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人前微笑时

诗茵若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在朋友圈发了几组出游的照片,阳光、风景、笑容,看起来一切都很好。于是有人评论:“真羡慕你,这么快就走出来了。”还有人说:“你妈妈走了,你反而像解脱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们不知道,在妈妈离开的第七十几天里,我仍然会在深夜突然崩溃,哭到喘不上气,直到天亮才勉强睡去。他们不知道,我早上起床时,常常恍惚间叫一声妈,要是我妈还能答应我多好,于是我开始哭,孩儿告诉我,妈妈,你想叫一声妈妈你就叫,我不会笑话你,可是我已经没有妈可以叫了。他们不知道,我站在阳光下微笑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妈妈,如果你在,该多好。”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社会对“悲伤”有一套奇怪的规则——它要求你在葬礼上痛哭流涕,却又希望你在一个月后“恢复正常”。它允许你在头七时崩溃,却不允许你在七十天后仍然难过。它觉得,如果你还能笑,还能旅行,还能发朋友圈,就代表你已经“放下”了。 </p><p class="ql-block"> 可是,哀伤哪有什么标准答案? 有人选择关起门来,整日以泪洗面;有人选择用忙碌麻痹自己,假装一切如常;还有人像我一样,白天努力生活,夜里独自崩溃。没有哪一种方式更正确,也没有哪一种方式更“孝顺”。我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熬过这场漫长的告别。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试过放任自己沉溺在悲伤里,整日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任由眼泪流干。可是,哭到头痛欲裂的时候,我突然记起村里一个人给姐姐说的话“要是能让逝者哭醒过来,全村人帮你一起哭”,是啊,我突然意识到,哭得再凶,妈妈也回不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死亡是最残忍的告别,因为它没有商量的余地。无论我怎么哀求、怎么崩溃、怎么幻想“如果当初……”,现实都不会改变。妈妈走了,就是走了,再也不会回来。 我开始明白,悲伤不是用来交换的。我折磨自己,并不会让妈妈活过来;我一蹶不振,也不会让她在另一个世界安心。她一定希望我好好活着,哪怕带着疼痛,也要继续走下去。 最让我挣扎的,是心里那个黑暗的念头:“如果我也跟着妈妈走了,是不是就不用这么痛苦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是,当我看着自己的孩子,看着他天真地叫我“妈妈”,看着他依赖我的样子,我就知道——我不能倒下。他需要我,就像我曾经需要我的妈妈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妈妈虽走了,但我的孩子还在。我不能让他的童年也蒙上阴影,不能让他失去妈妈,就像我失去妈妈一样。所以,我必须在眼泪里爬起来,早上五点多赖床一小时也很舒服,但我更喜欢孩子看到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妈妈,所以我每天坚持一小时锻炼,<span style="font-size:18px;">哪里看到过一句话,没有人是你的情绪垃圾桶,人生的救赎之道,只有你自己,哪</span>怕心里缺了一块,也要笑着陪他长大,好好生活。 </p><p class="ql-block"> 悲伤不是一场表演,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那些在人前的微笑是真的,那些夜里的崩溃也是真的。我不需要向谁解释我的哀伤有多深,也不需要向谁证明我有多爱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些在朋友圈里看到的“潇洒”,不过是生活逼迫我们戴上的面具。而真正的哀伤,藏在无人知晓的深夜里,藏在每一次想起妈妈时的沉默里,藏在看到她想吃的饭菜里,藏在我们一起走过的途径里……妈妈走后,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思念无声,却震耳欲聋”,爱从来不会因为死亡而消失。 </p><p class="ql-block"> 我不需要向谁证明我的悲伤,也不需要向谁解释我的坚强。我只知道,妈妈希望我好好活着,而我,会努力做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