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越南!14、广东之广州(下)

井水

<br>14、广东之广州<br> 半睡半醒的,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看时间,才不到下午五点。这么小的屋里,不睡觉的话,根本没办法在屋里待着。起床,把身上穿的衣服都洗净晾好,又冲了一遍澡,换好衣服出门溜达。<br>  在附近的流花湖公园转了一圈,出来扫了辆美团单车,骑着直奔陈家祠堂。<br><br> 据介绍,陈家祠堂又名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是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宗亲合资兴建的宗族祠堂。主要用于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陈家祠堂是广东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工艺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现在,这里是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br><br> 在陈家祠堂游走,让人惊叹的是遍布宅中的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色调五彩斑斓、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特别是整幢建筑的中心——聚贤堂,其屋顶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br><br> 听导游讲解:广东省所有的陈姓族人,只要捐四十两白银,都可以将其祖先牌位放入陈氏书院的神龛中供奉。看着凝聚了无数陈氏宗亲、艺术家、匠人心血的伟大建筑在国家的保护下得以完美呈现,每一位参观的游客心中都感到由衷的欣慰。只是,那些散布世界各个角落的陈氏后辈儿孙,看着神龛上曾经密密麻麻的祖先牌位,如今空空如也,不知他们的心里会作何感想!<br><br> 做为国家一级的广东省民间工艺博物馆,这里还展出了各种木雕、玉雕、刺绣等艺术作品。<br>  陈家祠堂绝对是广州市所有旅游景点中最值得参观的所在。“古祠流芳”,曾经多次被评为广州新八景第一名。<br><br> 从陈家祠堂出来,骑了单车,一路向南,过华林寺历史文化街区,到了沙面岛。<br> 可惜,到了沙面岛的时候有些晚。暮色中,一座座造型各异的小洋楼映掩在一棵棵大树的暗影之中,加上浓荫之中昏黄路灯的陪衬,使沙面小岛的街街巷巷仿佛成了拍摄鬼电影的片场。<br> 步上人民桥,走到珠江对岸,看落日在江面渐渐沉没,晚霞在西边由金黄变玫红再一点点暗下来。水波摇荡,摇碎了满江的金辉。游轮驶过,五色的霓虹闪闪,呼应着水面的金波和天边的彩云。<br> 桥上有男模和女模,各带着一众的服装师、化妆师、摄影师、灯光师,忙前忙后地拍照片。模特的小脸棱角分明,身体打上珠江落霞的光影,再调和上冷峻的眼神,能想象出拍成的画面肯定都带有金属的质感。<br> 就这样坐在珠江岸边,吹着江风,看万千灯火璀灿,如天空银河闪烁……<br>  当然,趁吹着江风的档口,我成功买到了四月二十三日早上十点十分广州到呼市飞机票。价格是五百八十元。只是需要先在厦门中转,停留一小时四十五分,然后还要在长治经停五十分钟,到达呼市是下午十八点零七。这样,我在广州只满打满算,只有两天的游玩时间。<br><br> 广州第二日的行程,基本被几个博物馆占用了所有时间。<br> 十三行博物馆。第二天早上,因为想重新去沙面体会广州一百年以前的繁华旧影,于是又跨上单车,一路向南而去。路过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停车进去看了一眼。<br>  这个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位于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之上,展厅用文字和图片,梳理了清代广州十三行的历史脉络,并展示了与十三行贸易相关的各种遗存物品,主要有广州彩瓷、通草画、广绣、象牙器、外销扇、五常家具以及银器、珐琅器、玻璃画、水彩画、油画、漆器等,涵盖了清代广州的主要外销工艺品,这些展品全部由中外人士无偿捐赠。<br><br> 在展览的结束语中有这样一行字:“十三行的历史展现了广州人诚信务实、开拓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br> 我就呵呵了!展板上有一张表格,上面标明着自1758年至1837年鸦片战争前,89年间十三行欠外国商行的商业欠款,额度从一万一千两白银到一百万两白银不等。这,能说是“诚信务实”吗?<br> 另一张展板:“贸易逆差与鸦片走私。在十三行的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贸易出超地位,西方殖民者为扭转贸易逆差和牟取暴利,竟然不顾道义准则,把罪恶的鸦片作为商品,以武装走私的形式赎运到中国。”赎运到中国?是赎运给十三行吧?难怪十三行要“开拓包容”呢。<br> “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诺大的中国,只准许这十三家商行与洋人作生意,用屁股也能想明白,这十三家商行的背景决对不可能是等闲之辈。人家当然要“敢为人先”了!<br>  十三行,一个官商勾结垄断海外贸易的怪胎!<br><br> 这个十三行博物馆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出口海外各种各样黑漆描金、描银、象牙、骨雕、螺钿扇骨的折扇,精美异常就不说了,关键咱们出口的扇子还让人家欧洲人玩出了扇语:用左手挥动扇子是被人监视;扇子大张开是请你等我;右手执扇置脸前是请跟随我……<br>  我靠!玩把破扇子还得有当间谍的潜质。<br><br> 从十三行博物馆出来,在沙面岛的小巷子溜达了一会儿。昨晚虽然到了沙面岛,但没有好好看,现在正是观赏的好机会。沙面基督堂、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巴洛克风格的广东外事博物馆、澳大利亚建设师设计建造的海关馆舍、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汇丰银行旧址、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的苏联领事馆……<br>  太多了,看得人眼花潦乱,只能走马观花看一下外观。其实,这些建筑基本都不对外开放,里面究竟作何用处,谁也不知道!<br><br> 出沙面岛向东,从人民桥下穿过,有沙基惨案纪念碑。这个“沙基惨案”是上过中学历史课本的。再向东百米,就是粤海关博物馆。<br><br> 粤海关博物馆又称“大钟楼”,建成己有一百一十年的历史,属欧洲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该建筑被视为广州近代西洋建筑的典范,也是新世纪“羊城新八景”之“珠水夜韵”的标志性景点。<br>  可能是粤海关博物馆的展出内容太过专业,或者是看展的态度不很认真,我对其中的展品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但我却记住了这幢建筑异常奢华的内部:马赛克贴成的护墙、停放在顶楼的牵引电梯。<br><br> 沙面正东八点多不到九公里,珠江岸边就是广东省博物馆。我两条腿拼命蹬着美团单车,到了博物馆前面也己经中午十二点。这里隔着珠江海心沙亚运公园的亚运看台,南面正对绰号小蛮腰的广州塔,是观看小蛮腰妙曼身姿的最佳位置。而绰号“月光宝盒”的广东省博物馆,单从外表来看的话,矩形,黑色,立面开有大小不等的拼接矩形凹陷玻璃窗,跟人家小蛮腰放在一起,真是不能比。人家小蛮腰有玲珑的曲线美,广博呢,只是一只四四方方的黑盒子。<br><br> <p class="ql-block">  我去参观的时候,广东省博物馆内部有许多展厅正在重新装修或布展,不对游客开放,导致博物馆内所有展品中流量最大的那只广宁玉雕白切鸡没有看到,这算是一个挺大的遗憾吧。其余, 信宜铜盉、雷州窑釉下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 端石千金猴王砚、明德化窑张寿山塑负书罗汉像、金漆木雕大神龛、南宋鎏金腰带、元白玉镂雕龙穿牡丹盖钮、广彩人物双耳盖盅、磁州窑《西游记》故事图枕、石湾窑黄炳塑素胎金丝猫,基本都看到并拍有照片。</p> 这些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有感觉的是磁州窑《西游记》故事图枕。小说《西游记》是明代的作品,而这个磁州窑《西游记》图枕则产自元代。从瓷枕的图案上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元代就己经成型。瓷枕图上,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白龙马的形象与明代小说别无二致,区别是沙和尚。明代小说中的沙和尚挑着行李,而元代瓷枕上的沙和尚则是跟在白龙马屁股后面为唐僧打着黄罗伞。<br><br> 广东省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特展,《群星点亮的夜空——波斯文化艺术瑰宝展》,则是真正的令人惊艳!各种陶器、玻璃器、铜器、镶嵌宝石的金器、纯羊毛地毯,仿佛带着波斯湾海水咸咸味道的异域之风扑面而来!<br><br> 其中有一只出产于公元十二到十三世纪的米纳伊彩波斯爱情故事陶碗,碗中央的一对恋人明显带有东亚人的面部特征,只是旁边的说明铭牌上并没有标明这对恋人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也许,他俩是波斯人眼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董永与七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