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班主任的育人工作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故事都是一盏需要用心点燃的明灯。</p><p class="ql-block">我曾带过的学生小明,他的转变历程,便让我深刻体悟到这份工作的深远意义。高二分班后,小明来到了我的班级。他性格内向,成绩中等,来自一个单亲家庭,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因工作繁忙常需加班,对孩子的关注和家庭教育相对较少。初到班级,小明沉默寡言,课堂上几乎不主动发言,作业质量也很不理想。期中考试后,他的成绩出现了明显下滑,甚至出现了逃课现象。每次与他目光相接,我总能从他眼中读到深深的迷茫和焦虑。</p> <p class="ql-block">几次推心置腹的谈话,让我逐渐触及了问题的根源:单亲家庭背景带来的潜在自卑感、母亲对他过高的学业期待所形成的沉重压力,以及由此导致的自我认知混乱。我意识到,小明内心深处渴望被关注、被认可,却又因害怕失败和再次失望,本能地选择了封闭自我。家庭中情感支持的缺失,使他内心的焦虑无处安放,最终转化为消极对抗,学习动力几乎消失殆尽。</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颗蒙尘的心灵,我开始了耐心的引导。我主动靠近他,课间常与他分享些轻松趣事,努力搭建信任的桥梁。一次偶然的机会,放学后见他独自在车站徘徊,错过了公交车,我便提出顺路送他回家。借此契机,我与其母亲进行了一次恳切的交流,建议她在忙碌之余,尽可能增加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时间,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而非仅仅盯着成绩单。同时,在班级层面,我特意邀请他参加周日温馨的班级读书会,在放松的氛围里,鼓励他慢慢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中,我惊喜地发现他有着出色的绘画天赋。于是,我立刻推荐他负责班级黑板报的设计工作。每次任务完成后,我都会在全班面前进行细致的点评,着重放大他的创意和优点,让全班同学看到他的闪光点,一点点重塑他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针对学习困难,我与他共同制定了“阶梯式学习任务”,将看似遥不可及的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容易达成的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目标,都给予及时的肯定,让他逐渐在学习中找回久违的“我能行”的成就感。我深知家庭环境的关键作用,因此建立了更紧密的家校联动模式。我持续引导小明的母亲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建议她多用鼓励和支持代替指责与加压,为孩子营造一个更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在班级里,我特意安排了几位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与他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借助同伴的温暖力量,改善他的社交状态,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接纳。一个学期,看似不长,却见证了小明的蜕变。课堂上,他开始主动举手提问;作业本上,字迹变得工整,思路也清晰起来;他的绘画特长在校艺术节上绽放光彩,赢得了奖项;更令人欣喜的是,期末考试成绩,他跃升至班级前十名!曾经笼罩在他脸上的阴霾被灿烂的笑容取代。他主动找到我,眼神明亮而坚定地说:“老师,原来我真的可以做到!”小明这盏一度黯淡的心灯,终于被重新点亮。他的故事让我深刻领悟到:育人,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它更是心灵的唤醒,是潜能的激发,是在尊重与理解中,为每一颗独特的“种子”找到适宜其生长的“土壤”。教育的真谛,正在于用心守护,静待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p> <p class="ql-block">文稿:姜斌</p><p class="ql-block">编辑:王雁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