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摄影行业协会“一带一路合和文化交流自驾摄影创作”第五站 浙江—龙泉—宝溪乡披云山

方建功:不走不说,诗与远方

<p class="ql-block">  6月9日,“一带一路合和文化交流自驾摄影创作”团队,选择了龙泉市仙霞岭之主峰——披云山摄影创作。</p> <p class="ql-block">  披云山(又名天师山)位于龙泉城西,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海拔1680米,为瓯江、闽江和钱塘江三江之源。</p> <p class="ql-block">  清晨,被窗外的鸟叫和公鸡的打鸣声叫醒,拉开窗帘,本以为会阳光明媚,实则是阴云密布。抓紧时间吃过早饭,向今天的目的地披云山进发。</p> <p class="ql-block">  从高山村到披云山的路途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但险峻是共同的。山路蜿蜒于仙霞岭的一条条峡谷之间,盘踞于仙霞岭的一座座山脉之上。</p> <p class="ql-block">  七十公里的山路,团队车辆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在房东的车辆引领下。在披云山半山腰,车队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这里不再是那句歌词中所描述的“山路十八弯”,而是用“一条山路九十九条弯”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每当我们以为路况已经足够复杂时,山路又会突然转弯,仿佛在考验我们的耐心和司机的驾驶技巧。如果不是山边的美丽景色和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相伴,一行人恐怕要被这“九十九条弯”转晕了。</p> <p class="ql-block">  然而,正是这样的蜿蜒曲折,让这次的山路之旅尤为难忘。车窗外,青山绿水,层峦叠嶂,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浓密的云层在蜿蜒的山路上,时隐时现。</p> <p class="ql-block">  偶尔,我们还能够看到几处古色古香的村落,炊烟袅袅,显得格外和谐。团队的司机们在这样的山路上行驶,既需要谨慎,又不能过于紧张。</p> <p class="ql-block">  每当车辆即将驶入一个急转弯时,司机们的目光都会变得格外专注,双手紧握方向盘,仿佛在与山路的“九十九条弯”进行一场较量。</p> <p class="ql-block">  在这样的山路上,车速再快,时间也仿佛变得缓慢起来。我们不再是匆匆的过客,而是成为了这条山路的探索者和惊叹者。每一处弯道,都似乎隐藏着不同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也相遇了不少惊心动魄,那惊魂后的第一反应就像劫后重生。</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一次急转弯后,我们来到了一处开阔地。这里视野豁然开朗,眼前的景色让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宽广辽阔。</p> <p class="ql-block">  远处,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近处,山林密布,层层青翠;一望无际,一眼无边。大家在这里下车,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我们不再是被山路折磨的旅人,而是成为了大自然的孩子,享受着一份珍贵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站在已经无路可走的山顶平台上,房东指着左侧几个山梁说,这里就是披云山了,对面那个山峰是观赏披云山风光的最佳位置,而那个树立四角亭的地方可看四面八方的山峦云雾,只不过要穿山路过去。</p> <p class="ql-block">  一听要走山路,我与几个团员有点打怵,天湿地滑不说,身体条件也不允许,毕竟大家年龄都不小了。</p> <p class="ql-block">  当房东说,山路不长,20分钟就能到达,而且基本是平路,没有太多的攀爬,就毫不犹豫地跟随进山领队亮剑踏上登山之路。</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是登山之路?其实山路不像房东说的那样,崎岖不平,忽高忽低,有十几处落差在十几米的陡坡和山岩,对一般攀爬者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期间,我停歇了大约5-6次。</p> <p class="ql-block">  当快到山顶时,由于海拔较高的原故,高大的树木尽皆退去,留下的只是高山草甸。</p> <p class="ql-block">  选择山林空隙拍摄几张山峦披云的照片,由于林木较高且很茂密,拍摄空间很小,只好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山顶行进,在快到山顶的一段路可以看到两侧的山峦,云在山中行,山在云中立,不愧为是“披云山”,举起手机拍了几张随手拍,也权当休息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  我很幸运,就在站住小息的片刻,远山天空突然泛起了红润,一道霞光映红了天际,正在欢呼今天能拍到日出时,霞光和我捉起秘藏,瞬间藏匿在云雾里不见了踪迹,幸好我拍到几张霞光初露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登山确实让人疲惫不堪,气喘吁吁,但披云山身在自然环境中,说来也怪,稍微歇息3-5分钟,很快就缓过劲儿来了,再前行时感觉轻松了不少,一口气,历经将近30分钟总算到了达到山顶六角观光亭。</p> <p class="ql-block">  这时,眼睛已经开始不够用了,山顶遍布造型奇特的岩石及岩石后面飘动的云雾,那岩石似乎瞬间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各样的形象,那云海也仿佛已流淌到怦怦乱跳的心海中,顿觉心旷神怡,精神振奋,疲惫随着云雾飞向天际。</p> <p class="ql-block">  这些山石像一尊尊山野宝盒,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带着自己可爱的外孙,有着极强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些山石是一位仙人所造,告诫为官者当以百姓为重,告慰百姓山间自有足食路。否则,身居官位险若此石,寄居丰山无米可食。</p> <p class="ql-block">  提前到达山顶的亮剑已经在四角亭边的平台架好相机,不失时机地拍摄云雾翻卷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我在六角亭落脚,放下沉重的背包,极目远眺,披云山层峦叠嶂,浮云缭绕,群山四周,尽显风光,佳境无限。</p> <p class="ql-block">  在六角亭回头仰望山顶,披云山最高处建有一座石屋,造型古朴,颇为神秘,把我的好奇引了上去,就好奇地顺着修砌的石级路攀爬了上去。</p> 在六角亭回头仰望山顶,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里是披云山的最高山峰,石屋有两间,一间是供奉山神的简易庙宇,另一间是比较简陋的避雨休憩小屋,是专为登山者建造的临时庇护所,尽管简陋破旧,但可以做饭,躺卧睡觉,也可以在山雨来临时遮风避雨,在山神的佑护下,可以安然无恙。</p> <p class="ql-block">  整座石屋皆是用石头砌就,不高不矮,不大不小,在这海拔1680多米的山顶,能建造这样的庙宇和庇护所,可谓是独具匠心了。</p> <p class="ql-block">  我进的山神庙来,正中摆放着慈眉善目的山神塑像,前有香案,两边有石质案桌,摆放着两个铁皮箱和其它物品。我好奇地打开白色铁皮箱,里面竟然装着“农夫山泉”矿泉水和几包包装完好的方便面,忽然感到浑身一股股暖流,原来这是专为登山者预备的,可见这里的管理者是多么细心、多么暖心。</p> <p class="ql-block">  我拿出自带的矿泉水,站在“山神”面前喝了几口,那么爽快,那么轻松,那么有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  突然,感觉人生其实也很简单,完全可以多一些清净、清淡、清闲,少一些纷繁、喧嚣、浮躁!没有必要去苦苦追求一些看起来绚丽,但却没有实用价值,实际意义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像这石屋一样高居山顶,简单地看世界,为世人,纯净地活着,这样的人生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  同伴们也被披云山的胜景迷住了,选遍了这里的每一个角度,把披云山每一瞬神奇收入相机,印为永恒,不一定是大片,但一定要有大爱。</p> <p class="ql-block">  等待好久,披云山还是坚守自身的个性,让云雾遮住太阳,好像有意留给我们一个云卷云舒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  也让我们在漂浮不定的云层里,感受“神仙”般的腾云驾雾。</p> <p class="ql-block">  透过一阵一阵的云雾,在细细雨丝中看披云山,最美的还是远近似有生命的石头,山涧中各异的岩石,各有各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在披云山顶,移步换景,换景移步,异曲同工,同工异曲。忽见得一山石之上挺立着一株松树,树不算高,冠不算大,却在山石上亭亭玉立,坚毅挺拔,忽然想起黄山的“迎客松”,联想,大概奇山峻岭都会有这么一棵热情而威严的松树,每天都在迎接它的来客。</p> <p class="ql-block">  站在“披云仙境”石牌前,我做诗一首,只当纪念:</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云雾披云山(七律)</b></p><p class="ql-block">雾锁峰巅古木森,烟笼幽谷隐仙踪。</p><p class="ql-block">山泉潺潺鸣石径,鸟语花香荡山中。</p><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探仙境,奇峰插云展苍穹。</p><p class="ql-block">踏歌而行忘尘世,心随云雾入空蒙。</p> <p class="ql-block">  细细山雨又来,阵阵山风又起,“迎客松”站在披云山门前,我向她挥了挥手,没说再见,她目送我千米,我凝望她万丈,直到消失在彼此的视线里。</p> <p class="ql-block">  下山之路依然风光无限,远处的云雾中的村舍和人家,显得静谧,温馨,自然。</p> <p class="ql-block">  山路两边的毛竹挺拔茂密,翠绿擎天,壮观的让人不忍离去,拍下几张带回家乡,留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自驾出行是一种创新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更是一种绝佳的创作体验,它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态度,事物认知,思想观念,有人认为是“花钱买罪受”,可我觉得其乐无穷。这是一个萝卜青菜的问题,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各取所爱罢了。</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慢慢离开了这片仙境。虽然“山路九十九条弯”,但这段旅程却成为了我们心中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更体会到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p> <p class="ql-block">  披云山的奇游,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在那条蜿蜒的山路上,我深刻地领悟到了:生活中的曲折与挑战,正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契机。</p> <p class="ql-block">  正如山村里一位老者所说:“今天你走过无数弯路,今后才会走上笔直的大路,没有弯路哪来的直路,能找到一条直路就够了!”上山还要下山,车队沿着披云山蜿蜒而下,山路九十九条弯,仿佛是在续写着披云山最新的故事。每一道弯,都考验着我们的耐心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  然而,正是这些弯路,让我们在旅途中不断成长。当车辆驶出最后一个弯道,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坦的高速公路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一刻,我心中涌起一股感慨:这不就是人生吗?</p> <p class="ql-block">  山下看似平坦的高速公路,实际上隐藏着无数的弯路和挑战。在山路上,我们遇到了各种困难,有时是险峻的坡道,有时是湿滑的路面,还有时候是突如其来的急转弯。</p> <p class="ql-block">  但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我们的驾驶技巧得到了提升,我们的团队协作更加默契。</p> <p class="ql-block">  老者的话在耳畔回响:“没有弯路哪来的直路。”这句话让我深思。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弯路。</p> <p class="ql-block">  这些弯路,或许是一次次的失败,或许是一次次的挫折,但正是这些弯路,塑造了我们的性格,磨练了我们的意志。</p> <p class="ql-block">  披云山的奇游,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探险,尽管还有一些可笑的花絮,但掩盖不了心灵上的洗礼的深刻体验。它教会了我,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多少曲折,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笔直大道。</p> 团队成员风采: 还有一些风景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