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高加索三国之旅(下)格鲁吉亚

陈惠林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北邻俄罗斯,西濒黑海,南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土地面积6.9万平方公里,人口370万。虽然国家不大,但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亚十字路口”,是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欧亚走廊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也曾因此多次受到外部势力的侵犯。</p> <p class="ql-block">首都第比利斯,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120万,约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尽管地理上归属亚洲,但第比利斯展现出显著的欧洲文化印记,尤其是在老城区的建筑风格上,明显地保留着中世纪的欧洲风貌。</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库拉河穿城而过</p> <p class="ql-block">橫跨库拉河的玻璃钢廊桥~和平桥</p> <p class="ql-block">位于第比利斯东部素罗拉克山顶的格鲁吉亚母亲雕像。雕像左手端碗,右手持剑,意为“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格鲁吉亚独立,于2004年在第比利斯市内所建的圣三一教堂,这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充滿童趣和艺术感的木偶钟楼</p> <p class="ql-block">市内的二手市场~旱桥市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缆车到达素罗拉克山顶时,一位民间艺人主动用手风琴拉起了中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茉莉花》,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跟着唱起来,很友好,很亲切。</p> <p class="ql-block">“黑海明珠”巴统,位于格鲁吉亚西南部黑海东岸,是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与土耳其边境仅15公里。巴统,与其他城市相比,更像一个欧洲国家的城市。奇特的建筑、夸张的雕塑,穿着各异的游人,游船上震耳欲聋的音乐…凡此种种,让巴统溢出了繁华与喧嚣,一对对牵手而过的情侣,让城市飘逸着浪漫和温馨。</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巴统的“欧洲广场”,这是巴统的市中心,因广场周围的建筑全是欧式风格,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黑海,面积42.4万平方公里,是处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内陆海,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p><p class="ql-block">到了黑海,游人无一例外都要坐上游船去海上逛一圈。码头上的游船首尾相接,飘着彩旗,放着音乐,一派喧嚣热闹的气氛。船上的游客也是兴高采烈,神釆飞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看来,快乐确实是可以传染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统的夜,灯火璀璨,流光溢彩,比白天多了一分温馨和从容。</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巴统红灯区街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巴统海滨最让人驻足观看,回味良久的,还是那一对雕塑,高加索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雕像讲述了阿塞拜疆穆斯林男孩阿里和格鲁吉亚基督教女孩尼诺的凄美爱情故事。两人相遇相爱,最终却因战争和宗教文化的不同无法厮守终身。两尊7米高的移动雕像,通体为金属横钢格,他们缓缓移动,面对面走向对方,相遇、亲吻,然后彼此越过对方的身体,再渐行渐远(他们无法拥抱,因为没有胳膊)。几分钟时间,雕塑把两人相遇、相爱、相亲、相离的过程展示无遗,表达了永恒的爱,浪漫而悲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在格鲁吉亚,我们到哥里市参观了斯大林慱物馆。这是全世界唯一的斯大林慱物馆。博物馆收藏了6万多件有关斯大林生平的文物,小到电话、钢笔、刮胡刀、烟斗,大到整个办公室复原。斯大林从15岁就投身革命,加入布尔什维克从事革命活动,其间被捕7次,6次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53年因脑溢血病逝。</p><p class="ql-block">斯大林的一生,毛主席说:七分功三分过;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斯大林是一位深刻影响了世界和历史走向​的伟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办公室复原</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用过的烟斗和电话</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出生和居住过的房屋,现在房间外面加了一个保护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国第二野战军在1949年送给斯大林70寿诞的锦旗。</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的防弹专列。</p> <p class="ql-block">参加1945年2月在克里米亚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的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这次会议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建于1983年的俄格友谊纪念碑。该纪念碑坐落于海拔2300多米的军事大道悬崖之上,背后是瓦季利山口的皑皑雪山。纪念碑不同于通常的立柱形状,而是一个半园形建筑。半园形内侧用鲜艳的马赛克瓷砖镶嵌着大型巨幅壁画,记录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两国友谊的历史瞬间,中央是一幅象征两国结盟200周年的握手画像。可是,2008年的俄格战争,已把这种友谊撕得粉碎。如今,纪念碑依旧默默地矗立于雪山之巅,成为了一个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可它象征的友谊早已不复存在(迄今两国都未恢复外交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建于1986年的季瓦利水库,是格鲁吉亚最大的人工水库。水库位于高加索山脉的腹地峡谷之中,其水源主要是冰川融水,难怪水质如此澄澈!青翠的山峦,碧绿的湖水,构成了一幅绝佳的美景,真是江山如画。</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一位印度美女在拍照。来高加索旅游的印度人是比较多的。</p> <p class="ql-block">在亚美尼亚前往格鲁吉亚的路上,汽车一直沿着小高加索山脉穿行,公路蜿蜒起伏,山坡、丘陵、谷地、山涧,或绿荫蔽日,或芳草萋萋,或水流淙淙,一幢幢房屋掩映在蓝天绿地中,宛若仙境。高加索地区,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据说高加索地区的人是最长寿的,对这一点,大家都深信不疑。因为这里的空气最清新,这里的食物最绿色,这里的水最清冽甘甜(过去该国的水一直作为贡品进贡给沙俄帝国)。</p> <p class="ql-block">位于Ananuri湖畔的安南努利城堡,是十六世纪由当地贵族建造的防御性城堡。当时,格鲁吉亚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又面临土耳其和波斯的威胁,内忧外患,城堡就成为抵御外敌的坚固堡垒和安全避险之地。</p><p class="ql-block">历经四百年的风雨沧桑,安南努利城堡依然佇立在阿拉戈维河边,依然在青翠山林和碧绿河水的环抱中,象一个美丽安静的女子,淡然面对春花秋月,云卷云舒。古老的城堡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如此自然、和谐。一走近她,就感到心灵受到洗礼,变得恬静和安然了…</p><p class="ql-block">安南努利城堡,以其坚韧和美丽,成为了格鲁吉亚文化和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公元14世纪的圣三一教堂,位于格鲁吉亚斯特潘茨明达小镇,座落在海拔2170米的山顶上。教堂背靠云雾缭绕的卡兹别克雪山,周围群山环抱,隐秘庄严,自有一种遗世独立,超然尘外的仙气。因其地理位置险峻,在战乱年代,一些珍贵的文物(包括圣尼诺十字架等)曾被带到这里予以保护。适逢教堂整修,我们未能入内参观。好在天公作美,蓝天丽日,白云悠悠,阳光洒下,周围的山坡更显青翠。置身于此,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教堂历经数次损毁,又数次修复,如今,依然矗立在苍穹之下。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与众不同的美丽,该教堂多次登上《孤独星球》封面,并被旅行者誉为“离上帝最近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卡兹别克雪山海拔5000多米,终年银装素裹。</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离上帝最近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顶,风利如锋,直往脖子里灌。</p><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的服装,囊括了春夏秋冬四季,哈哈,太好玩了!</p> <p class="ql-block">与我们的领队兼导游合个影。导游慱闻強识,一路上把三国的历史政治,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宗教变迁,一一娓娓道来,让我们大涨知识,大开眼界!旅游遇上这样的好导游,真是幸亊!</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公元9世纪的阿哈尔齐赫城堡,位于格鲁吉亚南部,是一座融汇千年历史与多元文化的军事要塞。由于地处欧亚商路要冲,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必争之地,因此城堡先后经历了格鲁吉亚贵族、波斯、奥斯曼帝国及沙俄统治。历经上千年的战火与风雨,城堡依旧巍然矗立。该城堡被誉为南高加索地区的文明见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堡建在山丘悬崖之上,城墙坚固,碉楼威严,城堡内门洞廊道、阶梯地道环环相扣、四通八达,防御功能完善。</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还有东正教教堂、天主教教堂、清真寺和犹太教堂等。多种宗教建筑的共存,不仅展示了历史上该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宗教冲突,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共存。</p> <p class="ql-block">‌西格纳吉是格鲁吉亚东部卡赫季州的一座浪漫小镇,以防御城墙、红酒文化和浪漫爱情名闻遐尔。历史上,由于地处高加索的战略要地,因此18世纪的伊拉克利亚二世国 王在此修建了城堡以保安全(“西格纳吉”即堡垒之意)。尽管已过去300多年,但小镇尚有4公里城墙和23座碉楼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小镇的葡萄种植历史悠久,红酒酿造和销售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此外,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也为小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房屋大多是石块所砌,红色的屋顶随着地势高低而错落有致,十分漂亮。</p> <p class="ql-block">几百年前修筑的城墙、堡垒至今乃在,只是斑驳的墙体没能掩盖住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小镇盛产葡萄酒,可惜我们来去匆匆,无暇品味红酒,那就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西格纳吉还是驰名的爱情小镇。天才画家尼克•皮罗斯马尼被誉为格鲁吉亚“原始主义”画派的开创者,在他尚未出名之时,一直默默地居住在比。他疯狂地爱上了一位到小镇演出的法国女歌唱家,为了博得她的青睐,他不惜变卖所有的画作和房屋,竭尽一切买了一百万朵玫瑰送到歌唱家居住的地方。房子前,院落里,小路上,到处都堆滿了美丽的象征爱情的玫瑰,歌唱家深受感动。歌唱家离开后,尼克.皮罗斯马尼仍深陷在无望的爱情中难以自拔,最终郁郁而死。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有人把他至死不渝的爱情写成了俄罗斯民歌《百万朵玫瑰》,歌曲流传甚广,画家的爱情故事也随之家喻户晓,西格纳吉爱情小镇也因此扬名。如今,尼克.皮罗斯马尼的画作主要收藏在第比利斯国家美术馆,格鲁吉亚的纸币上也有他的画作。</p><p class="ql-block">这是小镇上画家的塑像,面容憔悴,愁眉紧锁的模样让人动容、同情、尊重。</p><p class="ql-block">(一篇游记里讲两个爱情故事,重复了)</p> <p class="ql-block">后来,小镇开设了24小时婚姻登记处,为全世界来此的情侣登记结婚,見证和促成了无数情侣的佳偶天成。</p><p class="ql-block">这是婚姻登记处前的雕像,手捧玫瑰迎接来自各方的情侣。</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大爷正在弹唱《百万朵玫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