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篇:集结</p><p class="ql-block">怀着对先辈的崇敬与缅怀,以八路军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理事、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为活动总指挥,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张晓龙(开国大将张云逸长孙)、彭宇(彭德怀元帅侄孙)、宋京波(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子)、刘煜滨(开国上将刘亚楼之子)、李小荣(全国人大常委李一清之女)、李洪(开国少将李觉之女)特邀出席,《太行行》活动由12军后代发起倡议,12军后代武丽佳为总策化,并成立筹备组,由来自全国抗战将领后代、二野、三野、四野及各军系列后代倾情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太行行》活动于二0二五年五月九日在河北邯郸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太行行》活动,策划人和筹备组选择河北邯郸为活动的启点是经过多次论证的决策。邯郸地处晋冀鲁豫四省要冲,它是抗战的战略要冲,曾是边区政府的核心区域,其抗战实践辐射整个太行山脉。从涉县将军岭的忠魂安息地,到磁县冀南山底地道遗址,再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新中国首座大型革命烈士纪念地),这里形成了从牺牲到纪念、从历史到当下的完整叙事场域。选择邯郸为起点,既是对太行抗战地理原点的回归,更是对“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太行精神本源的追溯。邯郸这座深植红色基因的古城,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太行行”活动的起始点,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分量与精神象征。选择邯郸,既是对其作为华北抗战核心堡垒的深刻致敬,也是对这片土地上人民智慧与牺牲精神的永恒铭记。</p> <p class="ql-block">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太行行》活动邯郸展牌。</p> <p class="ql-block">筹备组编制的《太行行》手册,人手一份,详细记载了2020年5月9日至5月16日的活动安排。</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9日后代下榻的河北省邯郸市宾馆。</p> <p class="ql-block">邯郸市丛台夜景。</p> <p class="ql-block">《太行行》活动筹备组组成人员:闫宁、武丽佳、杨川和、吉金苏、尚振平、李进、陈朝生、张先荷、李晓申。</p> <p class="ql-block">活动的物品的按照每组的顺序名单发放。</p> <p class="ql-block">12军后代焦苏英和三野后代孙建荣在认真核对物品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12军后代《太行行》筹备组成员闫宁与来自浙江杭州的海军后代蒋苏海发放胸牌的场景,这次206人的胸牌筹备组精心查验并保证尽量不岀现差错。</p> <p class="ql-block">12军后代《太行行》筹备组成员李晓申(左一)、海军后代蒋苏海(中)、12军后代梅子。</p> <p class="ql-block">十二军后代王念华、焦苏英、吉金苏在查点物品。</p> <p class="ql-block">陆续来邯郸报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军后代。</p> <p class="ql-block">集合,等待出发。</p> <p class="ql-block">《太行行》活动现场主持人:步钢(八路军129师后代)</p> <p class="ql-block">《太行行》活动的场外主持人步钢(左一)与八路军后代杜小星(右一)在为活动的音箱设备作调试,杜小星负责本次《太行行》活动音响设备的全程服务工作。</p> <p class="ql-block">《太行行》摄影人:八路军后代黄兆阳</p><p class="ql-block">太行山上最美摄影人</p><p class="ql-block"> ——记《太行行》活动之摄影人</p><p class="ql-block">巍巍太行,山河壮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太行行》活动圆满结束。8天的活动,让参加活动的军后代们对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岁月有了更深沉的认识。在活动中,每到一处,每一张照片都留下了自己的美好的印记,但你是否观察到有几个特殊的身影,他们以镜头为笔,用光影作墨,记录着太行山的壮美与活动中的点点滴滴,他们就是《太行山》活动的太行山上最美摄影人。</p><p class="ql-block">活动中,他们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穿梭在每一个活动的地方,他们或蹲或站,或仰或望,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显得格外谨慎,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能展现太行山壮美与历史厚重的瞬间。5月9日下午,在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举行的盛大纪念仪式后,突然天空落下倾盆大雨,面对恶劣的天气,他们丝毫没有退缩,雨水模糊了镜头,却模糊不了他们的视线,打湿了相机,却浇不灭他们的热忱。他们并没有担心因镜头淋湿而心疼的设备的损坏,而是担心无法完成承载历史的重任。我看到了这些记录者最动人的姿态,凭借着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将活动每一段、每一刻都真实地记录下来。这些摄影者无论在八路军129师将军岭、还是在赤岸胜利广场、在武乡八路军太行山纪念馆、在左权十字岭纪念碑、在平定七亘大捷纪念碑、烈士墓、在固关长城、在娘子关、在百团大战纪念碑下,一张张照片装载着摄影人的艰辛,看到每一个人的照片的脸上充满了笑容,有时心疼地对他们简单地说句“辛苦了,谢谢!”,他们只是淡淡一笑说:“其实没有什么”。</p><p class="ql-block">回望太行山上的摄影人,他们实际上行走的是用光影书写着另一部“抗战史”,他们的镜头记录着当下,他们的镜头传承着未来!</p> <p class="ql-block">《太行行》摄影人:孙爱琴(太行军区后代)</p> <p class="ql-block">《太行行》摄影人:张小丰</p> <p class="ql-block">《太行行》摄影人:王珂(二野后代)</p> <p class="ql-block">《太行行》摄影人:范胜明</p> <p class="ql-block">《太行之歌》文艺晚会主持人:崔振栓、韩丽</p> 第二篇:传承与开启 <p class="ql-block">5月9日下午在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活动结束后,部分后代又冒着大雨来到邯郸市新舟桥红色国防教育基地,与那儿的老兵们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1969年底,解放军第27集团军奉命北上移防河北,其中81师驻防邯郸。新舟桥红色国防教育基地便由81师工兵营“舟桥连”而命名。</p><p class="ql-block">邯郸新舟桥红色国防教育基地顾问、原邯郸市公安局政治主任郝成年介绍了三位老英雄感人的故事,并感谢三位老英雄和来宾的关注和指导。</p><p class="ql-block">总指挥陈人康表示,邯郸新舟桥红色国防教育基地成立以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和国防教育资源,对年轻一代强化国防意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提高全民国防教育意识和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时下,国家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意义重大深远。</p><p class="ql-block">三位老兵的事迹:</p><p class="ql-block"> 杜士林:1926年9月出生于峰峰矿区大社镇牛儿庄村,1937年在河北磁县加入八路军129师,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浴血奋战。1947年8月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冲锋陷阵。因战斗负伤致残,1947年退伍,回到家乡峰峰牛儿庄村务农。2015年和2019年分别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已百岁高龄的杜士林老英雄仍坚持下地干活数小时,保持着旺盛的精神和向上的劲头,展现了一位老革命的高尚情操和老八路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李文廷(1925-- )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省涉县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二野,六纵队十八旅五十二团三营九连当战士。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当部队走到顺铺时,有国民党军一个团在那里把守。师部把消灭该团的战斗任务交给李文廷所在团。在城墙坚固,易守难攻,敌人有重武器的不利情况下,刘团长带领他英勇顽强,冲锋在前。他与班长首先打进城内,一小时内敌人全部被消灭。李文廷荣立二等功。后随刘邓大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徐州战役,打到大西南。在高洪铺一次剿匪战斗中,团长正指挥战斗,一颗子弹飞过来,他冲上去保护了团长,又荣立三等功。1950年,他调到三十四师司令部,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p><p class="ql-block">一等功臣吴洪甫1941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槐窝村人,1959年参军,在部队曾与战友携手两次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所在部队被军委授予“模范地空导弹营”。1964年7月,吴洪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63年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个人一等功。1965年退伍后曾在邯郸马头电厂工作,后来回广宗县老家。2019年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和“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p> <p class="ql-block">杨川和、杜小星、程向东向三位老兵献花。</p> <p class="ql-block">我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之子刘煜滨向大家介绍了当年父亲刘亚楼上将战地指挥和英雄营击落敌高空侦察机的情景,并与吴洪甫合影留念,再现两代军人的精神传承。</p> <p class="ql-block">武丽佳、李晓申、翟爱民、李燕荣四人的父亲都曾在解放战争中是6纵18旅52团的,得知李文廷老人也是六纵18旅52团三营,四人将父亲的照片送给了他,并与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等功臣吴洪甫1941年出生,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槐窝村人,1959年参军,在部队曾与战友携手两次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所在部队被军委授予“模范地空导弹营”。1964年7月,吴洪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63年被中央军委,国防部授予个人一等功。1965年退伍后曾在邯郸马头电厂工作,后来回广宗县老家。2019年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和“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他为大家讲述当年参加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的战斗经历,使大家受到一次深刻的国防教育。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加强国防教育势在必行。</p> <p class="ql-block">宋任穷家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吴洪浦村住过,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子宋京波与一等功臣吴洪甫亲切交流前辈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5月9日晚,206位军后代聚集在邯郸宾馆,总指挥陈人康宣布2025年《太行行》活动开启。筹备组组长,本次活动的策划人、12军后代武丽佳代表筹备组讲话,回顾了本次活动的筹备情况和对后代为捐赠作了表扬。会上由12军后代尚振平、二野后代马春香、"小推车精神"传承者罗锋、三野后代贺巍分别讲了话。策划人武丽佳将自己编辑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志愿军女兵风采》一书捐赠给邯郸新舟桥红色国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武丽佳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说:</p><p class="ql-block"> 本次《太行行》承载着无数的期待与沉甸甸的责任,筹备组的全体成员深知这份责任的重大,数月间全身心地投入,每件事筹备组都亲力亲为,尽管我们没有经验,但凭借着满腔热忱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力求将活动办得成功且有意义。也有像李忠良(李珍烈土后代)等后代对活动的支持。还要感谢邯郸新舟桥红色教育基地的志愿者服务团,为我们提供了热情的接站服务。</p> <p class="ql-block">武丽佳将自己编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志愿军女兵风采》捐赠给邯郸新舟桥红色国防教育基地,并教育年轻人要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十二军后代尚振平先生(太行行筹备成员)讲话。</p> <p class="ql-block">"小推车精神"传承人罗烽讲述他如何创造解决基层法律事务的有效方法。</p> <p class="ql-block">三野后代贺巍讲述父辈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红旗飘扬在太行山上(一、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在邯郸烈士陵园。这里,是无数英雄烈士长眠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不朽的英魂。</p><p class="ql-block">陵园的大门巍峨耸立,门楣上“邯郸烈士陵园”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陵园,一条宽阔的甬道笔直延伸,两旁的松柏苍翠挺拔,甬道尽头,一座高大的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碑身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p><p class="ql-block">军后代们每人手持鲜花,神情肃穆,手捧着精心制作的花圈,缓缓走向烈士墓区,将花圈轻轻放在墓碑前。那一刻,而我的心中满是感慨,儿时父亲带我们回老家——邯郸峰峰矿区和村杜庄,父亲他专门来看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们。父亲啊,您的女儿今天再次来到您曾经来过的地方,我不禁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陵园的上空,一列列红旗,迎风飘扬。那鲜艳的红色,如同烈士们的热血,永远燃烧在这片土地上。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先烈们的不朽精神。它飘扬在太行山上,飘扬在邯郸的上空,也飘扬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这红旗,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它象征着胜利、象征着希望、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我站在邯郸烈士陵园,望着那飘扬的红旗,心中满是感慨。先辈们用生命为我们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怎能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p> <p class="ql-block">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致辞</p><p class="ql-block"> 陈人康</p><p class="ql-block"> (2025 年 5 月 10 日 邯郸)</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p><p class="ql-block">春归大地,这里松柏苍翠,草坪葱郁,鲜花争妍</p><p class="ql-block">竞秀。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仿佛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向人们深情讲述着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民族英雄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这些抗战将士后代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河北邯郸,走进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这里,我们得以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缅怀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伟大英雄先烈们。</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80 前的今天,经过长达 14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以不屈的意志和巨大的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书写了人类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篇章。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是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与自由。在长达 14 年的抗日战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奋勇抵抗日寇的侵略。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救国热血,最终铸就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平了道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从 1937 年冬开始创建,到1948 年 8 月与晋察冀边区合并,有着 11 年光辉战斗的历史。晋冀鲁豫根据地,这片位于华北心脏地带的抗日战场,不仅是八路军的重要战略支点,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从 1937 年创建至抗战胜利,这片根据地经历了从开辟到壮大的艰难历程,在战略上与友邻各抗日根据地唇齿相依,相互呼应,成为全国 7 个较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到抗日战争胜利时,拥有县城 80 余座,面积 18 万余平方千米,人口 2400 余万,军队近 30 万人,民兵近 40 万人,最终成为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 42 万余人。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纪念那些在抗战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先烈们,党和国家在河北邯郸建成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 200 余名革命烈士,他们是为国捐躯的优秀指挥员和战斗英雄,他们的英灵安息在这片松柏苍翠、葱郁草坪之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区,占地 21.3 万平方米,1950 年 10 月建成,安葬着左权将军等 203位革命烈士,其中 56 位被列入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在民族危亡时刻,英烈们用血肉之躯并肩御侮,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每一座巍然耸立的纪念碑,都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艰辛,也见证了新中国腾飞与富强的历程。先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信念,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以及不畏强暴、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英烈,更是为了传承那份不朽的精神,让和平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驱散黑暗、进步替代倒退的胜利。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构建持久和平的世界而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英烈千古,浩气长存。英雄先烈们永远活在我们</p><p class="ql-block">的记忆中,一代一代的革命后来人永远活在他们的事业中。晋冀鲁豫大地上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奋斗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世界反法西斯的和平正义事业万岁!</p> <p class="ql-block">红旗飘扬在太行山上(二、晋冀鲁豫边区纪念馆、涉县一二九师司令部将军岭)</p><p class="ql-block">邯郸涉县赤岸村,曾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驻地,刘伯承、邓小平等将领在此指挥千军万马,领导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回首往昔,红旗在太行山上高高飘扬,它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的热血与牺牲,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在涉县的那些艰苦岁月里,129 师的将士们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并肩作战。他们穿梭于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间,与敌人展开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从神头岭伏击战的出奇制胜,到七亘村战斗的巧妙回师,再到长生口阻击战的英勇顽强,129师的将士们用智慧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保卫了祖国的山河。他们以太行山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这面红旗,始终飘扬在 129 师的上空,它激励着每一位将士奋勇向前。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军旅,“三千壮士入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他们舍生忘死,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运筹帷幄,带领着 129 师的将士们在敌人的包围圈中纵横驰骋,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那红旗,是希望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它让在黑暗中挣扎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未来。如今,80 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面红旗依然在我们心中高高飘扬。</p> <p class="ql-block">赤岸追思——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缅怀抗战英烈</p><p class="ql-block"> 武丽佳(太行军区后代)</p><p class="ql-block">肃立太行,山河静默。涉县赤岸村的青砖灰瓦浸润着八十载烽火记忆,129师司令部旧址前,刘伯承、邓小平将军的铜像巍然矗立,目光如炬穿透时空,将我们的思绪带回那血火淬炼的岁月。</p><p class="ql-block">脚下这片热土曾燃烧着民族觉醒的火种。1940年寒冬,刘邓大军在此扎下抗战中枢,清漳河畔的运筹帷幄化作百团大战的雷霆怒吼。将军岭上回荡着"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铮铮誓言,响堂铺伏击战的捷报刻进太行岩壁,神头岭歼敌的壮举铸成血色丰碑。十万将士以草鞋丈量山河,用小米加步枪的坚韧,在华北大地编织出令日寇胆寒的游击天网。</p><p class="ql-block">仰望雕像,仿佛看见赤岸村深夜不熄的油灯下,将军们在地图前推演战局的剪影;听见抗战母亲推着石磨为前线碾粮的吱呀声;触到识字班少女缝制千层底布鞋时浸透布纹的泪与汗。这里每一块砖石都铭记着"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传奇,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永恒根系。</p><p class="ql-block">清漳河水奔流不息,带不走赤岸红星的璀璨光芒。当新时代的朝阳映照将军铜像,我们以心香祭英魂:这盛世,如您所愿。昔日的战壕已化作万亩良田,弹痕斑驳的指挥部正讲述着初心如磐的史诗。今日中国青年接过精神火种,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的"新战场"赓续太行风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未改,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魄犹存。</p><p class="ql-block">丰碑不语,浩气长存。让我们以冲锋的姿态告慰英灵,您以热血守护的山河,我们必用奋斗使之永远巍峨!</p> <p class="ql-block">巍巍太行,山高水长,烽火岁月,英雄不朽。</p><p class="ql-block">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太行,如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为民族解放开辟了新的战场。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跨越千山万水,历经枪林弹雨,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如今,后代们虽已年过六十,但心中对先辈的敬仰之情丝毫未减。那菊花洁白如雪,象征着先辈们的高洁品格,那步伐,沉稳有力,承载着后人的缅怀与传承。</p><p class="ql-block">当12军后代程向东来到刘邓大军纪念地,他缓缓举起手中的菊花,深深鞠躬,然后将菊花轻轻献上。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刘邓大军在太行山中英勇作战的身影,听到了他们为民族解放而呐喊的回声。菊花的芬芳在空气中弥漫,那是对英雄的祭奠,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河北武安晋冀鲁豫边区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红旗飘扬在太行山上(三、武乡太行山八路军纪念馆将军雕像群)</p><p class="ql-block">武乡,这座被誉为“八路军故乡”的小城,见证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静静地矗立在这里,宛如一座历史的丰碑,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忠诚。馆内陈列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幅照片,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p><p class="ql-block">站在太行山上,仰望那飘扬的红旗,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那些英勇的八路军战士们,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如同太行山的巍峨,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就是我们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馆外,红旗仍在风中猎猎作响。此时此刻,当红旗在11位将军雕像上空飘扬,我们对将军们的敬仰是那么的深沉。望着那飘扬的红旗,心中满是感慨,我想,精神固然是不死的,但红旗之所以红,终究是先烈的血染成的。而今人站在红旗下,唱着激昂的歌,举着鲜红的旗,心中感佩之余,可曾记得那血的颜色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红旗飘扬在太行山上(五、左权十字岭突围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在太行最险峻的十字岭上,左权十字岭八路军纪念馆巍然屹立,一面面红旗猎猎作响,刺破长空。这里是英雄血沃的热土。红旗拂过陡峭山崖,仿佛重现1942年那个悲壮的五月,烽烟蔽日,将军陨落,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十字岭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左权将军的英勇事迹,如同太行山的巍峨,屹立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这抹红浸染着左权将军的热血,凝聚着太行儿女的忠魂。它飘扬在纪念馆之巅,如一座无言的丰碑,昭示着信仰的代价,更宣告着精神的永生。山河肃立,红旗为证,十字岭的英魂,永佑中华!</p><p class="ql-block">仰望十字岭,断崖千仞。红旗飘扬在将军殉国的山岭,这旗帜是穿越时空的凝望,向历史致敬,向牺牲者致哀,向不屈的精神致意!它告诉每一个驻足仰望的人,十字岭的记忆,是民族气节的刻度,这抹红,是永不熄灭的信仰之火,在太行的山上,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兄弟姐妹们:</p><p class="ql-block">此刻站上十字岭,我们凝望的不只是丰碑,更是左权将军用生命铸就的精神长城。1942年5月25日,年仅37岁的左权将军率部死守,以血肉为盾掩护同胞突围,将忠魂永驻太行。</p><p class="ql-block">作为英雄血脉的传承者,我们承诺:要让左权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左权县因他易名,而我们的誓言将永远回响在漳河两岸!我们已踏上这片热土,让忠诚与信仰的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郭庆红</p> <p class="ql-block">红旗飘扬在太行山上(六、左权将军雕像广场)</p><p class="ql-block">巍巍太行,浩气长存。在左权将军广场,那面鲜艳的红旗,正迎着山风,在将军雕像的上空猎猎招展!</p><p class="ql-block">它拂过将军坚毅的目光,仿佛在回应他未竟的壮志,它辉映着青铜的荣光,将英雄的身影衬托得更加伟岸。这旗帜,是将军热血浸染的颜色,是八路军铁骨铮铮的象征。</p><p class="ql-block">红旗之下,将军的雕像岿然屹立,目光如炬,望向他曾誓死守护的山河。仰望这一刻,时空在此凝固,将军的英魂从未远去,他化作了太行的脊梁,而那飞扬的红旗,就是人民心中不灭的信仰之火,世代相传,生生不息!肃穆的雕像与飘扬的红旗在将军身旁舞动,仿佛是历史的回响在向他诉说:您看,这盛世,如您所愿!青铜铸就的将军,身姿挺拔,目光穿越时空,守护着这片他</p><p class="ql-block">这抹红,是献给将军最深情的礼赞,是民族精神的接力棒。它告诉每一位驻足的人,将军的信念,从未褪色;将军的守护,从未离开。红旗与雕像并肩,就是一部无声的史诗——英雄不朽,精神永恒。</p><p class="ql-block">雕像如丰碑,铭刻着将军的智慧、勇气与忠诚,红旗如号角,召唤着后来者的铭记、传承与奋进。仰望这红与青铜的交响,我们听见历史的回声,将军的精神,就是指引我们前行最明亮的坐标!这飘扬的红,是太行的脉搏,是民族的精魂,在左权将军深情的凝望中,永远激荡!红旗飘扬,英雄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红旗飘扬在太行山上(七、七亘大捷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七亘大捷纪念碑静静矗立在七亘村的山冈之上,碑身巍峨,直插云霄。碑上铭刻着“七亘大捷”的字样,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当红旗在纪念碑上空飘扬,那是一种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缅怀。</p><p class="ql-block">站在七亘大捷纪念碑前,仰望那飘扬的红旗,我们仿佛听到历史的回响。八路军战士们在太行山上与敌人浴血奋战,他们不畏艰难险阻,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太行山的巍峨,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在英雄的墓碑前,后代们为烈士们敬酒,那是怎样的心情和感受呢?那泪水流在脸上,疼在心尖……</p><p class="ql-block">红旗猎猎,傲立太行!看!那抹鲜红, 在太行的千仞绝壁间猎猎作响,在七亘大捷的丰碑旁迎风招展。它浸染着先辈的热血与荣光,承载着不屈的意志与胜利的号角,太行风骨,红旗为证,永远在这英雄的土地上,高高飘扬!</p> <p class="ql-block"> 太行分区五分区后代武丽佳致辞</p><p class="ql-block">站在这片浸透热血的七亘山崖,花岗岩丰碑如永不卷刃的刺刀,定格着1937年10月的传奇战例——刘伯承元帅两战七亘,三日双捷,至今是国防大学的活教材。</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些革命后代,沿着先辈的足迹而来。脚下的弹坑是起伏的节奏,山间苍翠是他们的身影。当年草鞋踏出的胜利之路,今天正等待我们用新时代脚步重新丈量!</p><p class="ql-block">接过父辈的行军水壶,我们在此立誓:冲锋号角永远回荡在血脉里!敢打必胜的精神必将薪火相传!</p> <p class="ql-block">红旗飘扬在太行山上(八、百团大战纪念馆、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攀上狮脑山的脊梁,刺破云天的丰碑是您永恒的锋芒。 1940年的烽火在此刻凝固——</p><p class="ql-block">105个团的雷霆撕碎“囚笼”,40万军民的血骨铺就长路, 正太铁轨在烈火中扭曲,娘子关的号角响彻星河。 红旗漫卷处,山河重振, 看啊!那抹殷红浸透七昼夜血雨—— 是陈锡联麾下将士死守狮脑山的弹痕, 是磨河滩十七勇士横渡洪流的战旗; 是聂荣臻怀中日本孤儿的暖襁; 更是今日镌刻着4860英名的石壁,在晨曦中灼灼如炬。</p><p class="ql-block">红旗之下,皆是丰碑,当您仰望这直插云天的利刃, 听见了吗? 227米下,4800颗心跳正随红旗鼓动; 2274次战役的雷鸣,已熔进新时代的钟声里。 且让红旗永扬! </p> <p class="ql-block"> 铭记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凝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陈人康</p><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5日,阳泉市狮脑山)</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来到阳泉市狮脑山,肃立在着高大的英雄纪念碑前,隆重纪念百团大战胜利85周年,深切缅怀在这场伟大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追忆那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p><p class="ql-block">80多年前,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我大好河山,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抗日民众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与日寇浴血拼杀,谱写了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历史上无比壮丽的光辉诗篇。</p><p class="ql-block">我们面前的这座 40米高的百团大战纪念主碑,形如刺刀,刚强坚毅,巍峨高耸,直插云雪。回想起当年在这里打响的百团大战,中国军人的血性刚毅,正如一把刺刀狠狠地刺向侵略者的胸膛。</p><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是彰显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战役。1940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扫荡”和“囚笼政策”,企图困死饿死抗日军民。面对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毅然发动在敌后战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极大振奋全国军民抗战必胜信心的战役。八路军集中 100 多个团的兵力,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攻击。历时数月,毙伤日军 2 万余人,伪军 5000 余人,破坏铁路 470 余公里、公路 1500 余公里,摧毁桥梁、隧道、车站等 260余处,摧毁日军大小据点 2900 多个,收复县城 40 余座,,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嚣张气焰,打破了日军封锁,粉碎了其“以战养战”的企图,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希望所在。百团大战,是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伟大战役。在敌强我弱、装备落后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英雄赞歌,气壮山河,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百团大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胜利,是八路军和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并肩奋战的伟大胜利。它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迟滞了日军南进的步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朱德总司令指出,“百团大战是具有全国性的战略意义的伟大战役,它加强了同胞的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的团结,使敌人困难实现其威胁利诱之阴谋。”彭德怀副总司令指出,“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英雄业绩烈士血,可歌可泣壮诗篇!</p><p class="ql-block">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百团大战中体现出的爱国主</p><p class="ql-block">义精神。面对外敌入侵,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我们要把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百团大战中体现出的民族团结精神。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我们要始终坚持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百团大战中体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克服重重困难,英勇作战。我们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站在百团大战的纪念碑前,我们仿佛依稀还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依稀还能看到八路军战士奋勇杀敌的英勇身影。他们的奋斗牺牲,为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p><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的硝烟已然散尽,迈向民族复兴的征程</p><p class="ql-block">一往无前。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民族复兴征程上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让我们铭记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百团大战丰碑千秋永驻,百团大战精神光辉不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英雄先烈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和平正义事业万岁!</p> <p class="ql-block">第四篇:后记——感言</p> <p class="ql-block">激情飞扬的红五月活动虽然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活动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在时光里凝成了璀璨的记忆,活动带给我们的激情和感动,带给我们后代空前的团结和成长,这场活动是我们不可估量的无价之宝!</p><p class="ql-block">活动的成功举办,筹备组向后代、向社会交出了一份认可的答卷,同时也为后续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将要通过这次活动迸发出的精神财富化作红色传承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武丽佳感言:</p><p class="ql-block">在太行山脉的壮美画卷中,太行行红色记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总策划人与筹备组的一员,我深感荣幸与自豪。作为这次活动的总策划与筹备者,我怀着敬畏之心,与来自五湖四海的 206 位军后代共同踏上我们走过父辈战斗过的热土,聆听烽火岁月的故事。我们一同走进纪念馆,凝视着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仿佛就在眼前重现,他们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和每个人心灵,我体会到了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我们走过父辈战斗过的热土,在纪念碑前默然肃立,在史料馆里热泪盈眶,在英雄的墓碑前、在烈士墓前,那深深的一鞠躬满眼的泪水是后辈对先辈最庄严的承诺。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精神的传承。这场活动虽已落幕,但我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太行精神,薪火相传,红色记忆,永志不忘。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将这份感动化作前行的力量,让信仰之光,照亮未来! </p><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也让我收获满满。特别是要感谢将军后代们的特邀出席,给这次《太行行》活动增添了动力,使活动更加精采。在筹备过程中,我本人和筹备组的成员们也遇到了各种挑战,从活动策划、人员组织到场地安排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考量。但在各方的支持与团队的协作下,我们成功克服了困难,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让我在组织协调能力上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升。与军后代们朝夕相处的日子,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红色传承的力量。他们对革命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对先辈精神的敬仰,让我看到了希望与未来。我们共同在太行山上许下承诺,要将红色记忆永远铭记在心,传承先辈精神,让红色之火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注:美篇中的照片均出自《太行行》摄影组,本次活动摄影组的成员拍摄的照片具多,但限于美篇篇幅因素,尚有许多不能一一编入,望大家多包函了。</p><p class="ql-block">美篇中的感言来源于参加《太行行》活动后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