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直播时代,每天刷上一些时间,早就看过耿奶奶之作,只是一笑了之,因直抪间这种不入流的画太多了,甚至有不少是全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也画着不着调的行画,不必看去评头论足,浪费这个精力,阿敏的评论还在评论范围,还是比较客观的,确实耿奶奶有着不凡学历和名师授受,但搞艺术说明不了什么,大师的学生和高校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学生,未必都能.入门,齐白石没学历照样成大师,随着团队不断的炒作和发酵,越了越火,盲从者越来越多,直抪间卖得越来越火,作为我们小辈只能积点口德尽量不要去争对一位老人,我一直在观望中,只要少许有些认知的人绝对不会去买此类作品,别说你是丝路之母,你是丝路奶奶她娘也没有用,艺术是要用作品来说,你画了一辈子丝路之画,也不可称丝路之母啊,你画的西画尝可一看,但所画的水墨和丝路无关的鸡,牡丹,柿子,石榴真是潘家园行画都不如,即使是原作也很难卖到299元,况且画一幅原作要不了多长时间,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喷绘之作越来越便宜,一幅沈周,文征明的长卷也过不了百。</p> <p class="ql-block"> 可是随着了跟阿敏相互争辨,越来越多的人出来为版画不版画,版数不版数,欺骗不欺骗论证,博得大量的流量,直抪间卖得风生水起,割了大批的韭菜,甚至有人买了几十幅准备做专题馆了,真是天大的笑话一张印刷成本仅十来块复制画,跟本没什么技术难度,老奶签上字便成手绘版画了,开头看了真丈量摸不到头,这种翻了几十倍定价,竞然有成千上万的人购买,团队贱了盆满钵满,这不是偶然现象,这说明我们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彻底到了最底层了,大众已没有审美的准则了,这是我们中国美术教育的彻底失败结果,也是我们商业社会道德沦丧,想方说法编制故事,不惜拿一个九旬老奶奶来作赚钱的工具,把劣质作品来娱导消费,破坏人们的审美习惯,让劣币淘汰良币,搞得艺术市场一遍混乱。</p> <p class="ql-block"> 这个艺术市场的怪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能看懂中国画水平高底水平具有一定审美的人少之又少,在我看来仅存一些收藏老字画出没各大拍卖行藏家,他们才是保留着对中国画审美要求,广大百姓即使你受过专业院校出来的大学生未必真正懂中国画,因为他们都是以西画入手,大批美术教师,美术专业创作的专业部分都是制作性绘画,跟中国画人文写意性没有关系,至于中国的礼品市场皆以职位论价格,作品水平几乎不谈,至此多胞胎,怪乱黑程式化的官画充盈于市。有清华毕业的学子搞艺术培训,出版国画教材,卖直抪课,画的都是不入流的行画水墨,一般民众认为清华大学毕业生都是高级人才,纷纷给孩子报名学习,怎会想到是画不入门的行画水墨?而且普及面很广,破害性极大。还有儿童画的美术考级,各个地方指定一定的画稿让你去指定模式练习,扼杀小学生自由想象空间,而且当代的儿童美术都受动画片动漫影响皆是用彩签笔,钢笔,马克笔来画,几乎不用毛笔,即使有教国画的老师也在卡通动漫中成长起来的年轻老师,他们一代是缺少人文修养的一代,对诗书画印.不能综合兼修的一代。民国的一代人他们们基本素养都很高,他们都能自知之明,且有审美的标准,感觉自己的水平不兴,不敢面世,而且他们审视出别人水平,眼界很高,所以他们自己的作品也不肯轻易示人,所以在民国的老字画中,不管大小名头都有一些中国人的人文气息,很难见到商品行画,即使有可能早已淘汰了。可如今全国的商品行画遍地皆是,甚至有名家教授到市场上批发此类画落上自己的款卖出高价,可能每年大量消耗着大量宣纸和墨汁。前几年G20国际会议在杭州开,在主要厅堂上挂上国之牡丹一幅标准行画,这是我们整个社会一个文化生态的不健康,造成骗子大行其道,别说一般的百姓对艺术有些向往的人,被网络一忽悠,纷纷投入,真是见怪不怪了。</p> <p class="ql-block"> 我估计我们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再过若干年,都会被一批打着传统旗号伪文化专家领导,引向断裂中国画文脉惊险之地,你看当今学校培养的大学生都在拿着马克笔画漫画,早就抛弃了中国文房四宝的应用,对中国画审美准则几乎是一巧不通了,消费者仅停留在漫画快餐层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