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加索三国结伴游——阿塞拜疆篇

大可旅行摄影

<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四月初,我在漫游世界群发出了外高加索三国旅行召集帖。五月四号深夜,我们四个素未谋面的人相聚在首都机场,飞往阿塞拜疆首都巴库。</div> <div><br></div><div>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东南部,面积8.66万平方千米,人口1020万。</div><div>公元11~13世纪阿塞拜疆族基本形成。 11~14世纪突厥人、蒙古人入侵。16~18世纪归属伊朗。19世纪遭俄罗斯帝国吞并。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36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2月6日改名阿塞拜疆共和国,同年10月18日正式独立。</div> <div><br></div><div>坐落在里海之滨的巴库(Baku)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也是一座历史古城。巴库城自旧石器时代开始有人类在此居住,古城集中展现了当地的各个民族文化,古城保留了12世纪时期的防御城墙、少女塔和希尔万尼汗王宫殿,它门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div> <div><br></div><div>阿塞拜疆国家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20年,为阿塞拜疆最大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原为阿塞拜疆石油大亨暨慈善家哈吉·泽纳拉宾·塔吉耶夫的私人宅邸,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占地广达一整个街区。</div> <div><br></div><div>阿塞拜疆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建国,为了摆脱前苏联式规范化的建筑风格,政府决定以极具现代感的设计改造首都面貌。为了创建新时代风格,邀请了首位获得普利茲克建筑奖的女设计师Zaha Hadid打造集博物馆、图书馆和会议中心等多元功能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建筑表面毫无直线,雪白曲线造型的设计流畅而动感,在巴库的重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div> <div><br></div><div>“阿塞拜疆”的意思就是“火焰之国”,这里的人们对火的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div> &nbsp;<div>巴库的地标性建筑是位于巴库里海湾的三座现代化建筑——火焰塔。</div> <div><br></div><div>从高地公园可以看到美丽的夜景。</div> <div><br></div><div>自中世纪以来,坐落在高加索山脉脚下的历史名城舍基作为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要城市,就一直保持其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也开始了该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发展时期。</div><div>图片为我们入住的最有历史意义的“骆驼驿站”。</div> <div><br></div><div>舍基历史中心及汗王宫殿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div> <div><br></div><div>阿塞拜疆是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早在公元 7 世纪就已扎根,当时正是伊斯兰教在全球传播的最初几十年。然而,在此之前该地区经历了七个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其中一个关键证据可以在古老的基什村找到,该村位于舍基以北五公里的塔特山脚下。<br>从公元前 3 世纪到公元 9-10 世纪,现今的阿塞拜疆领土和达吉斯坦南部地区是古代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国家的所在地(这个国家与我们熟知的现代巴尔干国家没有任何关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