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华(第十九回》

种志歆

<p class="ql-block">————部队文艺生活点滴</p><p class="ql-block">敲锣打鼓三句半,马儿慢跑女兵艳。</p><p class="ql-block">夜里出山看话剧,电影看到星星散。</p><p class="ql-block">部队文艺生活是比较有传统的,既有专业队伍又有基层文艺骨干,因为军队就是应付战争和保卫国家安全的,积极向上和健康快乐的文艺活动,对调节军营气氛和焕发战士激情,有着条例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曲是那样激发战士的英雄主义气概,行军路边女兵的快板书,又是那样的激发战斗激情。所以部队文艺生活是军营中不可少的一个项目。那时连里有文艺骨干,周日休息时就演出几个排练的小节目;团里有节假日临时组团的宣传队,到管辖的基层去演出;部队还有专业队伍(当然演员水平较高了),经常走南串北到各部队演出。</p><p class="ql-block">一、活跃的连队文艺生活</p><p class="ql-block">军营不能没有歌,歌曲是军营的朝气,歌曲是昂扬的斗志,歌曲是战士的活力。</p><p class="ql-block">行军路上唱《我是一个兵》,训练场上唱《我擦好了三八枪》、《打靶归来》,野营拉练及支农劳动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各连队比赛时唱《团结就是力量》,集会与各连队拉歌时唱《红星照我去战斗》、《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老兵复员是唱《送战友》。</p><p class="ql-block">可以说军营生活中到处有歌曲,而最悠扬的曲调就是每天的起床号、出操号、上课号、熄灯号等,号声不仅悠扬而且铺垫着人民军队革命传统,她陪伴着每个战士的军营生活,她是军营生活永恒的精气神。</p> <p class="ql-block">李强 ( 左 1976)</p><p class="ql-block">部队文艺宣传队小提琴手</p><p class="ql-block">日常歌声最活跃的情景就是各连队集中开会看电影和饭前一支歌。记得有一次在工建大队大礼堂看电影,各部门的连队都到齐了,可是送片子的小车还没来,这时各连队就开始唱歌。</p><p class="ql-block">那天不是一个部门的连队,有工建大队、警卫连,保管队和我们机务连,平常来往少也都没有业务来往,可是拉起歌来谁都和谁不客气。</p><p class="ql-block"> 记得工建大队的一个排长首先指挥自己的部门唱歌,这个排长瘦高个子,动作大气磅礴,使我猛然感到有一种李德伦的身影闪现,他指挥唱了一首《打靶归来》,只见最后一句“......夸咱们枪法数第一,一二三四”,排长的右大臂上扬猛然挥手下收,全连嘹亮歌声噶然收止,那叫一个铿锵提气。</p><p class="ql-block">可是正当我们悦然欣赏绕梁音色之时,那个排长就挑起了战争,只见他向手右侧一指我们喊道“该谁了”,他们连就喊“保管处(我们机务队隶属保管处)”,他又喊“保管处”,底下喊“来一个”,然后就是集体喊那段顺嘴的拉歌谣“革命歌曲大家唱,我们唱完你们唱,快快快!”。</p><p class="ql-block">我们连指挥唱歌的是三排长金兆元,只见他站到了队伍前说到“好!谢谢工兵营战友们厚爱,我们唱一首电影《怒潮》插曲‘送别’好吗”?只见工兵营全体喊到“好好好,快快快”。</p> <p class="ql-block">2008年老战友武清聚会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金兆元 种志歆</p><p class="ql-block">《怒潮》这个老片子是十月动荡后被解放是,这个表现大革命时期的电影插曲动人心弦委婉悠扬,表现了在艰苦时期战友之间的真诚友谊,所以很快就被各连队普遍唱响。“......送君送到江水边,知心话儿说不完,风里浪里你行船,我持梭镖望君还”。</p><p class="ql-block">我们刚唱完,工兵排长就又吼道“好好好妙妙妙,再来一个要不要”,低下就大吼道“要要要”。</p><p class="ql-block">我们排长也不是吃素的,只见他挥手喊到“你也好我也好,有人一旁看热闹,警卫连唱一个”,我们在底下高喊“警卫连警卫连”。</p><p class="ql-block">我们转移了目标,工兵营也就和我们一起喊“警卫连功夫棒,唱支歌儿强强强”。</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那时军营生活的一个镜头,充分表象了生动活波的生活气息和昂扬蓬勃战士风采。</p> <p class="ql-block">汤杰平</p><p class="ql-block">技术勤务营老教导员</p><p class="ql-block">部队有一个老传统就是饭前一支歌。连队开饭前都要集合唱首歌,如果领导有事也是先讲完、再唱歌、最后吃饭。</p><p class="ql-block">那天晚饭集合后,值班排长问队前的领导有事儿吗?队长和教导员都摆手说没事儿,只听排长说“好!请领歌的起头”,一排领歌起头的是《学雷锋》。“人民战士学雷锋,永做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在那里,永不生锈亮晶晶”,唱完排长下令“解散吃饭”。</p><p class="ql-block">忽然这时汤教导员发话“等会儿等会儿”,他看了看值班排长说“这歌我好像听了三天了,是别的歌不会唱呢,还是着急吃饭呢,这饭前一首歌别成了凑合一首歌,来今天我来指挥一首”。</p><p class="ql-block">只见教导员站到队前,扬手一挥起头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一首较长的歌曲,当唱完最后一句“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教导员一个收势说到“好,唱的很有力,只有唱歌充分活动肠胃,才能多吃饭”。</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连队歌唱家宋坤泉 </p><p class="ql-block">另外在连队活跃着很多的业余歌手和音乐小教员,比如宋坤泉就是我们机务队的歌手兼教员,他教唱的《我爱五指山》和《延河颂》都是非常的有韵律,而他的京剧唱腔《打虎上山》也是相当的字正腔圆。</p><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那时最清脆悦耳的一首军旅歌曲是《小草》,战士们都喜欢这首四分之二拍的歌曲,这首歌虽然也很短,可是不论是饭前唱还是行军唱,不论是集体唱还是个人单唱,它的韵律刚劲歌词铿锵,有些战士确实五音不全左嗓子,可是怎么从嘴里哼出来都是那样的悦耳和情感真挚。</p><p class="ql-block">歌词回忆:“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啊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啊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p><p class="ql-block">这首歌贴近战士的情感,那就是戍国卫边默默奉献,环境艰苦乐观昂扬,时刻记住我们是祖国母亲的普通一兵。</p> <p class="ql-block">保管处宣传队到甘肃南线慰问演出时在留坝县张良庙合影(1977年)</p><p class="ql-block">还记得一个镜头,一次保管处开大会,我们那期北京兵一个胖乎乎的女兵上台演唱了马玉涛的歌《马儿呀你慢些走》,开始时是比较高昂和影调准确,可能是由于歌词太长底气跟不上,到中间“哎哎哎哎嗨哎哎”转换颤音时就下滑跑了调,结果这个女兵就被男兵暗地里起了个绰号叫“马儿”。</p> <p class="ql-block">郭瑞琪老战友</p><p class="ql-block">老战友们天津聚会 当年的连队文艺骨干在唱秦腔《临行喝妈一碗酒》</p><p class="ql-block">二、独特的电影生活 </p><p class="ql-block">大山里有一个小礼堂,可是看电影是坐不下的,所以看电影就是在夜间。我们那个山沟里分三个放映点,进口的一号哨所,中间的工建大队,最后的保管处机关广场。</p><p class="ql-block">放映员和送片子的小车司机非常的辛苦,第一个点放完后就赶快将片子送到下一个点,如果是一夜三个片子放映,又是三个点儿看,那就是更加的忙活。有人会问不会明天再放吗?</p><p class="ql-block">我们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我们得知片子是我们从宝鸡市借来的,当时老片子拷贝非常少,地方上有时是先优待部队放映,所以我们怎么能耽误呢。</p><p class="ql-block">一部片子借来后白天是红岭放,晚上是红川放,第二天就要送回几十里外的宝鸡,所以不能不连夜放。记得刚到部队的一九七六年,我们和地方一样,就是八个样板戏和《春苗》、《红军桥》等几部片子,整天轮回放映,那时倒是晚上天一黑放映正常,但是谁也不想去看,可是不想看也不行,因为部队是整体行动,只要值班排长晚饭一通知有电影,饭后我们就要穿大衣、背枪和拿上小板凳集合出发,冬天走五六里的夜路确实有点儿费劲,但除非值班和病号谁也不许留下。</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六年十月后被解放的片子越来越多,看电影的次数也就越频繁,时间也就越没有谱,有时刚熄灯睡了两个小时,就听见值班排长吹哨“起床看电影”,大家真是迷迷瞪瞪的到了电影场,好在解放的片子比较吸引人,所以抱枪睡觉的就少了记得我们当时看了很多文革前老片子,如《大浪淘沙》、《怒潮》、《早春二月》、《槐荫树》、《冰山上的来客》和进口片《追捕》、《佐罗》、《摩登时代》等等。 被解放的老电影对我们大有感染,使你从赏多不美的单调审美疲乏症中,看到了什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环境,从屈指可数中看到了新中国还有那么多的优秀文艺作品。</p><p class="ql-block">对我本人感染较深的是《冰山上的来客》这部军事题材的电影。它不仅题材好、艺术性强、演员刻画到位,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革命历史和军事智慧的结晶所在。</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排长表演者梁音有力刻画出了一个老军人的智慧和情感,他的三个班长配合协调文武彰显各有阳刚,新战士阿米尔纯洁勇敢不畏艰苦等等,这些情节都特别贴合部队的实际,使我们的战士感到亲切如己。</p><p class="ql-block">特别是在一班长和两名战士在高山哨所冰雕式牺牲的景色出现,排长鸣枪高喊“一班长”!同时高昂“怀念战友”的乐曲奏响,把战士们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我看到这时战士们没有一个抱枪睡觉的,大家都抬头注视着荧幕,有人还在用手静静地摸那不轻弹的眼泪。</p><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的电影看后是另一种激情,比如《追捕》、《槐荫树》和《早春二月》等情感片看后,回去熄灯后,总有人是老翻身睡不着,床板嘎嘎作响,连平常不失眠的也失眠了,只听班长喊到“快睡觉,别看个电影就失眠”。</p><p class="ql-block">其实班长也没有睡着,那时都是青春小伙子,又住在深山沟的军营里,这些电影对“青春作用”应该是有“勾引”的,也是可以理解的。</p> <p class="ql-block">三、最昂扬雄壮最昙花一现的歌词</p><p class="ql-block">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歌词,这首集体填词的国歌又名《继续革命的战歌》:</p><p class="ql-block">前进,</p><p class="ql-block">各民族英雄的人民!</p><p class="ql-block">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p><p class="ql-block">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p><p class="ql-block">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p><p class="ql-block">前进,前进,前进!</p><p class="ql-block">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p><p class="ql-block">前进,前进,前进,进! </p><p class="ql-block">我们那时一到开饭和集会时都唱这首歌,领导要求一定要唱熟。由于《义勇军》的曲调没变,歌词又是按照原律格填词,所以战士们很快就唱的激昂雄壮了。</p><p class="ql-block">不过没唱多长时间,国歌就又恢复了田汉的原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赵健良 田继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7月太白县公路边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四、百里出山看话剧</p><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六年的十二月,一天上午我们队操场上来了六辆解放带篷车,原来是来接我们全队下午去宝鸡看话剧《西安事变》,因为那年正是西安事变四十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说去宝鸡看话剧,有的新兵非常高兴,说这回可以逛逛宝鸡了,可是有经验的老兵说“逛个屁,看完就得回来”。下午起床后三点钟各排上车,加上我们的生活车一共七辆,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出了一号哨所还有其他部门的车在等待集合,长长的车队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进非常壮观,因为我们不是野战部队集结出行机会很少,所以一到太白县的农户处,路边老百姓都看着我们出奇,不知道部队有什么行动。</p> <p class="ql-block">种志歆(2010)</p><p class="ql-block">一号公路桥头留影</p><p class="ql-block">从驻地开始我们要翻分水岭到太白,自太白翻秦岭峰到潘家湾路口左转进宝鸡,一去就是小一百公里。那时的公路都是石子儿山路,一路颠簸摇晃晕晕乎乎的进了宝鸡,好像就是在部队办事处附近的一个小剧场看的话剧,是由陕西话剧团演出的。</p><p class="ql-block">这个剧场宽敞明亮,不过比我们部队的大礼堂而言还是小了很多。话剧不是很长,剧中主要的主人公就是周恩来、蒋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情节就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陕西临潼华清池兵谏蒋介石,剧情演到张学良送蒋回南京幕终。</p><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是从山里出来的,所以我们都穿着羊皮军大衣,只见两边坐上的老百姓,就想看怪物一样望我们,可我们比较的沾沾自喜,因为山沟里没有老百姓,我们能在宝鸡和老百姓同堂共椅,大概也算是军民融合吧!所以看我们这些山沟里的兵,个个坐的的腰板笔直。</p> <p class="ql-block">左起:种志歆 赵健良 国强 田继忠</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宝鸡青铜器馆留影</p><p class="ql-block">看完话剧我们出门就上军车,立即原路返回驻地。披星戴月颠簸如旧的又钻回了深山,不过回去比来时人们安静多了,一个是困了一个是饿了,再有就是夜车人们的视线不用向车外东张西望,什么也看不见,白天那种看深涧望峭壁爬高坡的恐惧心情受到了约束,所以大家都在昏昏欲睡,夜风很凉,可是大家挤在大箱里还不显冷。</p><p class="ql-block">进一号哨所时稍微停了一下车,然后夜里十二点多我们回到了驻地,这时炊事班已经准备好了晚饭(夜饭),三个菜一个胡辣汤,大家急急忙忙的吃完就睡觉了,记得第二天是九点钟吹的起床哨。</p><p class="ql-block">这是部队服役期间唯一一次集体出征宝鸡,也就是一次宝鸡短暂逛夜灯,有的战士连宝鸡什么样都没看到,特别是有人复原时说“我当兵几年没去过宝鸡”,可有人就调侃说“你去宝鸡看话剧不算去宝鸡”,那个战士无言以对,只能遗憾的摇摇头。</p><p class="ql-block">这正是:团结紧张加活泼,部队文艺活动多,战士激情在戍边,心中遗憾不言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