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尾伯劳普通亚种(学名:Lanius cristatus lucionensis)是伯劳科伯劳属动物。分布于菲律宾、加里曼丹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长江流域以至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宾吕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尾伯劳体型略小,雄鸟头顶和枕部为灰色,有宽阔的黑色贯眼纹;背部、两翼和尾羽为棕褐色。喉部为白色,胸腹部和腹部为皮黄色;雌鸟外观似雄鸟,但头部灰褐色,两胁有褐色鱼鳞纹;幼鸟外观似雌鸟,但头顶为棕色。红尾伯劳俗名为褐伯劳。</p><p class="ql-block">红尾伯劳分布于亚洲东部,在中国广泛分布于多地,</p><p class="ql-block">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灌丛、疏林和林缘地带,尤其在有低矮树木和灌丛生长的开阔旷野、河谷、湖畔、路旁和田边地头灌丛中较常见,也栖息于草甸灌丛、山地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林缘灌丛及其附近的小块次生林内。红尾伯劳单独或成对活动,</p><p class="ql-block">在较固定的栖点,如树枝、电线上停栖,性凶猛,</p><p class="ql-block">性活跃,常在枝头上下跳跃,或立于树顶,伺机捕食。红尾伯劳主要以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鳞翅目等昆虫为食,偶食少量草籽。红尾伯劳繁殖期为每年5-7月,窝卵数5-7枚,孵化期为15天,由双亲共同喂养。</p><p class="ql-block">红尾伯劳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10</p><p class="ql-block">同时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p><p class="ql-block">伯劳鸟也叫屠夫鸟,红尾伯劳擅长狩猎,棕背伯劳擅长模仿。</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18日拍摄于鞍山永乐公园。</p><p class="ql-block">摄影</p><p class="ql-block">录像_桃源</p><p class="ql-block">制作_桃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