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推瓦村被称为“最高的村落”之一;坐落在山南地区的蒙达岗日雪山脚下、普莫雍错湖畔,海拔5070米,氧气含量只有中国内地的一半,是世界上最高的行政村落,村里的生活来源全靠畜牧。</p> <p class="ql-block">现状</p><p class="ql-block">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有纺织机,自己编织毛毯。绵羊和牦牛,是村子的收入来源。</p><p class="ql-block">每年,推瓦村民们会在普莫雍错湖的冰结得最结实的时候,一起把羊赶到湖中央青草肥美的小岛上。等到十几天后藏历新年时,村民们再在把羊群赶回岸上,让羊儿也回家过年。</p><p class="ql-block">在藏历新年前,村民们都来到岛上把在这里放养的羊赶上岸。他们用牛粪灰在湖岸到拉琼岛的路上撒出一条不足一米宽的灰路,防止羊儿在冰面上滑倒。这条路是村民专为羊群精心挑选的,因为藏历新年之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这2000只羊安全地赶回岸上。</p> <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推瓦村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镇。</p> <p class="ql-block">库拉岗日雪山是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境内的景点,号称西藏中部地区“四大神山”之一。海拔7538米。</p><p class="ql-block">库拉岗日雪山,屹立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主脊线上,整个雪山由三座高峰组成。与库拉岗日相依而立的有6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远远望去,众峰并肩,宛若一道顶天立地的冰雪屏障。</p> <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库拉岗日雪山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境内,号称西藏中部地区“四大神山”之一。海拔7538米,是世界第45高峰,屹立 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主脊线上,整个雪山有三个峰顶,主峰海拔7538米,中峰海拔7418米,东峰海拔7381米,在东北方向还有一座海拔7221米的卡热疆峰。与库拉岗日相依而立的有6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远远望去,众峰并肩,宛若一道顶天立地的冰雪屏障。山脊的南北两侧是壁立千仞的基岩陡崖。峡谷中横卧着四条冰川,北侧的两条均长达10公里。冰川上有奇丽壮观的冰塔林、冰崖、冰墙、冰陡坡,频繁的冰崩、雪崩时常连续发生,轰鸣不息,令人惊心动魄。山的北麓是宽敞的洛扎雄曲,为东向的谷地。这里气候恶劣,常刮7、8级大风。但每年4月中旬,当北坡万物还在沉睡时,溯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流已使南侧河谷呈现出花红树 绿,彩蝶纷飞的另一天地。</p><p class="ql-block">海拔7538米的库拉岗日雪山:西藏山南海拔最高,最美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库拉岗日雪山地区的气候复杂多变,与珠穆朗玛峰大体相似,冬半年干燥而风大,为干季和风季。夏半年 为雨季,呈大陆性高原气候特征。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暴雨引起了频繁的冰崩、雪崩,造成山上云雾弥漫,冰雪肆虐的恶劣气候。</p><p class="ql-block">11月中旬至翌年的2月中旬,因受强烈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秒。只有在4月底至5月末,或9到10月这段时间,是风季与雨季相互过渡的时节,也就常有3—4次持续2—5天的好天气,这时便是进行登山活动的绝好时机,包括安纳普尔那峰在内的喜马拉雅地区最好的攀登季节是春季,好天气周期持续较长,一般两周左右。不过而且由于安纳普尔那峰地处偏远,路途艰险复杂,每年也只有九,十月间可以接近。</p> <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山地行走途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坡和峭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基本技能。在攀登岩石之 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p><p class="ql-block">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特别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万勿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则较难用此法攀登。攀登此类岩石坡应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稍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 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断使人摔倒。</p> <p class="ql-block">进山路线</p><p class="ql-block">从拉萨南下经浪卡子至蒙达登山大本营,全程280公里。大本营在库拉岗日的北麓,海拔4490米。最佳登山季节是4——5月和9——10月。</p> <p class="ql-block">相关资料</p><p class="ql-block">中日两所大学联合攀登库拉岗日峰3月30日西藏大学登山队和日本东海大学登山队今春携手攀登西藏境内的著名神山库拉岗日峰。由中方队长晋美率领的先遣队首批队员从拉萨启程前往登山大本营,其余队员将于4月1日出征。</p><p class="ql-block">这支中日大学生联合登山队由40多名登山队员、科考人员和支援队员组成。他们将联合攀登库拉岗日雪山的主峰,同时对库峰附近的普莫雍措湖进行科学考察。</p><p class="ql-block">库拉岗日雪山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境内,被誉为西藏中部地区“四大神山”之一。此山共有三座雪峰,分主峰、二峰和三峰,主峰高度为海拔7538米,1986年日本登山队首次登顶。由于受到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影响,山区气候多变,雨雪较多,加之山体地形复杂,登山难度较大。1997年春季,中日两国的二线专业登山队员曾挑战库拉岗日二峰,在顶峰下方突遇大裂缝而未成功。据晋美介绍,在中国登山协会交流部、西藏登山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曾对山峰进行了初步侦察,正式攀登路线尚未确定。联合登山队将于5月初实施第一次登顶计划,5月中旬结束登山行动。</p> <p class="ql-block">登山常识</p><p class="ql-block">在山地行进,容易迷失方向,为了避免迷路,节省体力,提高穿行速度,应本着有道路不穿林翻山,不走小路走大道。如实在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前行。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正所谓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此外行进时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而当疲劳时,应放松慢行当作休息,而不要停下来,站立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 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做配合动作。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上窜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在行进中不小心滑会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相反,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p> <p class="ql-block">地图信息</p><p class="ql-block">地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扎日乡。</p> <p class="ql-block">普莫雍错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和浪卡子县交界处,是喜马拉雅山脉间的一个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喜马拉雅山主山嵴北坡,世界最高一个大型淡水湖和毗邻的沼泽地。水源来自南面山区库拉岗日雪山(山峰7538米)的融雪,出水向东流经一条短河进入普莫雍措。</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普莫雍措,被誉为东方的贝加尔湖。</p> <p class="ql-block">湿地描述</p><p class="ql-block">面积:295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海拔:5010米。</p><p class="ql-block">主要植被:周围地区以帕米尔蒿草为优势种的高原草甸。</p><p class="ql-block">保护措施:无。</p><p class="ql-block">土地利用:捕鱼、狩猎、放牧。</p><p class="ql-block">经济和社会价值:该地区的居民在湖泊及其周围地区以捕鱼、狩猎和放牧为生。</p><p class="ql-block">湿地鸟类:已知是迁徙水、涉禽重要的繁殖地和驿站。</p> <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p><p class="ql-block">位置:28°33′N,90°24′E;西藏自治区,距离拉萨210公里。</p> <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朗格则)藏语意为“白色鼻尖”,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与不丹王国接壤,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山南市西南部,距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227千米,属藏南山原湖盆宽谷区,四周边缘高凸,中间低洼湖泊,为高原型壑谷缓冲多平台地带,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总面积7969.89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浪卡子县常住人口为32835人。截至2023年6月,浪卡子县辖2个镇、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浪卡子镇。浪卡子县地域,古时统称为“羊卓”,藏语意为“上方的牧场”。1959年,朗格则宗和白地宗合并设浪卡子县,划归江孜专区管辖;1964年2月,将打隆县并入浪卡子县,划归山南专区管辖至今。浪卡子县是山南市海拔最高的县,也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边防线长25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2018年9月25日,浪卡子县入选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9年2月6日,浪卡子县退出贫困县。2020年,浪卡子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664万元,比2015年增长98.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06元,比2015年增长55.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5元,比2015年增长76.33%。</p> <p class="ql-block">相关新闻</p><p class="ql-block">2024年普莫雍措世界海拔最高环湖自行车挑战赛在西藏山南开赛。普莫雍措位于西藏山南浪卡子县境内,30名运动员安全完赛”等三项“世界海拔最高环湖自行车赛”申报标准,通过世界纪录认证机构WRCA认证,获得“世界海拔最高环湖自行车挑战赛”世界纪录称号。</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唐朝时期,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建立吐蕃政权,浪卡子一带属“约茹”管辖,并命名为“羊卓康晴布仁底阿玉”,藏语意为“雪域上方的牧场是易养牦牛的五部之乡”。</p><p class="ql-block">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扶持并委任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管理西藏地区行政事务,在浪卡子辖境设立羊卓万户府。</p><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帕竹地方政权得到了明朝中央的支持,设立了浪卡子宗管辖羊卓地区。</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浪卡子宗管辖范围为东至位于羊卓雍错湖中央的阿扎等妥朗(湖中央)各村,西至浪卡子与江孜分界线喀若拉山顶,南至洛扎扎界果(岩石大门)和北至亚色村。该宗管辖的还有属私有庄园谢噶林巴,属寺庙庄园的有桑顶寺、打隆上下寺和温噶曲德寺。</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西藏噶厦政府分设浪卡子、白地两宗,仍归洛喀基巧管辖。</p><p class="ql-block">1960年,浪卡子宗和白地宗合并设浪卡子县,打隆与岭谷并设打隆县,划归江孜专区管辖。</p><p class="ql-block">1964年,打隆县并入浪卡子县,划归山南专区管辖至今。</p> <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区划沿革</p><p class="ql-block">1997年,辖16个乡(浪卡子乡、章达乡、甘扎乡、工布学乡、特布拉乡、多却乡、绒布乡、推乡、普玛江塘乡、卡热乡、白地乡、道布龙乡、卡龙乡、东巴乡、阿扎乡、打隆乡),113个村。县政府驻浪卡子乡。</p><p class="ql-block">2000年底,浪卡子县辖卡热、白地、卡龙、阿扎、普玛江塘、多却、工布学、张达等8乡和浪卡子、打隆2镇,共设98个行政村居。</p><p class="ql-block">区划详情</p><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6月,浪卡子县辖2个镇、8个乡:浪卡子镇、打隆镇、普马江塘乡、多却乡、阿扎乡、卡龙乡、伦布雪乡、卡热乡、白地乡、张达乡。共有110个行政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浪卡子镇。</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山南市的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地理坐标为北纬28°46′~29°11′,东经90°22′~91°05′之间。东连措美县,南接不丹王国,西与日喀则市康马县、江孜县接壤,北隔雅鲁藏布江与拉萨市曲水县相望。国界线约25千米,总面积797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属藏南山原湖盆宽谷区,四周边缘高凸,中间低洼湖泊,为高原型壑谷缓冲多平台地带,地质构造复杂。浪卡子县境内山峰众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就达5座。其中海拔最高的7206米(宁金岗桑峰)。还有大量冰川存在,宁金岗桑峰附近现代冰川发育,有冰川50多条,冰川面积达129平方千米,其中以抢勇冰川较为有名。</p> <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辐射强,冬春寒冷多大风,夏秋温凉多雨水,干湿季分明,年日照时数为2929.7小时,年降水量为376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中旬,年无霜期只有60天。全县盛行西北风,年均风速2.2米/秒,最大风速34米/秒。</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有藏南最大的内流水系:羊卓雍错—普莫雍错—哲古错流域。全县共有大小河流21条,汇入羊卓雍错的“卡洞雄曲”是藏南最大的内流羊卓雍错湖水系河。羊卓雍错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总面积638平方千米,湖水平均深度20~40米,最深处达60米,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p> <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生物资源</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境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水獭、野驴、雪豹、盘羊、黑颈鹤、赤麻鸭、黄鸭及顶鹤等野生动物;有虫草、贝母及雪莲花等野生植物。羊湖中蕴藏量高达2亿公斤至3亿公斤的高原特有无鳞鱼和裂腹鱼。</p><p class="ql-block">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金、银、铜、水晶、泥碳等。</p><p class="ql-block">水资源</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境内羊卓雍错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湖内分布着十余个小岛,大的可容五、六户人家,小的只有百米方圆。羊卓雍错蓄水量150多亿立方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羊卓雍错与雅鲁藏布江只有一山之隔,最近距离仅6千米,山南边湖面海拔4441米,山北边江面海拔只有3570米,两者水面高差达800多米,具有发展水电的有利条件。</p> <p class="ql-block">太阳能资源</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太阳能资源充裕,日照时数以盛夏7~8月较少,月平均不足200小时,10~12月较多,月平均在27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以雨季6~9月较少,月平均不足60%,以11月至次年1月较多,月平均在80%以上,是我国太阳辐射较为充裕的地区。</p><p class="ql-block">土地资源</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是山南市最大的牧业县,宜牧土地面积约861.2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7.11%。宜农土地面积89250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8%,是典型的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高寒县。</p> <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浪卡子县常住人口为32835人。</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在唐朝时,吐蕃王松赞干布归属于“约茹”管辖并藏文命名为“羊卓康晴布仁底阿玉”的称号,“羊卓”为“上方的牧场”;“康晴”指“雪域”;“布仁”为古藏文中指“长毛牲畜”,也就是牦牛的异名;“底阿”为“五部”;“玉”为“之乡”。其以上的藏文之意连起来则是:“雪域上方的牧场是易养牦牛的五部之乡”。</p> <p class="ql-block">非遗</p><p class="ql-block">截至2018年,浪卡子县有普玛江塘孔丝等10项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康如达羌节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甘扎赛马节等14项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p><p class="ql-block">文物</p><p class="ql-block">截至2018年,浪卡子县有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p> <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谐旺”歌舞</p><p class="ql-block">“谐旺”歌舞发祥于浪卡子县打隆镇曲宗村,始创于德瑟桑杰嘉措时期,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一项历史悠久、特色浓郁的民间传统歌舞,</p><p class="ql-block">过去在盛大庆典活动上,“谐旺”歌舞是开场或压轴的固定节目。</p> <p class="ql-block">吉仁节</p><p class="ql-block">“吉仁节”的藏语意思就是旧社会各部落共同拜佛求神,祈福消灾的宗教法事,主要在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一带开展,全称“吉仁勤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仁”思潮的冲击,“吉仁勤毋”节被人为地取消,1985年“吉仁勤毋”节得以恢复,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恢复了的“吉仁勤毋”节里多了扔石头、赛耗牛、男子长跑、男子跳远四项体育活动。</p> <p class="ql-block">民族服饰</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羊卓服饰特点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张达、工布学两乡与贡嘎县接壤,因而该区域的服饰与贡嘎县基本相似。其基本特点是:春、夏、秋季,妇女下身喜欢穿黑色或棕黑色并带有白道的藏式氆氇裙,上身内穿各种颜色且带有花纹的藏式丝绸衬衣,外穿领子、襟和底边上由各色绸子镶边的黑色氆氇藏式马甲,前腰系围裙,后腰系绣有龙凤、八喜等各种图案的“加布丹”,即有后身围裙之意,脚穿“松巴”鞋,冬季服饰与后藏相似。</p><p class="ql-block">多却乡、打隆镇、浪卡子镇、阿扎乡、卡龙乡、白地乡的服饰均与后藏相似,其主要特点是男女的藏胞都是大襟服,男式以黑白氆氇为料,领子、袖口、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绸子,脚穿“松巴”鞋。普玛江塘乡位于海拔5200米以上,属纯牧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服饰基本相似于藏北地区,男装上身宽大,袖长且宽,系腰适中,系上腰带后裙边垂到脚面。与藏北服饰大有差异的是,男人喜欢穿用不同颜色的毛线编织的方格长筒袜及不丹国出产的笨重而结实的“果热”皮鞋。</p><p class="ql-block">整个“羊卓”地区的妇女,根据家庭贫富之差,都有价值不等的珍珠、玛瑙、珊瑚、猫眼石、绿松石等珍宝装饰的项链。在重大节日时,胸前戴着配有名贵“九眼石”的项链和金银制的微型佛龛即“噶乌”,头戴珠宝连串的三角形“巴珠”,手腕上喜欢戴金银铜的镯子外,大部分妇女还喜欢戴海螺镯子,另外,耳戴金环,手戴金银戒指是每一位妇女常见的装饰。</p><p class="ql-block">与妇女相比,男人的装饰较为简单,除了腰上佩戴着精雕细刻的腰刀、鼻烟壶等生活用具外,每逢佳节时,耳戴金银铜等所制成的圆形耳饰“阿龙”或叫“索吉”的长耳坠,个别男人还喜欢拇指上戴鹿角、翡翠等做成的扳指“夏龛”。</p> <p class="ql-block">宗教场所</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辖14座寺庙、16座拉康、4座日追,全县持证僧尼201人。</p> <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综述</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境内主要景区有羊卓雍错、普莫雍错、岗巴拉山、宁金岗桑峰、卡若拉冰川、嘎玛林草场以及各类鸟岛等自然景区,还有桑顶寺、扎热桑旦曲林寺、打隆宗古遗址等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p><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意为 “上面牧区的碧玉湖”,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雅鲁藏布江南面的山南浪卡子县境内,周围四面群山环绕,湖面海拔4441米,湖水面积638平方千米,与藏北的纳木措和阿里的玛旁雍措齐名,被尊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羊卓雍措风景秀丽,民间传说此湖是天上的一位仙女下凡变成的,湛蓝的湖水中,微风吹过,涟漪轻漾。</p> <p class="ql-block">打隆古镇</p><p class="ql-block">打隆镇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错湖西南岸,镇所在地建成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介于东经90°26′26″,北纬28°48′22″,中、东部为山间谷地,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处浪卡子县西南部,距离县城25千米,距离拉萨180千米,是距离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最近的边境乡镇,是打隆边贸物资文化交流会的举办地,也是全县农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地方特产</p><p class="ql-block">浪卡子县地区名特产品有“羊卓干酥”风干肉、羊卓藏被、银质茶碗盖、卡垫、佛龛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