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文:严国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20974</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8日下午,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黄山厅,由上海老干部金秋文学社组织,一场充满智慧与诗意的文学盛宴拉开帷幕。这是首次由上海作家协会推荐,资深媒体人、知名作家朱全弟开讲散文创作之道,为文学社成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散文创作讲座”,带领大家一同走进散文那绚丽多彩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讲座后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朱全弟的身份有一大串(百度可查)。他是新民晚报的资深媒体人,在新闻领域深耕多年,用敏锐的视角和生花妙笔记录下无数精彩瞬间;同时,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文学创作的殿堂中,凭借着多部优秀作品占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朱全弟生活照)</p> <p class="ql-block"> 朱全弟从报告文学集《第四个领域》,到散文集《男人之歌》,再到纪实和散文选《从上海到洛杉矶》《怀旧苏州河》,每一部作品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才华。他的纪实小说《上海S.C总部在波士顿》更是在《萌芽》发表后,被《小说选刊》选载,并荣获1987年度萌芽文学奖,报告文学和散文也多次在各种文学期刊和报纸上获奖。如此斐然的成就,让这场讲座自开始便备受期待。</p> <p class="ql-block"> 讲座伊始,朱全弟抛出了一个基础却深刻的问题:“什么是散文?”他用独特的视角解读道,散文看似“散”,能将天南地北、古往今来的事物信手拈来,题材多样、表达灵活,甚至可以“离经叛道”,但再“散”也必须有“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讲座一角)</p> <p class="ql-block"> 朱全弟将“散文”二字拆解,认为“散”是形容词,“文”才是关键所在。他着重强调,散文必须要有主题和思想,就像秦牧、杨朔、刘白羽等散文大家,以及艾青、郭小川、贺敬之等诗人的作品,它们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启蒙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而主题和思想就是作品的灵魂,丢了灵魂,文章也就失去了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讲座一角)</p> <p class="ql-block"> 接着,朱全弟深入讲解散文创作的要点。在谈到散文的“预设”时,他形象地将文章比作老式乡间房屋。主题如同那根横贯屋子的大梁,至关重要,建房上大梁要办酒庆贺,写文章确立主题则是重中之重;例证和引据就像支撑大梁的柱子,不能过多过杂,否则会让读者迷失其中。他还以写诗朋友的作品为例,生动地说明过于跳跃繁杂的表达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p> <p class="ql-block">(讲座一角)</p> <p class="ql-block"> 对于文章开头这个让许多写作者头疼的难题,朱全弟结合自己20多年的新闻报道经验,分享了实用的技巧。他指出,新闻导语与散文开头有相通之处,常见的开头手法有将主题表达前置、把结尾放在开头、选取文中精彩部分开篇等。同时,他以叶辛老师在“夜光杯”发表的文章为例,展示了平铺直叙式开头的简洁之美,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不同开头方式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讲座一角)</p> <p class="ql-block"> 在文采和句子方面,朱全弟将文采比作储蓄,强调文学修养的积累至关重要。他说,散文的大梁能否架设得牢固美观,全靠句子这一根根“柱子”支撑。好的句子要文字通畅、明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用词搭配既要巧妙又要响亮。</p> <p class="ql-block">(讲座一角)</p> <p class="ql-block"> 最后,朱全弟鼓励大家要更加热爱生活。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饭桌上的闲谈、生活中的趣事,甚至一句不经意的金句,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他以艾青喝酒时说的“啤酒喝多了,啤酒也是有脾气的”为例,生动地展示了生活中的智慧如何转化为文章中的警句。</p> <p class="ql-block">(讲座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场讲座中,朱全弟用丰富的阅历、生动的比喻和实用的经验,为上海老干部金秋文学社的成员们打开了散文创作的新视野。他的讲解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让在场的每一位文学爱好者都沉浸其中,收获满满。相信在这场文学盛宴之后,金秋文学社的社员们的笔下会出现更多充满思想与文采的优秀散文作品,让文学之花在金秋文学社绚烂绽放。</p> <p class="ql-block">本场讲座由上海老干部金秋文学社副社长兼文学社编委会执行主编陈敬标主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