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于我们(卷首语)</p><p class="ql-block"> 本会自1998年6月创立桃源诗社,从中分离出【桃源散曲】群,随后逐年陆续发展壮大。这期间攻克了散曲这一难关,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品。成长起来一批各级学会的会员及多位优秀的高层管理者。每年都得到相关主管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和广大同仁的好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古诗词曲社团。</p><p class="ql-block"> 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2024年6月更名为【秦岭散曲研习会】。本会的高管均为本会会员,来自全国各地,各项活动的开展均听取全体会员意见而确定。为帮助广大曲友,不断提升散曲创作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艺,我们又发起创办了《散曲研习专刊》。本会的努力目标是:为广大散曲爱好者提供一个温馨、高水准的研习、交流平台,为传承和发扬散曲这颗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明珠尽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散曲研习专刊》尚处试刊期间,恳请广大曲友帮助支持,贡献你们的智慧曲艺才华,共赴美好!恭请大家不吝赐稿。</p> <p class="ql-block">接上期;</p><p class="ql-block">【名家曲论】摘自徐瑞理老师的《洞庭牧童散曲吧》</p><p class="ql-block">七字句:七字句,是我们散曲中用得最多的句式。七字句,不外乎两种句式,即:四三句式和三四句式。至于句中的“四”和“三”,怎么组合,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四三句式,如:〔双调·水仙子〕谱式:×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厶平(韵)。×平×仄平平去(韵),平平×厶平(韵,可上),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平厶,×仄平(韵),×仄平平(韵)。例曲:白苹吹练洗闲愁,粉絮成衣怯素秋。高情不管青山瘦,伴浔阳一派流,寄相思日暮东洲。有意能收放,无心尽去留,梨花梦湘水悠悠。(元·乔吉)曲中首三句,都是四三句式,它们前面四个字为一个音节,后三字为一个音节。三四句式,如〔双调·沉醉东风〕谱式:××仄、平平厶上(韵,可平),××平、×仄平平(韵)。××平(可韵),平平仄(韵)。仄平×、×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去上(韵,可平)。例曲: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元·卢挚)此曲中这种句式很多,第一、二句,第五、七句,都是三四句式。为了把此种句式与四三句式的七字句相区别,所以,我们常把这种“三、四”句式叫七乙句。</p><p class="ql-block">三、散曲句式的特殊要求及应用前面,我们对各种类型的句式进行了分析和认识。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又往往会遇到许多句式变化的问题。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句式的特殊要求及应用。首先,说说句首单独为一、二、三字的特殊应用:句首独立字、词的特殊应用,我们把它叫“领字”。领字格,所谓“领字”,就正常句式的首字为单字或独立词,意思也相对独立。领字格,大体有三种类型:一字领格、二字领格和三字领格。一字领格:如:〔大石调·念奴娇〕谱式:×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例曲:柳颦花困,把人间恩怨,樽前倾尽。何处飞来双比翼,直就是同声相应。寒玉嘶风,香云卷雪,一串骊珠引。元郎去后,有谁著意题品。【幺篇】谁料浊羽清商,繁弦急管,犹自余风韵。莫就是紫鸾天上曲,两两玉童相并。白发梨园,青衫老傅,试与留连听。可人何处,满庭霜月清冷。(元·滕玉霄)曲中第二句,句式为“仄、x平x仄”,例句:“把人间恩怨”,“把”字就是领字。</p><p class="ql-block">又如,〔商角调·垂丝钓〕谱式:平平仄上(韵,可平),×仄平平上去(韵)。去、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韵,可平)。仄仄平平,×平平去(韵)。例曲:风清月白,有感心酸不耐。更触目凄凉,景物供将愁闷来。月被云埋,风鸣在籁。曲中第三句“更触目凄凉”,对应谱“去、仄仄平平”,“更”字,就是领字。还有,〔双调·骤雨打新荷〕中第二句“去、平平仄仄”,〔双调·收江南〕中第四句也是“x、x平厶上”,〔双调·神曲缠〕中〔幺篇〕首句“去、平平去去”,等等,都是这样。二字领格:我们前面讲到的〔黄钟·红衲袄〕谱式:去平×、××平(韵),仄×平、×厶平(韵,可上),仄×平、平厶上(韵)。×平仄厶平(韵,可上),×仄仄平平(韵,可上)。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去上(韵)。例曲:那孝子见高皇斩了蛇,助萧何立大节,荐韩侯劳肝血。渔樵作话说,千古汉三杰。想着云外青山,纳了腰间金印,伴赤松子归去也。(元·徐德可)曲中第六、七句“想着云外青山,纳了腰间金印,”这种句式,看上去,就是普通的二二二句式,没有两样。但是,曲谱中明确要求,必须是“仄平、×仄平平,××、×平平仄,”所以,此二句中,首二字必须独立,后四字可随意组合。象此类句式,它们中的首二字,我们也常常把它看看“领字”。“想着云外青山,纳了腰间金印,”句子中的“想着”“纳了”,就是典型的二字领字格。</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曲海拾贝》1•史高座老师新作</p><p class="ql-block">〔双调·水仙子带折桂令〕我们古诗词班(新韵)</p><p class="ql-block"> 你说他写笑声稠,你画他读岁月留,你经他纬长宽厚。同心踏绿洲,展风华再上层楼。八方路,四季图,乐滋滋放眼回收。【带】乐滋滋放眼回收,古韵相随,传统重修。大写人人,高歌岁岁,脚步纠纠。风云雨任它晃悠,鸟兽鱼莫问谁牛。诗海凝眸,诗骨封侯,思绪无穷,思韵清幽。</p><p class="ql-block">《曲海拾贝》2•王巨山老师新作</p><p class="ql-block">〔黄钟·刮地风〕曲痴</p><p class="ql-block">嚼得津津满口香,味正如觞。吟来句句满心狂,曲韵如芳。和她同醉,和咱同唱。一字千金,满篇欢畅。管他甚调腔,管他甚曲章,活像个陈醋泡的蒜头王。</p> <p class="ql-block">【走进元曲】(64)</p><p class="ql-block">作者 赵善庆</p><p class="ql-block">中吕·普天乐</p><p class="ql-block">江头秋行</p><p class="ql-block">稻梁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飞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推荐语:</p><p class="ql-block"> 该曲子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想了想,主要有如下感觉吧。</p><p class="ql-block"> 作品语言如白话,语气活缓,意境阔大而深沉。</p><p class="ql-block"> 其中的物态形象生动,描绘了一副江上秋景的壮阔画卷。然而其中的一声过雁,则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尤喜欢“黄添篱落,绿淡汀州”句。</p><p class="ql-block"> 元曲是最好的老师。[玫瑰][玫瑰][玫瑰]</p><p class="ql-block">推荐人:秦岭散曲 郭卫红</p> <p class="ql-block">《元曲浅识》(散曲基本教材之一)</p><p class="ql-block">接上期:</p><p class="ql-block">散曲与词不同之处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p><p class="ql-block">1,体式的不同。</p><p class="ql-block">散曲的形式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学元曲首先当学小令,清人刘熙载说“曲家高手,往往尤重小令。盖小令一阕中要具事之首尾,又要言外有余味,所以为难,不似套数可以任意铺排也。小令是单片曲,相当于词的一阙,形式短小,自由活泼。每首只有四,五句,往往是前面两句起承,后两句转结。例如姚燧《越调•凭阑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本曲是写思妇怀念游子的题材感情真切动人。前两句写思妇感情的矛盾一正一反,把征妇对征人的思念,表现的很细腻。后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矛盾心理的归结,读起来令人有言尽意不尽之感。把再看邵亨贞的《越调•凭阑人•题曹云西翁赠妓小画》谁写江南一段秋,妆点钱塘苏小楼。楼中多少愁,楚山无断头。起句紧扣小画写江南秋景。次句紧承首句说这么好的画当然应摆设在苏小小的楼上。三,四句则是直诉衷情说青楼上卖笑人,其愁肠幽怨象连绵不断的楚山,一眼望不到头。全曲语言清新婉转,用典自然贴切,是一支散曲小令的代表作。散曲也可以用同一曲调,重复填写几遍,几十遍,甚至百遍。用韵互异,首尾句法相同,谓之【重头】。此种形式,大都用来合述一事,或分咏各事。也有用来演述故事.如以一百首《小桃红》曲来咏唱《西厢》故事等。词体单片较少,大部分是双叠,还有三叠,四叠。(例句从略)。曲的小令可以有<带过曲>。当言犹未尽时,续上一首或两首同一宫调的曲子,押同一个韵,组成一支短小的组曲。这有点类似词中的三叠,四叠。</p> <p class="ql-block">秦岭散曲研习会》 组织结构</p><p class="ql-block">顾 问:南广勋 徐瑞理</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刘亚萍 史高座 马水英 罗春红 许连达 郭顺敏</p><p class="ql-block">曲工委荣誉主任:郭卫红</p><p class="ql-block">曲 工 委 主 任:赵根生</p><p class="ql-block">曲工委副主任:李天民 杨继康 鲁清雯 王灵芝</p><p class="ql-block">个人专集主任编辑:李天民</p><p class="ql-block">研习专刊执行编辑:何顺利</p><p class="ql-block">期 刊 执 行 编辑:杨继康</p><p class="ql-block">期刊美篇制作:王灵芝</p><p class="ql-block">个人专集美篇制作:王丽华 王灵芝</p><p class="ql-block">研习专刊美篇制作:鲁清雯 陈昌芬</p><p class="ql-block">出刊总监:郭卫红 赵根生</p><p class="ql-block">编委成员:郭卫红 赵根生 鲁清雯 王雁 王勇 吴长安 李天民 田 丰 王丽华 王亚玲 赵明谦 何顺利 孙宝玲 王灵芝 陈昌芬</p><p class="ql-block"> 秦岭散曲研习会编辑部</p><p class="ql-block">2025.2025.6.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