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山西好风光(一)

天龙八步

<h1><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Day1</b></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2025年6月17日 周二</b></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从沈阳出发,开车10小时,到达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b></font></p></h1> <p class="ql-block">在沈阳高花服务区加油。加满后航海家显示能跑10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在兴城服务区吃鲅鱼馅饺子。</p><p class="ql-block">锦州到山海关的高速还没修好,80迈持续200公里,和大车混在一起,走在停停,伴随超速罚款威胁,很添堵。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好意思收高速费。反反复复的这段高速扩建10来年了吧?啥效率啊,主抓这个项目的领导应该抓起来。</p> 涞水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北端,东南部为拒马河冲积平原,西北部为太行山脉东北段,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呈一个斜的长条状,素有涞水县“一条线”之称。东界涿州市、高碑店市,南与定兴县、易县为邻,西与涞源县、涿鹿县、蔚县交界,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相接。 野山坡,百里峡,拒马河,百草畔等景区这徕水县。 <p class="ql-block">烧饼夹肉,其实就是驴肉火烧。</p><p class="ql-block">重点是便宜,夹肉的4元,夹豆皮的2.5元,汤1.5元,吃的饱饱的,还特别香。</p><p class="ql-block">旅店老板说,住宿费由70减3.5元,给我算66.5元,这3.5元足够明天早餐钱了。</p> <p class="ql-block">涞水县是祖冲之的故乡。祖冲之把圆周率π精确到第7位。3.1415926,我能记住这些,是第七位吗?</p><p class="ql-block">资料:祖冲之,(429~500年),字文远。范阳遒(今涞水县)人。南北朝时代南朝科学家,对天文、数学有较高的造诣。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1000多年。他将其汇集成一部著作,名为《缀术》,唐朝国学曾将此书定为数学课本。在天文学方面,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在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推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8日,误差只有50秒左右。他还是一位机械专家,重新制造出早已失传的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此外,他对音乐、文学也有研究。著作有《释论语》《释孝经》《易义》《老子义》及小说《述异记》等,均已散失。</p> <h1></h1><h1><b><font color="#167efb">Day2<br></font><font color="#167efb">2025年6月18日 周三<br></font><font color="#167efb">游览野三坡百里峡景区,赶到应县</font></b></h1> 野三坡地处涞水县西北部,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处,古涿鹿之地,历属幽州渔阳郡、涿郡,为涿州古八景之“盘坡夕照”,明清为涿州八景之“盘坡积雪”,随区划调整,野三坡及涞水县逐渐脱离涿州。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98.5平方千米,分六大景区:嶂谷奇观——百里峡、风情旖旎——拒马河、文化长廊——龙门天关、绿色明珠——白草畔、地下画廊——鱼谷洞、风情荟萃——金华山,共有199个景点。 百里峡景区位于保定市涞水县三坡镇,十渡景区西侧,是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内重要的景点。<div>百里峡景区以狭长幽深的峡谷为主,来此可以观看壮观陡峭的峡谷山势,欣赏谷内的溪流、瀑布等。夏季时,景区里十分清凉,也是避暑游玩的好地方。</div> 被誉为“天下第一峡”的百里峡是野三坡独具特色的景区之一,是国内发现规模最大、景观最为奇特的嶂谷地貌景区。全长105华里,故称百里峡。峡谷内翠壁兀立、草木横生、溪流潺潺、瀑布飞流、浪花飞溅。地质构造丰富多彩,岩溶壮景形态各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大自然百里画廊。 华容道<br>幽深的峡谷中,《三国演义》中曹操败走华容道外景拍摄地。 走进百里峡犹如走进了一个大氧吧。这里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空气清新。据导游介绍峡谷石壁上生长着一种圆叶子的植物,每天要释放着大量的氧离子,用导游的话说就是“走进一次百里峡,就相当给人洗 一次肺”。 <p class="ql-block">2023年发洪水,野三坡基本被冲毁,现在看到的都是重建的。马路都是重新铺的。</p> <p class="ql-block">天桥。</p> <p class="ql-block">野三坡百里峡的两条沟是裂缝,也叫什么谷,总共50多公里长,是几亿年前就形成的。</p><p class="ql-block">个人认为,可以媲美美国黄石公园了。</p> <p class="ql-block">一位哲人说,旅行的意义,他不是运动,是带着你的灵魂去寻找生命的春光。</p><p class="ql-block">我说,是在运动中解开生命的死扣,是进行心灵按摩。</p><p class="ql-block">有时,你的病,不是你在家能治愈的,因为他就是环境造成的。你的邻居,你的朋友,受地域所限,受经历所限,有意无意刺痛你。</p><p class="ql-block">比如性格的形成,中国人总是畏首畏尾,都是按规矩行事,所以都是被动的性格。从开车就能感觉出来一路上都是限速多少,呃,隐含的意思就是如果不按这个线索走就罚多少钱。到景区都是禁止吸烟,禁止什么?把这些规矩都说的人们在这种恐怖的而是环境下生存就是养成了这种性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野三坡出来,导航指的路线走了20多公里国道。在紫荆关上高速。紫荆关是明长城内三关之一,应该开发的比雁门关强。</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之外就是高原了,地势平坦,这就是汉朝时期匈奴的地盘了,塞外。</p> <p class="ql-block">吃赵大蒸羊肉。</p> <h1><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Day3</b></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2025年6月19日 周四</b></font></p><p class="ql-block"><b><font color="#167efb">游览应县木塔景区及雁门关景区</font>。</b></p></h1> <p class="ql-block">据应县人民说,应县木塔与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齐名。</p> 佛宫寺释迦塔(Pagoda of Fogong Temple),又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 。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木塔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应县木塔堪称世界古建筑的典范,佛教文化的中心和圣地。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的军队向山西发展,遭盘踞于此的阎锡山的死命抗拒,大战爆发,战争中佛宫寺释迦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div>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应县解放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佛宫寺释迦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佛宫寺释迦塔被12发炮弹击中,但未在塔中爆炸。</div> 释迦牟尼佛彩塑佛像<br>释迦牟尼佛彩塑佛像位于佛宫寺释迦塔第一层,是全塔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塑像,高11米,脸型丰满宽圆,神态亲切安详,美丽端正,高贵温婉。石绿色眉毛犹如新月,双目微启,两眉间有白毫相,鼻梁俊秀,唇边有石绿色卷曲胡须,颜色与眉毛一致,下巴有细月纹。两耳垂肩,而且明显戴着耳环 释迦牟尼佛彩塑佛像<br>释迦牟尼佛彩塑佛像位于佛宫寺释迦塔第一层,是全塔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塑像,高11米,脸型丰满宽圆,神态亲切安详,美丽端正,高贵温婉。石绿色眉毛犹如新月,双目微启,两眉间有白毫相,鼻梁俊秀,唇边有石绿色卷曲胡须,颜色与眉毛一致,下巴有细月纹。两耳垂肩,而且明显戴着耳环 二层(实层)佛像群像<br>第二层实层内槽中,台基上塑有一佛二菩萨趺坐于莲座上,另有二胁侍菩萨立于大佛左右 三层(实层)佛像群像<br>第三层实层内槽中,木质八角台基,台基上塑四方佛四尊,每尊佛高2.8米左右。四尊佛面部均保存完好,肃穆端庄,外形基本相像 四层(实层)佛像群像<br>第四层实层内槽中,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奴 五层(实层)佛像群像<br>第五层实层内槽中,有全塔面积最大的台基,上塑佛五尊、菩萨四尊。中间最大的一尊为大日如来佛 佛牙舍利<br>佛宫寺释迦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释迦牟尼灵牙遗骨,是七颗佛牙舍利中的两颗 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壁画约260米,大部分集中于一层内槽墙壁上。有辽代原作,也有经历代修补重新彩绘过或覆盖重画的,基本保存完好。其中一层内槽南北门额上绘有六个供养人,南为三女像,北为三男像。内槽上墙壁绘制的六幅巨大佛像,据专家考证为建塔时的原作 佛宫寺释迦塔内保留着许多历史名人题记,其中有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书“峻极神功”匾额,明正德三年(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题“天下奇观”匾额。 <div>文物价值<br>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较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较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br></div> <p class="ql-block">应县凉粉</p> <p class="ql-block">应县滴流,就是凉粉改成玉米面。</p><p class="ql-block">旁边是锅盔。和陕西河南的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走80公里省道,到达雁门关。</p><p class="ql-block">这80公里一直是绕着山的外围走。应该应县在辽代归辽,杨家将守雁门关。雁门关以里的山区是宋朝,以外的平原是辽国。</p> 《雁门关志》载:“勾注山,古称陉岭,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两关石头边墙联为一体,历代珠联璧合互为倚防。雁门关明代前址西陉关,东陉关倚防;明代后址东陉关,西陉关倚防”。古雁门关北口为白草口,南口为太和岭口;明雁门关北口为广武口,南口为南口。雁门关东西两翼分别延伸至繁峙、原平,设隘口十八。雁门关整体布防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最早是赵王建造的,后期李牧,霍去病,王昭君都和这有关系。</p> 历为中国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被称为“中华第一关”。 先秦时,雁门关称勾注塞,驻军规模和级别高低已难以考证。<br>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多年驻守雁门。<br>两汉时,关称雁门险阻和雁门塞,派重兵屯守。<br>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雁门郡从朔州境内的阴馆城迂到代县境内的广武城(城西十五里,今称古城村),在迂郡前后,雁门关正式建关城,驻重兵。<br>隋朝,雁门郡置总管府,下设管辖关城重兵的首领叫关官。<br>唐代,代州设中都督府,沿边置节度经略使,常屯兵四千。中和二年(882年)。大同节度变更为雁门节度,徙治代州。中和三年(883年),雁门节度又改为代州节度。<br>五代十国时,后唐后晋、北汉均于代州设防御使,管辖雁门关。<br>后周显德元年(954年),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雁门关成了国防前线。<br>宋代,国家整个的防御重点就在雁门关。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代州始为北宋所辖,设知州,沿勾注山设了十五个兵寨,其中代州下设的雁门县设了西陉、雁门、胡峪三寨。治平八年(1064年),代州驻的地方军改为中央正规军禁军。到景德二年(1005年)又置沿边安抚司,以雁门关为中心,东跨繁峙,西跨崞县,共设了十六个寨屯兵重守。十六寨分别为楼板、阳武、石峡、土隥、西陉、胡峪、雁门、五台、繁峙、茹越、大石、义兴洽、宝兴军、瓶形、梅回、麻谷,这就是后来的十八隘口的雏形。<br>金代,代州属河东北路,置震武军节度使,管辖雁门关。雁门县下设三镇,即雁门、西陉、胡峪,共同组成雁门关的防御体系。在崞县、雁门、五台、繁峙四县设十三镇。<br>元代,雁门关已不是边塞,成了腹地,失去其战略地位,因而武备不受重视。到了至元后期才方加整饬,调兵守之。到天历元年(1328年),元王朝才在雁门关等重要关口上穿堑累石,加固关城,调丁壮镇守。 <div>明洪武七年(1374年),今雁门关关城由贬谪代州的吉安侯陆亨所建。嘉靖年间增修。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包砖。 </div><div><br><div>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雁门关长城由巡都御史李景元在古长城基址上复筑而成。<br>2009年,雁门关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对雁门关进行了修缮。 <br>2017年,雁门关景区复建工程完工。 </div></div> 十大名关,顾名思义是中国历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地位,它们分别是山海关、潼关、嘉峪关、居庸关、友谊关、雁门关、紫荆关、剑门关、娘子关、武胜关。它们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著称。<br>其中,山海关、紫荆关、娘子关、雁门关、居庸关和嘉峪关都是万里长城的关口。 <p class="ql-block">翁城里有个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请一位大姐照相,还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大姐顺便教了我几个标准照相姿势 挺实用。</p> 雁门关城之内建有镇边祠,位于东门外北侧,始建于正德元年(1506年),祭祀战国时名将李牧,亦称李牧祠。后改为佛寺,名镇边寺。寺门前石旗杆、石狮各一对分置两侧。拾级而上,有石栏杆。山门左右建有钟鼓二楼。院为两进,中有过殿相隔。殿门前原供奉李牧塑像,后改为韦陀塑像。由过殿两侧可进后院,后院正殿为大雄宝殿,宝殿供奉一佛两菩萨。 <p class="ql-block">镇边寺,供奉的是中国历史上,汉族这边守边英雄。清朝开始这就不是边关了,雁门关逐渐失去作用。不过日本侵华时期,好像贺龙129师在这打过小仗。杨成武偷袭过阳明堡机场。</p> <p class="ql-block">这些窑洞是个驿站 接待过无数帝王将相。窑洞里面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寒气逼人。</p> <p class="ql-block">现存雁门关应该是翻建的。</p> 从雁门关出来,走不远,就到了代县,也叫代州。<div>代州算是在关里,城内的边靖楼上的古钟,可以和雁门关声音传递信息。</div> <p class="ql-block">代县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代州熬鱼和阳明堡碗托。</p><p class="ql-block">代州熬鱼是省级非遗。代州熬鱼始于五六十年代的代州雁北一代,柔嫩味美、口味极佳,据传是当年佘太君亲自下厨监督,犒赏三军的美食。用料较广,有河鱼、海鱼,还有湖泊鱼。特点是色泽枣红、肉质软烂细嫩、咸鲜略甜、酱香味浓,非常下饭。<br></p><p class="ql-block">代州熬鱼我两天吃了二顿。<br></p> <h1><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Day4</b></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2025年6月20日 周五</b></font></p><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游览代县城内景点</b></font></p></h1> <div>代州即今忻州市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踞北岳恒山余脉,南跨佛教圣地五台山麓。<br></div>代县文物古迹遍布,雁门关居九塞之首,天下闻名。广武两城是研究我国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祠堂门面阔三间,上悬“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三块横匾。边靖楼。亦名谯楼,位于代县县城十字街心,明洪七年(公元1374年)建成,楼南面挂着两块巨匾。一为清雍正十一年雁平兵备道汤豫诚所立“声闻四达”,一为道光三十七年知州陈鼎雯所立“雁门第一楼”,楼北雍正十年知州杨弘志立“威镇三关”。登楼北望雁门,南俯滹沱,全县山川景物一览无余。历代登楼览胜咏诗抒怀者甚多。阿育王塔,俗称白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佛教藏式造型,通高40米。是我国藏式塔中的佳作。 代州古城三件套:边靖、古塔和文庙。 <p class="ql-block">代县人民政府,实际就是代县衙署,门都没变,阿育王塔在县政府院子里。</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边靖楼。</p> <p class="ql-block">边靖楼,又名谯楼、鼓楼,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十字街心。居整个古代州城的最高点,是历史上长城险隘雁门关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点,为守望瞭敌、指挥作战做出重要的军事价值。城楼正面上悬“雁门第一楼”和“声闻四达”两块巨匾北面也悬有“威镇三关”的巨匾都是出自明清时期。</p> <p class="ql-block">文庙。</p> 代县文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城内,占地面积14400平方米,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个别建筑为清代所筑 。<br>代县文庙坐北朝南,有前中后三重院落,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万仞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敬一亭。戟门前分列名宦、乡贤、节孝三祠,大成殿两侧各有十五间廊庑 [2]。代县文庙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是研究中国文化教育发展史的珍贵资料。棂星门夹墙正中的琉璃团龙,以及飞椽以下的砖雕,都具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p class="ql-block">很有意思,阿育王塔在县政府院内,去阿育王塔要穿过政府大院,而且门卫是允许进入参观的。</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坐落在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城内古城圆果寺内,俗称白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自建600多年中历遭三劫,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建为砖塔。</p><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塔建于塔基正中央。塔平面为圆形,塔身为上肩略宽圆形覆钵式,刹身为砖作相轮11层,砖雕艺术高超,是中国藏式塔中的佳作。一般喇嘛塔底座均采用方形,但是此塔底座却为正圆形。阿育王塔与北京妙应寺大白塔共为中原地区今存喇嘛塔早期作品之实例和典范。</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是前三世纪古印度的国王,因其缔造者的家族属于孔雀氏族,其王朝被称为孔雀王朝。前270年,阿育弑兄即位后,连年发动战争,以武力实现了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建立起古印度史上一个庞大的帝国。阿育王脾气暴躁,残忍嗜杀,使其逐渐感悟忏悔,遂洗心革面,放下屠刀,加入了僧团。为示虔诚,阿育王将佛教尊为“国教”,下令在全国兴建佛寺。在他的推动下,当年净饭王王子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在孔雀帝国得到发展。为了表示对佛教三宝的敬仰,阿育王曾先后三次把整个国家布施给佛教事业,然后再以珍宝赎回。在他即位的第十七年,组织了佛教史上的第三次集结,促使佛教走出印度,走向了世界。</p><p class="ql-block">据说,为弘扬佛法,阿育王将原来分属八国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建塔八万四千座用以供奉,所建之塔均以“阿育王塔”称之。由于阿育王广布佛塔的影响,后世所建的同类型塔也多以“阿育王塔”名之。所以,阿育王塔只是一个泛称,中国各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均有同名者。</p><p class="ql-block">代县的阿育王塔又称“代州塔”,简称“代塔”。在古代阿育王塔有其自己的独特名字,隋称“毘阇”“龙兴”,唐称“圆果”,明清因之。</p> <p class="ql-block">代县古时处于汉蒙接壤的边地,于是代州阿育王塔的兴建就又有了安抚民心,缓和民族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寓意。蒙元统治者分析了代塔在雁门关内外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于是代州阿育王塔塔在蒙古人的天空下得到重建,在至元十五年(1275年)重新屹立在了雁门大地。忽必烈也分析了代州塔的毁因,故将阿育王塔敕建成了砖塔,且建得雄浑大气、建得挺拔稳健,以显示蒙元国祚永久。由于蒙古人对喇嘛教情有独钟,代州塔自然被建成了喇嘛塔,即覆钵式。</p><p class="ql-block">在历经劫难,屡次涅磐后,阿育王塔由木制变为了砖质,由“汉塔”变为了喇嘛塔,几个轮回后又几近回归了印度“阿育王塔”的本来面目。因为中国所有形式的塔中惟有喇嘛塔是最接近于印度“卒堵波”,也就是最早的“塔”的雏形的。</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蕴藏了供后人破译的较多历史信息,是一座历代帝王心中的“政治塔”;是一座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和谐塔”;也是一座佛教徒信仰尊崇的“圣塔”;更是一座雁门关内外民众心中的“宝塔”。</p> <p class="ql-block">阿育王塔旁边,有毛主席路居纪念馆。1948年,党中央从延安转移到西柏坡,路径此地,住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古代衙署还存在,只是暂时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在钟楼和边靖楼中间,聚集很多人。</p><p class="ql-block">以为是有民愤事件,异常兴奋。</p><p class="ql-block">走近一看,原来是中学门口,接孩子放学。</p><p class="ql-block">还不是普通的放学,今天是不是中考啊!有横幅,祝莘莘学子榜上提名。</p><p class="ql-block">有个女孩出来向家长汇报,就是物理有些难。</p> <p class="ql-block">晚上又吃了一次代县熬鱼。和昨天一样,的好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