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它的前身为1896年由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以培养工程和管理人才为宗旨。经过近13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建没成为一所“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p> <p class="ql-block"> 徐汇校区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校区,这里保留了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作为交大文化历史的象征,徐汇校区不仅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城市中一片融合历史与现代的学术绿洲。</p> <p class="ql-block"> 学校大门建校时为木质牌楼门。1934年,校友不忘母校培育之情发起重建校门,1935年6月改建成此仿古宫殿式建筑,朱门碧盖,颇为美观。</p> <p class="ql-block"> 徐汇校区以历史建筑群与自然景观交融而著称。校园内茵茵绿草、林荫掩映,最著名的是梧桐大道。</p> <p class="ql-block"> 走进百年校园,仿佛穿越民国时期,校内的老建筑更是散发着独有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中院始建于1899年,为南洋公学创办后的第一座教学楼,其建筑风格融合了西式殖民地外廊式特征与简洁的文艺复兴元素。这里不仅是南洋公学早期办学活动的核心场所,还见证了我国近代教育体系探索。教育家黄炎培、艺术家李叔同等曾在此学习并受到早期科学教育与进步思想的熏陶。</p> <p class="ql-block"> 上院建于1900年,英伦文艺复兴式风格,是南洋公学时期的大学部。许多著名校友如李叔同、邵力子、黄炎培、邹韬奋、陆定一等都曾在此楼学习过。1954年重建后的大楼延续以前的名子,被命名为新上院。在一楼大厅有创始人盛宣怀的雕像,滿满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 建于1923年的盛宅是盛宣怀住宅,现为校友之家于2017年4月开放使用,成为校友们的重要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 建于1919年的新中院采用从南洋传入的外廊式建筑风格,是如今上海地区保留的为数不多的此类建筑。新中院目前为董浩云航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的董浩云,开创了中国、亚洲及至世界航运史上的多项第一,享有“现代郑和”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内展示有大量图片,文献资料及航运模型。中国四大船型乌船、沙船、广船、福船及郑和下西洋船等在这里展示。</p> <p class="ql-block"> 航运博物馆外的铁锚雕塑高达4.8米,不仅展示了航运主题,还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航运文明。</p> <p class="ql-block"> 工程馆(1931年),回子形钢桁架结构,彼誉为“中国最现代化教学实验楼”。</p> <p class="ql-block"> 执信西斋(1929年)采用欧式折衷主义,砖木结构,中部与两翼均为三层。最初为学生宿舍,钱学森、黄旭华等校友曾居,铭刻红色记忆。</p> <p class="ql-block"> 总办公厅是学校行政中心,仿欧洲古典主义式样,1933年竣工,体现出庄重与勤谨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文治堂最初建于1900年,用于全校的集会活动。是为纪念唐文治校长对学校的卓越贡献而建。</p> <p class="ql-block"> 科学馆始建于1947年,建筑采用三层红砖砌筑的现代主义风格。科学馆原称“哲生馆”),以纪念前校长孙科(字哲生)。</p> <p class="ql-block"> 校园内风格各异的建筑,不仅是交大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的一部分,无论是学者还是游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独特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执信西斋楼前的饮水思源碑,由交大1930届毕业生发起建立,碑上刻有“饮水思源”四字,旨在表达母校的培育之恩。</p> <p class="ql-block"> 体育馆、郑坚固体育中心为师生提供锻炼身体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浩然高科技大厦高24层,是徐汇校区最高建筑,因世界建筑业知名企业家殷之浩先生捐资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上海交通大学在1996年建立了百年校庆里程碑,上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的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里程碑和大草坪一起见证了交大的辉煌历程,这里是感受交大文化氛围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在里程碑广场对面,是英雄群雕纪念碑,建于1991年,纪念从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年轻生命的交大英烈群体而立。</p> <p class="ql-block"> 五卅纪念柱,建于1926年,为纪念五卅运动中牺牲的文通大学附中学生陈虞钦、吴恒慈烈士而立。</p> <p class="ql-block"> 史穆烈士墓,建于1950年,为纪念解放战争时牺牲的交通大学学生运动骨干史霄雯、穆汉祥两位英烈而立。</p> <p class="ql-block"> 杨大雄烈士墓,建于1948年,为纪念1945年牺牲于抗日疆场上的交通大学从军青年学生杨大雄而立。</p> <p class="ql-block"> 日晷台台柱上镌刻着“与日俱进”四字,寓意着交大人始终能够勇立潮头、追求卓越。</p> <p class="ql-block">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作为交大校友,学校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特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并对外开放。馆内有科学家纪念馆,收藏保存着6万1千余件钱学森文献、手稿、照片和实物。</p> <p class="ql-block"> 光辉的岁月,辉煌的成就。时至今日,上海交通大学已成为国内双一流的高等学府,徐汇校区也成了目前国内唯一一所跨越了3个世纪至今仍在使用的大学校园。</p> <p class="ql-block"> 走出校门,回首校园,校园内仿佛回荡着“群英汇聚,同舟共济,远航彼岸,为自强而奋发,为人类多贡献”那激昂的旋律。</p> 谢谢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