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沈阳故宫

潇洒男人

<p class="ql-block"><b>  华夏大地上有两个故宫,一个是北京故宫,另一个是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是清朝初期的皇宫,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皇家建筑群。总体上看沈阳故宫稍逊于北京故宫,但规模也不小,一百多座宫殿楼阁,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庄严宏大、巍峨耸立,宛如一部镌刻着历史记忆的宏伟史书,记录着那段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b></p> <p class="ql-block">  沈阳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景区。始建于1625年,经清初三帝建造及康熙、乾隆年的增建、改建,规模扩大至占地六万平方米,是举世罕见、保存完整、极具历史和建筑研究价值的皇家宫殿。</p> <p class="ql-block">  我这是第二次游览沈阳故宫了,50年前我曾来过一次。半个世纪的光阴并没有减损盛京皇宫的瑰丽,还迎来了营建400周年华诞,而我却从一个翩翩少年变成了一位皓首老翁。</p> <p class="ql-block">  四百年前,后金大汗努尔哈赤出于军事防卸和扼守东北的的考虑,将后金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开始营造宫殿。他并没有想到20年后会定鼎中原,一统华夏,所以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故宫东路建筑,只是王府而非皇宫。</p> <p class="ql-block">  大政殿,做为最早建成也最为庄严神圣的宫殿,其八角重檐攒尖式的独特造型,宛如一顶华丽而庄重的皇冠,耸立于宫殿群之中。这里是努尔哈赤议政及后来清庭举行重大典礼以及操办重要政治活动的专属场所。</p> <p class="ql-block">‌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两侧,呈燕翅排列,为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的办公场所,体现了满族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p> <p class="ql-block">  大清门,沈阳故宫的正门,是文武群臣候朝之处,为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垂脊及两山的"墀头"均以五彩琉璃镶造。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后扩建中路宫殿,以大清门为中轴线起点,包括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寝宫,形成完整皇家建筑群,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是沈阳故宫的核心建筑,1633年皇太极在此宣布改国号为“大清”,这里是清太宗皇太极朝会理政、接见使臣的重要场所。整座大殿内部全是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宽大的宝座上金龙雕刻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殿内陈设豪华,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崇政殿前的丹陛石,历史悠久,渗透出皇家的尊贵与荣耀。</p> <p class="ql-block">  我以前曾多次参观过北京故宫,作为清代早期皇宫,沈阳故宫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点。与北京故宫“宫低殿高”的建筑相反,沈阳故宫为“宫高殿低”的形制。崇政殿高约12米,而楼后的清宁宫高超过16米,另外的几座寝宫均建于高台上,视觉高度都超过了崇政殿。我猜想,满族人早期主要在山区生活,形成了高处建房的习惯,可以躲避野兽、防范敌人。迁都沈阳后,沿袭了这一习惯。由于沈阳地处辽河平原城,故夯土筑台,将寝宫建于高台之上。</p> <p class="ql-block">  飞龙阁,位于崇政殿右侧,其对面是同样模式的翔凤阁,“一殿两阁”加上南面的大清门,形成一个庄严肃穆的大“四合院”。飞龙阁的上层贮放着历朝皇帝御用的弓箭、刀枪、鞍辔等物;下层贮放清内务府珍藏的古代铜器。</p> <p class="ql-block">  翔凤阁展出的是历朝皇帝御用文具、墨宝、皇室文书等。与飞龙阁相映衬,显现皇家的文治武功。</p> <p class="ql-block">  凤凰楼,是皇帝后妃议政、读书观景及便宴之处,顶铺黄琉璃瓦绿剪边,重檐三滴水围廊歇山式建筑风格,庄重而典雅。凤凰楼共有三层,高台之上,进深面阔均为五间,整个建筑平面近似正方形。一层楼身由砖墙围护,两侧廊下设有扶手明楼梯,南侧明间辟有大门,下设24级台阶,象征24节气。而二三层则以木为围护,二层东侧廊内设有楼梯,可直达三层。凤凰楼总高达22米,其台基为4米,不仅是皇宫也是当时全盛京的最高建筑。</p> <p class="ql-block">  清宁宫</p> <p class="ql-block">  清宁宫,俗称为中宫,五开间前后廊硬山式建筑,是清太宗皇太极与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共同居住的“正宫”。其室门位于东次间,屋内西侧呈现出“筒子房”的独特布局,而东梢间则专为帝后寝宫所设。宫内支摘窗宽大且样式朴素,棂条交错的“码三箭”式设计别具一格,宫门则摒弃了隔扇式,更显庄重与典雅。</p> <p class="ql-block">  麟趾宫,又称西宫,始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年),作为清太宗贵妃娜木钟的寝宫,其内部布局精巧,里间设有起居、梳妆和日常休息的设施,而外间则用于飨客、用膳以及礼佛。</p> <p class="ql-block">  衍庆宫,亦称次东宫,是清太宗淑妃的寝宫。淑妃是蒙古阿巴垓部塞楚虎尔之女,姓博尔济吉特,名巴特玛•璪。</p> <p class="ql-block">  师善斋,是个存贮宫内备用物品器具的库房。</p> <p class="ql-block">  皇家宫阙</p> <p class="ql-block">  俯瞰御花园</p> <p class="ql-block">  皇家后花园并不很大,却处处精巧雅致,极具匠心,徜徉其中,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1644年清朝入关后,沈阳故宫不再是行政中心,却依然被清庭明确为陪都和行宫,并仿中枢体制设立盛京六部进行管理。康熙、乾隆等四位皇帝共十次东巡盛京,为此而修缮扩建的宫殿逐渐形成了西路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嘉荫堂,主要是作为赐宴赏戏时皇帝临御之处,正前方庭院中即为戏台。</p> <p class="ql-block">  皇家戏台</p> <p class="ql-block">  文溯阁</p> <p class="ql-block">  清代有一桩重大的文化事件,就是《四库全书》的编纂。历时13年,动员4400余人参与,全书共79338卷,分装36000余册,总字数约8亿字,规模相当于明《永乐大典》的3.5倍。清庭为此在沈阳故宫的西路修建了文溯阁,专门用来存放《四库全书》,由此可见清王朝对沈阳故宫这个“奠基之地”的重视。文溯阁落成后,已经73岁的乾隆皇帝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莅临了盛京。</p> <p class="ql-block"><b>  沈阳故宫,这座承载了数百年历史的皇家宫阙,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历史与现代、文化与艺术完美融合,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不仅领略了古老建筑的宏伟壮观,感受了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验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情。沈阳故宫将继续屹立在沈阳这片土地上,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成为镌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盛京印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潇洒男人</b></p><p class="ql-block"><b> (美篇号1906508)</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6月 于牡丹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