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舟竞渡到山林守护:龙舟精神筑基林业绿色未来

Hc

<h3>龙舟竞渡,鼓声雷动,桨影纷飞。在这激荡的浪潮中,龙舟精神如同一面旗帜,凝聚着团结、奉献与担当的力量。作为基层林业站的干部,我时常穿梭于山林之间,办理采伐证、管理伐区、进行图斑调查、防范疫木灾害,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实则与龙舟精神的内涵紧密相连。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我们以林业人的坚守,书写着新时代的“中流击水”篇章。<br>龙舟赛事中,20名划手需如一人般动作统一,任何节奏的错乱都会影响整艘龙舟的速度。林业工作亦是如此,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团队的通力协作。在办理采伐证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核实林地权属、小班档案等设计内容,又要协调农户、村委和上级部门的审批流程。这如同一场“无声的龙舟赛”,唯有各部门信息共享、步调一致,才能确保采伐证合法合规、高效办理。记得去年夏季,某伐区因权属争议导致审批停滞,我们联合乡镇司法所、包村干部、村民代表多次调解,最终达成共识。正是这种“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让难题化为坦途。此外,图斑调查更需要团队协作——技术员用无人机绘制林地边界,外业人员徒步核查现场,内业人员整理数据档案。每个人的分工都是整条“龙舟”不可或缺的桨板,唯有齐心协力,才能守护好每一寸林地的“健康图谱”。<br>龙舟赛中,选手们逆流奋楫、力争上游的姿态,恰似林业人面对困难时的拼搏意志。疫木防范工作便是最生动的写照。松材线虫病等林业疫病如同“洪水猛兽”,一旦蔓延将摧毁整片森林。去年秋季,某山场发现疫木隐患,我们立即组建应急小组,顶着烈日对数千亩松林进行全面排查。汗水浸透衣衫,山蚂蝗叮咬双腿,但无人退缩。我们深知,每一棵疫木的及时发现与处理,都是在为生态安全筑起一道堤坝。正如龙舟选手在激流中咬牙坚持,林业人也在山林间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奉献守护绿色家园。图斑调查中,为核实一处疑似违法开垦的图斑,我曾徒步穿越近五公里无人山路,最终在荆棘丛中锁定证据。这种“逆流而上”的执着,正是林业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br>龙舟上的鼓手与舵手,是团队的“灵魂”与“舵盘”。鼓手需精准判断节奏,舵手要敏锐把控方向,林业管理中的每个岗位同样肩负着使命。在伐区管理中,我们既是“规划师”又是“监督员”。从伐区设计到伐后验收,必须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确保采伐与更新平衡。曾有一家企业为追求效益,试图超范围采伐,我们坚决予以制止,并指导其重新制定方案。这种“较真”的背后,是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担当。而在林业数字化建设中,我们积极运用遥感技术、ARGIS系统对林地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如同为林业管理装上“智慧舵盘”。每个数据的核对、每条政策的落实,都体现着基层干部的使命意识。正如龙舟舵手在湍流中稳稳把舵,我们也在林业治理的浪潮中,以专业与责任护航高质量发展。<br>漳平的九龙江上,龙舟竞渡已传承数百年。从明代先民祈福河安的舟楫,到如今展现城市精神的赛事,龙舟精神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的血脉。基层林业站的工作,或许没有赛事的激昂鼓点,但我们同样在“自己的赛道”上奋力划桨:办理采伐证是守护生态与民生的平衡之桨,管理伐区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稳健之桨,图斑调查是维护资源精准管理的智慧之桨,疫木防范是筑牢生态安全的守护之桨。当26支龙舟队伍在九龙江斩浪前行时,我们亦在用行动书写林业人的“竞渡篇章”——以团结为帆,以奉献为楫,以担当为舵,推动林业事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br>千帆竞渡,时不我待。作为基层林业干部,我们将继续以龙舟精神为指引,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不平凡的责任。让每一份采伐证成为生态与发展的契约,让每一处伐区成为绿色延续的见证,让每一次图斑调查成为资源守护的记录,让每一场疫木防控成为安全屏障的筑牢。在这条名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船上,我们愿做最坚实的划桨者,与万千同行者共赴绿水青山的美好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