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义乌兵足迹:秦皇岛的寻根之旅

叱石成玉

<p class="ql-block">探寻义乌兵足迹:秦皇岛的寻根之旅 </p><p class="ql-block">怀揣着对义乌兵故事的浓厚热忱,一群文友自发踏上前往秦皇岛的旅程,一心探寻义乌兵修筑长城、戍守长城背后那寻根溯源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首站,我们来到山海关老龙头。当看到“入海石城”石碑上刻着“为蓟镇总兵戚继光派参将吴惟忠带领义乌兵修建”的字样,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此地作为明长城的东部起点,坐落在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地势高峻险要。明代戚继光所建的“入海石城”,宛如龙首探入大海,在波涛间弄涛舞浪,故而得名“老龙头”。 </p><p class="ql-block">站在老龙头之上,海风呼啸,猎猎作响,眼前的长城在悠悠岁月中静静矗立。我们深知,从山海关老龙头至承德段的长城,均由戚继光负责修建与镇守,而海港区段更是凝聚了义乌兵无数的心血。轻轻抚摸那古老的城墙砖石,仿佛能真切地触摸到当年义乌兵挥洒的汗水与滚烫的热血。他们背井离乡,远赴北方,凭借勤劳的双手与坚韧的意志,筑起了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p><p class="ql-block">告别老龙头后来到了中国长城博物馆。这座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尚未正式开馆,但馆长特意为义乌的客人开了绿灯,还安排了馆内最优秀的讲解员,我们有幸成为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的第一批客人。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集文物保护、收藏展示、教育科研、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06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展陈面积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1000余件(套)。馆内设有“世界遗产 民族脊梁——中国长城历史文化陈列展”“天下第一关——万里长城山海关专题展”等常设展览,全方位展示中国长城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成果,全景式呈现长城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成就。</p><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来到九门口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的建筑独具特色,万里长城大多遇山连绵、遇水中断,它却遇山中断、遇水不绝。关隘建于九江河之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水上长城景观。其始建于北齐,在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年)扩建,是明长城的重要关隘。城桥下那九个泻水城门,其建筑形式与军事防御设施在万里长城中极为罕见,正因它跨河而建,成为万里长城之一绝。我们漫步在九门口水上长城,看着河水在脚下流淌,仿佛看到了当年义乌兵忙碌的身影。他们不仅要应对艰苦的修筑工作,还得时刻警惕外敌入侵,保卫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向“长城倒挂”所在的三道关进发。三道关,作为长城抵御外敌入侵的关键防线,位于两山对峙的峭壁峡谷间,设关三重。现存的三道关石砌长城,自上而下倒挂于悬崖峭壁,犹如游龙巨蟒从崖顶蜿蜒而下,直插谷底,又顺着山势奔腾而上,自然造就“长城倒挂”这令人惊叹不已的奇景。若说万里长城是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那“长城倒挂”堪称万里长城风光中的一绝。我们沿着陡峭的长城攀爬,一边为这鬼斧神工般的建筑惊叹,一边想象着义乌兵在如此险峻地形上修筑长城的艰难。他们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才铸就了这震撼世人的奇迹。</p><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抵达金山岭长城。它是万里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段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由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这里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更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也因此素有“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的美称。如今,金山岭长城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区、一级旅游景点,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此次秦皇岛之行,我们结识了两位重要人物。张鹤栅45年来始终坚守,从未间断对长城的守护;许国华是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板厂峪村的长城保护员、长城文化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位企业家,其祖辈为明代戚继光麾下的义乌兵后裔。自2000年起,他自费修复长城、建立文化展馆,还发现了砖窑遗址等文物,同时担任多家旅游和煤矿企业的法定代表人。</p><p class="ql-block">这次旅程让我们这群文友收获颇丰。我们深入探寻了义乌兵修筑与戍守长城的故事,领略到他们的坚韧、勇敢与奉献。这些故事,是长城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铭记与传承。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挖掘与讲述,能让更多人了解义乌兵的历史贡献,将这段珍贵的历史永远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