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结束了希腊5晚六天的行程,今天从雅典飞往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横跨欧亚的梦幻之都——伊斯坦布尔(Istanbul)。这座曾作为罗马、拜占庭、奥斯曼三大帝国首都的“世界之都”,承载着太过厚重的历史。拿破仑曾经说过“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首都会是伊斯坦布尔”。</p> <p class="ql-block">有购物退税的需要在这里离开欧盟时办理</p> <p class="ql-block">在候机时碰到一位带头巾的穆斯林美女,向她请教了如何戴头巾</p> <p class="ql-block">一小时的飞行我们就从希腊到了土耳其,导游说很多团队陆地大巴从雅典行驶到伊斯坦布尔需要10小时</p> <p class="ql-block">今天航班晚点了个把小时,又是从希腊到土耳其属于跨国的需要过移民局,也费时,拿到行李后,大巴从机场开到老城区,路上有点堵,一个小时多才到达蓝色清真寺,又因为后面时间为祷告时间不能进寺参观,于是我们选择先参观后吃饭,今天的中饭时间到了下午3点后,团友们都很配合,须👍一个</p> <p class="ql-block">信仰的交融:从伊斯坦布尔机场到老城区路上一个多小时,为了不错过蓝色清真寺(因为礼拜时间会关闭参观通道),我们不顾飞机晚点带来的饥饿,直奔土耳其最高级别的清真寺——蓝色清真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的得意门生Mehmet Age设计建造,历时8年。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伊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以其六座宣礼塔(象征伊斯兰六大信仰)的独特姿态和内部两万多块蓝彩釉瓷砖营造的静谧氛围震撼人心。260扇透光窗下,坐在红色地毯上,感受信仰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闻名遐迩的蓝色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p><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根据要求女士必须戴好头巾才能入内,我们事先都准备好了,脱鞋进去后,被她特有的蓝白相间的依兹尼克瓷砖震撼到了,纷纷留影</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广场: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古竞技场),与蓝色清真寺一墙之隔,如今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现存的三大纪念碑都是历经风霜的珍贵遗迹:历经数千年,屹立不倒,不可不看。奥拜里斯克方尖碑:原为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建造,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了,保存完好。青铜蛇柱:其顶端原有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在第四次十字军征战期间,金碗被盗。蛇头现在也不复存在。残缺的君士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碑高32米,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但是公园13世纪时被拉丁军队洗劫并将其融化,仅存核心石柱。蛇头已失的青铜蛇柱(德尔斐三角祭坛)静静诉说着拜占庭帝国的荣光与时光的无情。咫尺之间,埃及、希腊、古罗马遗迹同场,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大约下午4点我们在附近的一家中餐馆用过中餐后来到和清真寺仅一墙之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始建于公元537年,原为拜占庭帝国东正教中心教堂,后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改建为清真寺,1935年成为博物馆,2020年重新恢复为清真寺功能。作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共存的象征,其历史跨越近1500年,是宗教建筑功能演变的活化石。如今作为博物馆(注:现时状态可能有变),耶稣、圣母玛利亚的壁画与伊斯兰的书法、标志共存一殿,拜占庭穹顶与阿拉伯元素奇妙融合。站在二层回廊,透过窗口眺望对峙的蓝色清真寺,千年的宗教碰撞仿佛在眼前上演。在土耳其这个每隔30年会有一场7级以上的地震国,近1500的建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其中有一根柱子虽然有点倾斜,仍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出来后来到了大巴扎集市(Grand Bazaar),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集市,有近550的历史。它采取全封闭式的设计,占地30万平方米,室内大约有65条街道,4400多家商店,每天接待的客人大约在25万人次以上。大巴扎集市的中央大街富丽堂皇,像棋盘一样分支出去的小街上颇具土耳其特色。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从世界各地运来的香料食品,到土耳其本地生产的挂毯珠宝,应有尽有,让人应接不暇,要想转完这家巨大的“百货公司”,没有个一天还真是不能尽赏其美。</p> <p class="ql-block">从大巴扎出来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明亮,照得蓝色清真寺的宣礼塔金光四射,庄严无比</p> <p class="ql-block">第三张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我和顾美女紧走几步去补背景为蓝色清真寺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上的景点可谓饕餮大餐的,我们的中式午晚餐时间比较临近,随后安排入住当地五星Pullman Istanbul Hotel。</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铂尔曼酒店的早餐品类非常多,可是我们的中国舌比较挑,所以很多只能看看。清晨,睡醒后的美女笑容很甜美</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来到帝国余晖,欣赏多玛巴切宫的奢华——紧邻海峡的多玛巴切新皇宫(Dolmabahçe Palace),奥斯曼帝国衰弱时最后的奢华见证。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风格,4.5万平方米的占地,285个房间,46个大厅,最令人咋舌的是重达4.5吨的巨型水晶吊灯。宫内严禁拍照,但宫外铁艺栅栏围墙外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浩渺和小花园的精致园艺以及大朵欧月等多彩花卉聊以弥补遗憾。</p> <p class="ql-block">欧亚动脉:博斯普鲁斯风情:中餐后我们乘坐游轮(阿里导游帮我们包了船),安全放心地航行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这条分隔欧亚、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战略水道。</p><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orus Strait)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是沟通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的一条狭窄水道,与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一起组成土耳其海峡(又叫黑海海峡),并将土耳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隔开的海峡。全长30千米。北面入海口最宽处3.7千米。深蓝海水起伏,海鸥翱翔,两岸清真寺、皇宫、古堡与现代别墅错落有致,欧亚大桥横跨两岸。前一分钟在亚洲,后一分钟已置身欧洲,地理切换的奇妙感难以言喻。远眺城市,近看海天,穿梭于文明交界点,深刻感受着土耳其连接东西的永恒命题。 </p> <p class="ql-block">导游阿里坐在游船顶层,给我们讲解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的建筑等</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位于土耳其西北部,坐标东经29°、北纬41°,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将土耳其国土分隔为亚洲与欧洲部分。其名称源自希腊神话中宙斯化身为牛渡海的传说(希腊语“牛渡”之意)。作为黑海沿岸国家通往地中海的唯一通道,该海峡自波斯帝国时期便是军事与商贸要冲,现存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古堡(如鲁梅利希萨勒城堡)印证了其历史防御价值。</p><p class="ql-block">自然与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海峡最宽处3.7千米,中央水深36.5-124米,存在黑海至马尔马拉海的表层急流与反向底层逆流,渔业资源丰富。两岸植被茂密,分布着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雅丽”(木造别墅)及拜占庭夏宫等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p><p class="ql-block">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建造的悬索桥,通常指1968年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建造的悬索桥,该桥又名欧亚大桥,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于1973年10月正式通车,是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并连结亚洲与欧洲两大陆的跨海大桥。</p><p class="ql-block">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大桥共有三座,分别于1973年、1988年、2016年通车。</p> <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30日,举世闻名的连接欧亚两洲的大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正式建成。大桥长1560米,宽33米,桥面可以并排行驶六辆汽车。这是一座吊桥,海峡两岸每边有一个“门”字形的桥塔,水中不设桥墩。整个桥身用两根粗大的钢索牵引,每根钢索由11300根5毫米的钢丝拧成,西岸的桥塔重6万吨,东岸的桥塔重五万吨。如果桥上停满汽车,西岸的桥塔就会向里倾斜86厘米,东岸的桥塔会向里倾斜90厘米。</p> <p class="ql-block">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后乘坐8人缆车(5分钟)登上皮埃尔·洛蒂山(Pierre Loti Hill),皮埃尔·洛蒂山( Pierre Loti Hill )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西北部的标志性观景山丘,以法国海军军官兼小说家皮埃尔·洛蒂命名,山顶可360度俯瞰金角湾全景,是拍摄日出和城市风光的首选地,与加拉塔并列为伊斯坦布尔两大最佳观景点。缆车登顶途中还能近距离欣赏海湾波澜壮阔的景色。山顶保留着他常光顾的皮埃尔·洛蒂咖啡馆 ,游客可体验原著中的土耳其咖啡文化。</p> <p class="ql-block">金角湾,(土耳其语:Haliç或Altın Boynuz;音译“哈利奇湾”),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从马尔马拉海伸入欧洲大陆,长约7公里。</p><p class="ql-block">它曾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港口的主要部分。现港口设施主要部分扩展至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这个角形的海湾将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又一分为二。金角湾在古代就是个重要的商业据点。金角湾及其两岸,则是伊斯坦布尔著名的观光景点。</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做为世界首屈一指的优良天然港口之一,曾经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和海洋运输活动集中于此。1453年,奥斯曼帝国以30万大军围困君士坦丁堡却久攻不下。其重要原因在于金角湾内设有拜占庭的海军基地,拜占庭人在今天加拉达(或译嘎啦它)大桥的位置拉起了一条坚固的铁链,封锁了进入金角湾的唯一通道。虽然奥斯曼军队完成了从陆路以及南面的马尔马拉海和东面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君士坦丁堡的三面包围,却始终无法完成四面包围的效果。奥斯曼人问计于拜占庭的盟友热那亚商人。当时这些商人正在金角湾北面的加拉达地区参与协防。奥斯曼人向他们行贿,并且应允城下之日热那亚人的商贸待遇从优。热那亚人背弃了拜占庭,却并不允许奥斯曼人公然从自己阵地的前面通过,而只能从阵地后面绕过。奥斯曼海军遂大量征集木板,涂以润滑的牛羊脂油,铺设为长达1.5公里的滑道,在夜色的掩护下,硬是将70艘战舰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拖上西岸,从陆地上沿滑道推进,翻越山丘,绕过海湾里的铁链下至金角湾水域,突然兵临城下。随后水陆并进,终于破城。</p><p class="ql-block">如今在落日余辉中染成一片金黄的海岸上,美丽的公园和滨海步道井然罗布。在金角湾附近的芬内尔(Fener)和巴拉特(Balat)周围,有很多拜占庭时代和奥斯曼时代的木造房子、教会、犹太教堂等等。</p><p class="ql-block">金角湾</p><p class="ql-block">金角湾上横架着三座大桥,从入海口上行分别是加拉达大桥、阿塔图尔克大桥和老加拉达大桥。大桥之间近海岸处,公园、绿地和滨海步道井然罗列。遥望海湾入海处,隐隐可见托普卡普老皇宫的身影。身后马路的对面就是古城名胜之一的新清真寺(耶尼清真寺),虽说是“新”清真寺,却也是建设于1567-1663年。在附近的芬内尔(Fener)和巴拉特(Balat),分散着很多拜占庭和奥斯曼时代的木屋,以及东正教会和犹太教堂。海湾对面,远远就能看到高耸的加拉达古塔。</p> <p class="ql-block">山顶还有土耳其特色的冰激凌杂耍式贩卖,令游人驻足欣赏,也不由得被营销,有200—350里拉不等的冰激凌,吃好后恍然大悟售价不菲,普通的冰激凌居然要40—70元人民币,因为掺进了良好的情绪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伊斯坦布尔两天的行程即将结束,历史宗教文化人文自然完美结合,给土耳其行程拉开了美好的帷幕</p> <p class="ql-block">在伊斯坦布尔尚能吃到中餐,后面行程,我们的中国胃要接受考验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