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5月9日</h3></br><h3>太行山 骆驼道古村 大汖古村</h3></br><h3>在战友侯胜利与卜凡军广泛收集资料、精心策划挑选之后,由侯胜利战友带队,我们一行十人五月七日从沈阳出发,环绕山西,九渡黄河,穿越山西、陕西、内蒙之间,于五月二十六日安全顺利返回。开启了一场长达20天、行程近万公里的旅途。<br></br></h3></br><h3>此次行程,我们得以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太行山气势磅礴,尽显雄伟壮阔之姿;黄河波涛汹涌,大展雄浑磅礴之气;滦河神韵灵动秀美,仿若诗意画卷在眼前铺展;红土林造型奇异,弥漫着神秘的气息;火山口雄伟震撼,叫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每一处风景都独具特色,令我们深深陶醉,也让我对祖国大地的广袤无垠与神奇秀丽有了切身体会。<br></br></h3></br><h3>这趟旅程,更让我们尽情领略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踏入古朴的大院,探寻历史遗留的痕迹;在传统的土炕前驻足,感受岁月悠悠的沉淀;走进庄严的寺庙,聆听古老而神秘的传说;踏上寻根问祖的道路,追溯家族的源头、、、、、、这些文化瑰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我们对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热爱。<br></br></h3></br><h3>这次出行,还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大家庭般的温暖。司机小董师傅不辞辛劳,起早贪黑,全程为我们的行程保驾护航;侯胜利战友心思缜密,精心规划,对每天的行程安排指挥得有条不紊;各位战友也都积极踊跃,彼此关心、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将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旅途安全、紧凑且顺利。特别是三位随行家属,对我们的生活更是关怀备至、细致入微,让我们仿若置身兄弟姐妹之间,尽情享受着旅行中的欢乐与美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如亲人般温暖的情谊。<br></br></h3></br><h3>这次镌刻于心的难忘旅行,会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人生中无比珍贵的回忆之一。<br></br></h3></br> <h3><b>烟雨太行山</b></h3></br> <h3>从五台山出发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铅云自五台山南台顶盘旋而下,正以万钧之势压向山峦,雨幕在太行峡谷口就织起了天罗地网。雨刷器在玻璃上划出的弧线,仿佛在为这场天地大戏勾勒分镜。车载导航提示"太行山1号公路已进入"的瞬间,车窗突然被水墨浸染——那是雨水与山岚在玻璃上绘制的抽象画。<br></br></h3></br><h3> 当我们的行车驶入海拔1800米的云带,太行山展现出它的多面性。层叠的峰峦在雨雾中演绎着水墨晕染的魔法:前一刻乌云如汹涌波涛涌向山峰,转瞬间云雾如轻沙缠绕着山峦;刚刚还清晰可见的太行1号公路,眨眼间就隐入虚无缥缈的云海之中。雨珠在车窗上划出的轨迹,恰似丹青圣手在宣纸上皴擦点染。<br></br></h3></br><h3>天公作美,当车行至在牛道梁段时,雨突然的停了下来,我们赶紧找个宽广的地方停了车。几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捕捉那令人屏息的画面。<br></br></h3></br><h3>当一幅幅画面出现在屏幕里,我忽然领悟到:这场雨中的邂逅,不恰是太行山最本真的模样吗。它不像晴空下那般一览无余,却在云雾开合间展现着永恒的律动。那些时隐时现的峰峦,何尝不是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壮美,往往藏在天地的留白处。有时候,最动人的风景,就隐匿在风雨交加的旅途之中。<br></br></h3></br><h3>当无人机刚刚落地时,雨又下了起来、、、、、、<br></br></h3></br> <h3><b>茶马古道--骆驼古村</b></h3></br><h3>洋马山连绵不绝,滹沱河缓缓流淌。<br></br></h3></br><h3>雨慢慢地停了。当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半山腰处,便看到被青山环绕的“世外桃园”骆驼道古村。<br></br></h3></br><h3>骆驼道古村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风貌的传统村落。建筑大多修于明清时期,至今还保留着古村原始面貌。百余座院落依山而那建,高低纵横交错,整体建筑自上而下,随山势落下来,布局错落有序。黑色的屋顶,黄色围墙,远远望去,与大山浑然体,历经千百年风雨的洗礼,更显得古朴。<br></br></h3></br><h3>骆驼道村曾是晋商驼帮的重要驿站,明清时期商队经此将茶叶、花椒等货物运往内蒙古、俄罗斯等地。其蜿蜒的古道被称为太行山区的“茶马古道”。 房屋、街道、生活器具(如石臼、石磨)均由石头砌成,被誉为“石头村”。三横四纵七条石板街道连环贯通,无死胡同,宽度仅容骆驼通过,保留古商道特征。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使古村改善了交通,从闭塞走向开放,现成为太行山乡村旅游的典范。<br></br></h3></br> <h3><b>神秘的大汖古村</b></h3></br><h3>大汖古村与骆驼道古村距离20公里,同属太行山深处的传统村落,但二者在建筑风格、历史功能、文化特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br></br></h3></br><h3> 大汖古村也依山而建,但整个村落是依一块巨型山石垂直而建,50余座院落自下而上叠压14层,房舍无地基,直接以粘土和山石砌于光滑岩体上。建筑群呈半椎体结构,远望如悬挂山崖的立体城堡,形似布达拉宫,故得名“太行深处的小布达拉宫”。是山西现存最古老村落之一。<br></br><br></br></h3></br><h3>大汖古村有四奇”自然人文之谜。 房舍奇,全石材建造,含平房、窑洞、楼窑混合体,最高达三层(一层牲圈、二层人居、三层储物); 道路奇,所有街巷由岩石凿阶而成,宽仅容两人侧身,如迷宫般连通全村; 大树奇,村口千年古槐(需3人合抱)生长于巨石之上,历经火烧仍枝繁叶茂; 石佛奇,供奉的“镇山大王”石像(金代或北魏文物)重量一日内波动数斤,成因未解。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背山面水、松柏环抱、清泉绕村。体现“天人合一”风水布局。目前仅剩17位平均年龄70多岁的老人留守,房屋年久失修,部分已成危房。</h3></br><h3>大汖是“凝固的史诗”。以垂直奇观、千年未解之谜、南北建筑融合书写山地聚落的生存智慧,其沧桑感与神秘性更具视觉冲击与历史厚重感; 骆驼道是“流动的记忆。以**商贸基因、规整街巷、红色印记承载晋商文化。两村虽然相距仅20公里,却演绎了太行山民的两种命运:大汖是避世而居的“山石图腾”,骆驼道是闯荡四方的“古道胎记”。</h3></br> <h3><strong>请扫码关注我</strong></h3></br><h3>肖羽公众号</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h9ht2N06YMiChDDtuMB8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