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戎国荣(2025/06/18)</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友陈松峰先生,1955年生,是一位勤劳多产的作家,曾出版《烟史闻见录》、《中国烟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名人与烟》、《月明杂笔》、《诗话朱尊权》等著作。先后在《中国农史》、《文史杂志》、《河南文史资料》、《奔流》、《信阳学院》、《南阳理工学报》等发表文史学论文。作者对中国烟草的历史文化研究,已50余年,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如今,一本崭新的颇具声响的《明清烟草诗词译注》又映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一部集我国明清有烟草诗作的303年间的诗词大全的著作。作者从《金丝录》《烟草谱》《烟经》等30余部明清著作中录其诗词歌赋,对不同版本的诗作进行了认真、系统地校勘,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注释、散译和作者简介。全书共215位诗人,290篇诗作,50万字,688个页码,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明清文人对烟草的爱好褒贬,虽众说纷纭,但他们独到的见解,形象的描绘,哲人的思考,艺术的再现,是今日所不曾有的佳构。虽为烟草而作,但它不愧为我国文化典籍中的一颗耀眼之星。具有一定的史料性、学术性、收藏性。这些诗作,将给中国诗坛留下很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为此著作了长达三千余言的《熔明清烟草诗词于一炉》的序言;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先生和著名历史小说家秦俊先生为此书写下耐人寻味的评介文字,载于封底。</p><p class="ql-block">本想对新书作些介绍已是多余,看了松峰先生作的 《译注》出版前后,谨全文转载于此,让爱好者更有一个完美的认识。至此,也算是对松峰先生新著的一个推介吧。</p> <p class="ql-block">《明清烟草诗词译注》出版前后</p><p class="ql-block">陈松峰</p><p class="ql-block">我国第一部《明清烟草诗词译注》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囊括我国自明代第一位写烟草诗的诗人(1609年)到清代1912年止,共303年间的251位诗人的290首诗,全书50万字,为填补文学界、诗词界、农史界、烟草界的空白之作。</p><p class="ql-block">这本耗费本人5年时间及精力的心血之作,主要来自于本人对明清烟草诗词及从事的烟草事业的挚爱。是书本着广搜博采,几凡在明清所有的烟草诗词歌赋,不论成书与否,凡能寻觅者,力求“一网打尽”,为我所用。以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刊(清)陈琮撰《烟草谱》、华南农学院图书馆藏清道光九年(1829)已丑春刊(清)赵古农《烟经》和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年10月版、黄浩然笺注《<烟草谱>笺注》为底本。其他散见于清代的轶闻趣事,志书杂记,野史小品,零篇短简,可谓应收尽收,一览无余。尔后对每一首诗、每一阕词,可谓罄尽心力,详参深悟,爬罗剔抉,刮垢磨光。不论是曲折隐晦、艰涩难懂的经典诗意,还是意脉相连、韵味无华的深邃词情,无不迫使自己走进每首诗词,把握每位作者的意旨,在把玩与参透之后,探究意永之味醇,情景之交融。同时,对不同版本的诗词进行了认真系统地校勘、甄别。力求为读者奉献一部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价值和品位的书。</p><p class="ql-block">本书向世人展示明清烟草诗词歌赋的方家,他们或达官贵人名仕,或文史医学名家,或贵妇野叟名流他们对烟草引入、生产、吸食的描述,虽都有如仙如雾的幻觉,奇思妙想的异论,但由于他们所处历史地位的不同,所感所思所言所悟,自然各不相同。把同是烟草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与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继而诗化成既光怪陆离,又扑朔迷离的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当你目睹此书或信手打开此书时,你是否会感到,在我们这个诗歌的国度里,单就烟草,竟有如此纷繁众多的诗词美篇,竟有如此不胜枚举的辞赋华章。这本书中有明代较早用诗词咏烟的诗人吴伟业的《烟似圣火》;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国朝六家一的查慎行的《山东纪行》;有受乾隆赏识,成也在诗,败也在诗的清大臣沈德潜的《咏烟草》;有雍正帝封谥号“文肃”的才俊蒋廷锡的《德水恭纪诗》;有嗜烟如命、被誉为“纪大烟袋”的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的纪晓岚的《烟戏》;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司马迁之后最有文才的传记史家的全祖望的《淡巴菰赋》;有“无宦情”,为诗却“自树一帜”的厉鹗的《天香·烟草(并序)》;有我国第一部烟草专著《金丝录》的作者汪师韩的《七律(四首)·淡巴菰》;有一代史学家抒发烟草情怀的赵翼的《吃烟戏咏》;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钱大昕的《村中记所见》《咏道中所见草木》;有最早深刻认识《红楼梦》内涵的爱新觉罗·永忠的《烟草》《鼻烟赞》;有孔子后代、诗赋作家、中国最长的五言烟草诗作者孔继涵的《千字烟草诗》;有出自几百年名医之家的名医、诗人何其伟的《题陈爱筠所著<烟草谱>》《烟筒》;有回族学术泰斗、诗人蒋湘南为鼻烟壶作的《酬朱公赠鼻烟壶》;有横跨三世的作家、戏剧理论家刘豁公的《照公堂》...我不敢妄说这些诗篇可与我国的唐诗宋词元曲相比肩、共媲美,但我可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能将某一物种,渗透于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浸润于诗词歌赋之内,烟草,可谓非它莫属。在成书过程中,凡属明清烟草的诗词,笔者做到锐意穷搜,不弃遗珠、不留遗憾。虽看似无关宏旨的诗作,也一仍其旧,保持原貌,悉数接纳。对于个别缺句少字的诗句词章,依其词意,加以标注,补其缺憾,使其完美。</p><p class="ql-block">诗以言志,词以咏怀,歌以抒情,文以载道。在每首诗词中,笔者既把它当作言志之诗,咏怀之词,又把它当作抒情之颂歌,载道之雄文。在缜密把脉下,可谓“诗意纵横意脉添,词情曲折今古揽”。笔者仰仗着“你无我有,你有我全,你全我精”的自恃,五年铸一剑,甘苦寸心知。这些诗作,将给中国诗坛留下一定的记忆。</p><p class="ql-block">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道:“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心中所能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而今五年去矣。在这本由明清251位诗人所撰的290篇诗作中,我们不难看到由50多位明清诗坛大家的手笔与身影,他们的名字,至今仍如雷贯耳,名噪华夏。这些出自高雅名家之手的烟草诗作,依笔者拙见,多为今人所不及。</p><p class="ql-block">倘若你细细品来,你会感到名家名流的烟草诗作,读来让人荡气回肠;诗家唱和的烟草诗作,吟来颇具艺术品味;女性撰写的烟草诗作,诵来使人惊异不已;爱恨褒贬的烟草诗作,闻来使人莫衷一是……</p><p class="ql-block">本书分别以原诗、诗作出处、作者简介、注释、散译形式,用通俗的白话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诗词的意境。有的诗词在“散译”时,还旁注了作者对此首诗词所附加的“题外话”,如:或诗作的写作背景、或诗词蕴藏的别有意趣、或附加以本诗词相关的史籍典故等。同时,按其作者出生年月而编排诗作顺序,对于有的作者有卒年而无生年、有的作者生平不详或佚名的作者,尽管我们也可估计他生活在康乾嘉或某个时期,但因暂无确凿年代,均列在明清诗人后边。在写作过程,笔者得到了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奥本大学访问学者丁伟;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魏小娜;河南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古诗词专家张天定;中国科学院姜海洋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崔远韬博士等人的大力支持。他们对古典文学及诗词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对于拙著的释疑解惑,甄别勘误,可谓雄狮搏兔,易如反掌,使我既坦然又欣然,有种背靠大树好乘凉,有恃无恐心坦荡的宽慰与自悦。</p><p class="ql-block">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先生,在收到书稿后的第一时间内回我三个字:“有价值!”在浏览书稿后,欣然拨冗命笔,一挥而就,洋洋洒洒三千余言,不仅言笔者所未言,而且道笔者所不及。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具有引领导读意义的范文。同时,以“烟草文化学者”冠以著者,足见其对是书“价值”的默许与首肯;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揭示作者的探究精神和执着毅力。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先生;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历史小说家秦俊先生欣然命笔,文以载道,词多溢美,置于封底,使拙作生辉。</p><p class="ql-block">同时,我要感谢中国烟草博物馆给予的大力支持。他们在向笔者提供有关史料时,还加盖一枚红印,写道:“此件与原件一致,仅用于陈松峰资料调阅,再次复印无效。年月日。”烟博此举,令我感动,这既使沉淀的烟史破茧成蝶,跃然书中,重生璀璨,更使读者从书中窥视到史料的真实与可信,萌生出对烟文化、烟艺术的挚爱与向往。</p><p class="ql-block">目前,此书已被全国30余家社会和大学图书馆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