟诵着古老的经文。放眼四望,群山逶迤,云雾缭绕,天地间一片苍茫。那一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雄浑、辽阔之感,仿佛整个灵魂都被这高原的博大净化了。这不仅是地理上的高度,更是心灵上的震撼与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到这里就是一种朝圣,云到这里就是一片哈达。”</p> <p class="ql-block">纳木错湖:天神的泪,瞬息的晴雨</p><p class="ql-block">十二时三十分,我们换乘景区大巴,向纳木错湖畔驶去。初见纳木错,宛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雪山草原之间,纯净得不染一丝尘埃。湖畔游人如织,人们或静坐凝思,或拍照留念,或追逐嬉戏,各自沉浸在这份难得的悠闲与自在之中,享受着圣湖的馈赠。然而,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正当我们陶醉于这片刻的宁静与美丽时,一阵狂风毫无征兆地袭来,紧接着,乌云迅速聚集,豆大的雨点裹挟着寒气,如刀子般割在脸上。方才还晴空万里的景象瞬间被阴冷取代。许多游客措手不及,纷纷奔向不远处的客驿躲避。我抓紧时间,抢拍了几张风云变幻中的湖景,记录下这圣湖的另一番面貌,然后也匆匆赶往预约地点候车返回。这短暂的邂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纳木错的威严与神秘,它的美,既有温柔如水的一面,也有狂野不羁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归途拾景:丹霞红岩与心灵感悟</p><p class="ql-block">下午三时,我们踏上了返回拉萨的路途。虽然未能尽情饱览纳木错的晴日风光,但那惊鸿一瞥已足以铭记。归途中,总有不期而遇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堆龙德庆红岩谷:高原火焰山</p><p class="ql-block">途中,我们邂逅了堆龙德庆红岩谷。这片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独特地质景观区,以其壮丽的红色山体和奇特的地貌而闻名。夕阳的余晖下,连绵的红色山岩仿佛被点燃了一般,被誉为“高原上的火焰山”,名不虚传。那浓烈的色彩,在苍茫的高原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一次让我们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拉萨购物:一份实用的纪念</p><p class="ql-block">傍晚六时十分,导游将我们带到了一家拉萨尼泊尔饰品批发店。对于纯粹以营收为目的的旅游购物环节,我向来是心存芥蒂的。然而,倘若是推荐富有地方特色、能够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物品,我则十分赞许。在这家饰品店,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我一眼相中了一把牛角梳。它厚实而温润,纹理独特。店家介绍说,此梳不仅可梳理头发,还兼具刮痧、按摩之效。我花费二百六十元购下,握在手中,感觉质朴而实用。这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份来自雪域高原的独特纪念,承载着旅途中的点滴回忆,想到它日后在生活中的陪伴,心中便感到一阵舒爽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暮色晚宴,情谊绵长</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一行二十三人,在经历了又一天充实而精彩的旅程后,齐聚一堂,共享晚餐。席间,我与来自重庆、四川、陕西、河南等地的队友们,纷纷举杯,以酒互敬。十余天的西藏之行,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相遇到相伴,共同经历了高反的考验,共同见证了雪域的奇美,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与情谊。此刻,酒杯碰撞间,是畅叙,是感恩,是祝福。欢声笑语回荡在餐厅之内,为这第十一天的旅程画上了一个圆满而温馨的句号。这份在旅途中凝结的情感,如同纳木错的湖水般纯净,如同念青唐古拉山般厚重,将成为此行最珍贵的财富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逢皆是缘,此情可待成追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