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邀好友老宋夫妇,再临秘境大瓦山,首访是2009,二访2021,三访2023,时隔了两年,今卷土重来也。问 ,瓦山多大一地儿,值得来这么多次?答曰物有所值。</p> <p class="ql-block">大瓦山位于位于四川省乐山金口河永胜乡,毗邻汉源、洪雅县 ,总面积四、五百平方公里,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也是历史遗迹保存地。在此偌大的景区内,有诸多各种类型的景观, 诸如 1)大瓦山湿地公园(大、小天池,瓦山坪、瓦山顶、鱼池、高粱池、鹿儿坪等);2)蓑衣岭和岩窝沟抗战公路遗址;3)解放军铁道兵博物馆(金<span style="font-size:18px;">口河大峡谷国家公园);4) 大渡河大峡谷左岸观景长廊( </span>古路村/悬崖村);5)白熊沟。</p> <p class="ql-block">大天池</p> <p class="ql-block">小天池</p> <p class="ql-block">鹿儿坪</p> <p class="ql-block">高粱池</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风景如画,“绿”是大瓦山森林公园的主基调,每年能到这里来换换空气,舒张一下肺泡,是人生莫大之幸事。</p> <p class="ql-block">顺着小路朝上爬,接近山顶时,能看到山花烂漫,能观景云腾雾升,可运气不会是永远那么好,有时会有阴雨绵绵,大雾锁关。</p> <p class="ql-block">蓑衣岭垭口附近没有了铺装路面,车轮得在临崖路上的水坑和石块间跳舞,开得好辛苦。可这正好应景, 苦不苦,想想当年抗战路。</p> <p class="ql-block">1940年,中国抗战进入吃紧阶段,日寇断我供给线,后滇缅公路修成,外援抗战物资入云南后进入内地有路两条,一般人都较为熟悉贵州晴隆的24道拐抗战公路, 第二条抗战公路则为乐西公路(乐山-西昌),而蓑衣岭当年就是乐西公路之要冲。</p> <p class="ql-block">看着民工们沉重的背影,勾起了我们对当年金戈铁马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乐西公路全长525公里,于1939年八月开工兴建,历时18个月,近三十万人参建,死伤二万余,蓑衣嶺段(包括<span style="font-size:18px;">险峻工程岩窝沟)为</span>全线最艰苦段,死伤近三千多人,有资料说岩窝沟工地最黑暗日是晨出工二百余,徬晚收工仅18人生还!</p> <p class="ql-block">山顶至今留有“褴褛开疆碑”,为著名建筑师,时任中华民国交通公路总管理处处长兼乐西公路施工总队长赵祖康先生所题,现敬录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蓑衣岭当川康来往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赴,期月之间,开凿工竣,蚕虫鸟道,顿成康庄。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其湮没,爱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岩窝沟险道,如今开车过都战战兢兢。乐西抗战公路无愧是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抗战血路,有血性的中国男儿当牢记之。</p> <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就在瓦山脚下,大渡河旁,有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博物馆。如今,这只部队已被解散,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已载入史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做了一件全世界都认为是不可能办成的事情, 在极其复杂的地形条件下, 在大、小凉山地区架桥穿洞,修成了成昆铁路线, 使得天塹成为通途。 我们作为当年在成昆沿线上山下乡的知青,对他们的贡献始终铭记于心。他们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的前辈---蓑衣岭上那些褴褛劳工,最好的诠释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和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地址就在关村坝火车站上面,俯瞰金口河大峡谷中国最美水上公路。</p> <p class="ql-block">从蓑衣岭到岩窝沟之间有一个永利村,从这里左拐,进入一条极窄的蜿蜒乡道,沿此道前行16公里 ,就可到达我们此次<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瓦山再访</span>的目的地--大渡河大峡谷左岸观景长廊的索道站。</p> <p class="ql-block">好在路面是硬化了的。 这条路上,俩小车相遇都得提前找地儿礼让,对面碰见大车就是无解。我们就跟在一卡车后面磨了好久,幸好这大车司机很讲武德,到宽处就立马靠边让了我们,感激有加。</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的这条线是大峡谷左岸产业环线, 是大峡谷的观景长廊,直通马坪村二道索道站,峡谷景色壮观, 这可能是大渡河峡谷最好的观景角度了。</p> <p class="ql-block">蓝色箭头之下就是二道坪索道站机房。</p> <p class="ql-block">这是悬崖对面古路村的斑鸠咀索道站。</p> <p class="ql-block">缆车费不菲,单程50元,来回80,不过五分钟的时间,就关山飞渡了。缆车费虽然挺贵,但考虑到老少边穷地区,再贵也得支持,是不是? 这条跨度760米的索道始建于2016年,悬空高度约1000米,双线复式架空索道,汉源县政府投资2340万元,两年后竣工。 一桥飛架南北, 天塹变通途!现在古路村不再是孤岛 ,村民进出多了一条路(缆车对本村村民不收费)。</p> <p class="ql-block">在索道修成之前,古路村村民怎么出行啊?全靠双腿爬山越岭。下面有几张从缆车里拍的俯瞰图能帮你理解一二。</p> <p class="ql-block">标注在大渡河边的,最下面的红箭头是起爬点。上面的红箭头是第一段拔高。第一段爬高纯系悬崖陡坡,部分路段还钻隧洞。到达崖头之后,坡度稍有缓,沿小路继续(参考蓝色线条),最终又来到另一悬崖陡坡前,还有隧洞要钻!我的天菩萨!</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段陡爬。</p> <p class="ql-block">第二段陡爬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第二段陡坡结束之后,右绕过第三陡坡,继续上爬,到达斑鸠咀索道站高度。</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知体力无法胜任,故而选择了缆车 ,但即使如此,过去后还得徒步40分钟上坡路才能到达村庄。无奈何,各自花10元搭摩的进村,还慕名去爬了所谓的天梯。</p> <p class="ql-block">事后有后悔 ,不值当,上面什么也没有, 只可能是当地人上山耕种时走的山路。真正的天梯可能曾经在下面的悬崖绝壁上,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成昆铁路时,时任汉源县皇木区委书记的彭玉祥把古路村村民出行困难向修建铁路的领导做了介绍, 得到了铁路部门的积极回应,派出施工单位,特地焊接了一条长100多米的轨道钢悬梯,镶嵌在悬崖岩石缝内,两边做了扶手,称为“古路天梯”,现在的古路村大概就因此得名吧(不过偶认为“悬崖村”才名至实归哟)。我们今天爬的所谓“天梯”大概也是为了顺应旅游者想亲临险境的热望,临时征用来应景的吧?</p> <p class="ql-block">不过,因为天梯位置远高于古路村本身,在上面,把我们的“今生往事”看了个明明白白。下图红圈内是我们停车处,后面那条天路标明我们今天从何而来,明天将从何而归了。最下边临崖是索道站。</p> <p class="ql-block">古路村里也没有更多可瞧的,除了一个村史博物馆,还有一个观景台。 村史博物馆里的材料弘扬了村民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正能量的东西。这里的党支部很得力,带领村民创收致富,村里满是核桃树和花椒等经济作物就是有力的例证。</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倒是不错,面积有140平方米左右, 悬崖凌空,从这里可以俯瞰大渡河大峡谷全景。古路村三面临崖,前面是大渡河峡谷,大河对面是甘洛的高山绝壁, 村儿左边有白熊沟, 右边有老厂沟。顺大渡河峡谷朝右鸟瞰,可见瀑布沟水库的大坝,和横亘于河面的飞水涯大桥, 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五点半之前我们赶回到斑鸠咀索道站,错过了这最后的一班 ,今晚就得披星戴月古路村了。回到对岸二道坪,我们就地扎营于第二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停车场正对着雄伟的大山,风景壮丽。坐在休闲椅上闲聊,观山,看照片,出门在外,一路风与尘,难得有此闲暇。“我问青山何时老,青山问我几时闲?” 充分发挥想象力,老宋家魏老师居然从对面大山里发现了一个“观音”像和两个京剧脸谱,看官仔细了,能瞧出来吗?</p> <p class="ql-block">晚饭老宋主厨,吃的是跑山鸡丁和卤肉炒青椒,还有番茄鸡蛋汤,反正跟着老宋走,吃喝不用愁。我们俩车都是新能源插混,取电不要太方便。</p> <p class="ql-block">翌日晨早起,散步,早饭,其间向当地一大姐求购了一大窝韭菜(带土基),准备回家栽种。之后踏上返程,本应原路返回至永利村,再下行至皇木镇,走乌斯河方向(下图中黄色线条),不料误入歧途,在导航和当地人的撮合下,开上了一条险道(蓝色线条)。此路直朝下杀入深壑,回头弯似剪刀叉,休想一把盘子就甩过去,得反复调整车姿。路奇窄,途中为了会车,倒退了五 、六十米,好在路面是硬化了的。这条路虽然距离上近了十余公里,但实际耗时远多于原路,不建议走。不知道此路啥名字,反正是穿了老厂沟,或者深溪沟的那条吧,最后是从长河坝火车站下面钻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路况险如此,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就在钻出大山沟,上到大路之前,遇一瀑布,秀色可餐的那种。</p> <p class="ql-block">最终是从这个隧洞里钻出来的,洞口大书“深溪沟交通隧洞”,个人猜想这可能是当年修成昆线时的施工场地。</p> <p class="ql-block">洞口正对着大渡河,出洞左拐 ,沿河边公路行。河对岸的水库隧洞正在放水,浪子激起老高 ,白浪汹涌澎拜。我们开车缓缓经过时,坐副驾的老婆开着窗,用手机拍照呢。一个巨浪扑了上来,车里的人还没反应过来,第二个巨浪又砸了进来,瞬间半边车都进水了,老婆淋成了落汤鸡,<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头湿到袜子 ,完全坐在了一汪水中。“哈哈”,她不嗔反喜,为大渡河水送她的洗礼而快乐,为有这样的经历而兴奋!</span></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兵发白熊沟,路过古路村游客中心。大多数去古路村的游客都从这里出发,好像都不知道上面有索道修成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在前面俯瞰图上标注的第一段陡坡,现在就在眼前。一般人可能认为爬上去就是古路村了,非也,非也,上面还有更陡、更险的路,整个下来,可能需耗时四个小时,可能更多,视个体体力而定。</p> <p class="ql-block">古路村路口再朝前,就是瓦山第五秘境白熊沟了。它的沟口非常隐秘 ,一没留神,很容易就错过了路口,特别当你是从汉源、乌斯河方向来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白熊沟沟口</p> <p class="ql-block">白熊沟当年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陡”字了得。2023年是开手动挡哈弗H5来的,下面一段文字是当时的记录:</p><p class="ql-block">“进沟后,前面4公里都不成问题,但后一段奇陡,我们的H5用上低四,竭尽了全力才挣扎上去的。我只能用挣扎这个词来表达我当时的绝望。陡坡上,发动机转速要到了五、六千, 车子才能勉强起步,走不多几步,又停了下来。中途老婆不得不几次下来垫石头,且发动机从来没有这么发烫过。这种坡度,人走在上面,下坡时得使劲后仰,上坡时得匍匐弯腰;如下坡时驻车开门,门刚一开,忽的一下就窜到前面去了, 抓都来不及。反正这一辈子没有开过这么陡的路。”</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其实就是想测试一下我的新车-捷途山海T2的能力!它没让我失望,从一开始上(除中途会车停过一次),基本一气呵成。但是我明显的感觉到油门踏板很沉重,这种踩踏深度,如在平地上,车子还不飞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非标路段行驶时,</span>车子的动力充沛与否是第一要素,而不是“专家”们讲的四驱就成!动力充沛时车子驾驶起来才能游刃有余,你才有闲暇观赏风景。</p> <p class="ql-block">其实,白熊沟有景,是典型的一线天景观。</p> <p class="ql-block">高耸绝壁,满山青翠,瀑布随风飘逸…</p> <p class="ql-block">山顶就十来家农户,自产自销,丰衣足食,逍遥自得。现在有了一家农家乐,收费每天150元一个标间,吃饭另算。</p> <p class="ql-block">这是黎师傅,他家停车场在最高处。那年我开哈弗H5挣扎上来,仰头就望见他老人家 对我微笑,好个逍遥自得 ,恰似诸葛孔明,稳坐城头,“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下马达轰鸣声”。</p> <p class="ql-block">熟人见面,分外亲切,他也是今天特地从外面赶回来的。一番叙旧后,我俩带领老宋夫妇周边溜达了一转。回来后和他告别,要付他停车费,他尽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推辞,我也坚决,迫使他收下了。上次来这里扎营,20元停车费,不过夜就10元。如果你买了茶叶、蜂蜜或其它山珍,停车费就免了。我对他是很感激的,古路村索道修成的事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span></p> <p class="ql-block">石猿山,这可是我这次在白熊沟的发现喔,申请专利!</p> <p class="ql-block">山顶没呆多久 ,告别黎师傅后,直接下山,感觉须臾间就上了隆汉高速,金口河服务区充电+午餐。饭后和老宋夫妇珍别,他们要回乐山,我们成都,不急慢慢走,下午五点安全抵蓉。本游记完,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