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年一度端午节。在这个潇湘儿女及全球华夏子孙都竞相龙舟争渡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隆重日子里,很多的人们都在争相包粽子,佩香囊,掛菖蒲艾叶…。我想,历史上深层次精神上的纪念应是宋代诗人陈起的诗词《端午》里的“闭门风雨读离骚”之名句。见贤思齐,我“也读九歌吊屈原,湘水乡情咏湘君”。屈原诗里湘君是舜帝,我咏湘君却是位姑娘。</p> <p class="ql-block"> 我下放当知青被船厂招工回长约一年之后,这其间经历了一埸运动的批斗磨难,又被厂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遣送回八百里洞庭湖畔岭北垸,在湘水之滨茶湖潭公社再次被下放农村的特殊经历时,“屋漏又逢连夜雨”,祸不单行,因为我的少不更事和误会偏见造成我接着又与初恋琪儿姑娘分手了。玻璃心碎了一地,我仿佛陷入了无底深渊,不能自拔了。</p> <p class="ql-block"> 接踵而来的打击让我痛彻心扉,刚开始,也就是我灰头土脸,每天意志消沉时,善良朴实的村民们包容接纳了我;客观公正的大队公社领导信任使用了我。大队党支部安排我代课教书、值班保卫,甚至抽调我参加了征兵政审工作。</p><p class="ql-block"> 被大队部安排在大队基建工地值班搞保卫工作后,我已经从刚刚被遣送下乡的颓废状态逐步走出来了。老大队部是个岭北围少有的老式庞大的胡家大屋地主庄园。那位解放前就在长沙读书,后在某大学任教的胡家后人,清理阶级队伍时也遭遣返送回了湘阴岭北围。相处久了后,共同的遭遇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我被他文革前老牌大学教授的学识折服。在冬季寒冷的漫漫长夜里,胡教授的谈古论今和文史典故成了温暖我思想的良方。胡教授谈得最多的就是历史人物,他谈到:纵观历史上圣贤忠良遭受罢免贬谪者先有太史公受腐刑忍辱著《史记》;写过“铁马冰河入梦来”,多次遭受朝廷罢免贬谪的陆游,对人生从来不曾失望过,他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多么令人充满信心的诗句,鼓舞了多少人从绝境中奋发图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东坡先生“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实我辈楷模。至于写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柳宗元贬谪潇湘后才有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杜甫和吟诵《离骚》、《九歌》等不朽诗篇的屈原能夠先后同葬于汨罗江畔。“一江两诗圣”的神奇巧合,使潇湘大地上的汨罗江,有了宝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笔下“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的盛名!</p><p class="ql-block"> 胡教授感叹地说:“少年不识乡土情,知情已是白发人。”这番经历与感叹,有幸正成了我重拾信心的心灵鸡汤。</p><p class="ql-block"> 肥沃的湖区土地出产了“湖广熟、天下足”的优质稻米,也养育和磨炼了我这个疲惫不堪的、遭受过打击的青年新农民。我前后在这热爱着的第二故乡田野里播种耕耘、辛勤劳动了三年时间。</p> <p class="ql-block"> 接着在这段非常时期中,一次邂逅相遇,我遇到了同校下放的湘君姑娘。在那困窘的年代,她陪伴过我、热爱过我五年时光,给予我无限的企盼和温情。</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在一个岭北区召开全区下放知青工作会议的日子里,会议一切按照正常的程序,无非就是传达文件、主席报告、典型发言、分组讨论等等。会议开完,曲终人散,各回各家。但也有分散在各公社不同大队的知青趁此机会,就有些人三三两两相邀赴约,时间宝贵,大家能够在一起话话家常叙叙友情。</p><p class="ql-block"> 我应铁角嘴知青好友张群芳之邀吃过晚饭再回茶湖潭,不然我就只能饿着肚子去行走近20里夜路。</p> <p class="ql-block"> 这位性格开朗充满热情的同校原初二级女生,曾经是著名的八中校女排主力队员,我们原来在学校里就认识的。几个煎鸡蛋、一碟花生米、两碗时蔬小菜,主人这样热情好客,盛情难却。我就自购一瓶当地家酿的谷酒,其间还有一位张群芳要好的同班闺蜜也在同桌吃饭。待客以美酒时蔬,难得一份知青友谊。我边吃边聊边思量,自己存在日前被遣送回乡的难堪敏感身份,自感尴尬。如此这般心存芥蒂,尽管有两位昔日学妹在谈笑风生,独我借酒浇愁,谷酒很快见底。不知不觉之间,天色渐渐已晚,餐毕我就连忙起身告别俩位女同学,夜返茶湖潭。</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旁观者清”,还是张群芳那位闺蜜湘君同学细心,别看她在桌边不言不语,但她看出我的酒喝得应该是有点高了,作为东道主,她也许是不放心我独自夜回茶湖潭。她叫上闺蜜张群芳,俩人打着手电抄近路沿途去寻找喝高酒后踉跄夜行的我,应该是想留我在此夜宿一晚吧?</p> <p class="ql-block"> 刚刚出门还没事人一样,出屋后,深秋夜风一吹,我居然有点头重脚轻,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不要讲走夜路20里回到荆干大队,走不到一公里路,酒劲便湧上头,就倒在公路边,不省人事了。事后我才知道,是张群芳和湘君同学俩人打着手电好容易在公路边找到我。好个“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就是这次醉酒,事后竟然意外促成了我人生中另一段青春故事。</p> <p class="ql-block"> 张群芳当时在铁尧小学教书,下放后,她与同班闺蜜湘君同学情同姐妹,晚上常邀去学校宿舍,俩人总是同榻共床,夜里相伴。事后张群芳告诉我,那晚就是湘君她坚持要去夜寻醉酒人,她俩一道把我这个人事不省的醉酒人扶到响岭队上孟姐家那间“湘君小屋”里,安排我躺下后,俩人才同回铁尧小学张老师的宿舍睡觉。</p> <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农舍孟姐家的大公鸡晨啼把我唤醒,我发现已早早晨归的湘君同学正在灶台边静静地烧火做饭,然后又静静地安排我吃过早饭,再默默地送我到返回茶湖潭的公路上。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什么语言,更无交谈。我酒后虽醒,似乎仍在醉中,只能被动地完全按照湘君同学所做的一切事在配合行动。直到我在返回茶湖潭的公路上被深秋清晨凉爽的微风彻底吹醒了酒醉过的头脑,我这才意识到,这次接受了湘君同学这样大的帮助之后,居然一句道谢的话都没有当面对她说过,我这也太没有礼貌了吧?温柔善良的湘君姑娘给我留下了良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好在我还认识张群芳,返回荆干六队后,我马上提笔给张群芳写信,寄到铁尧小学,这个办法好。书信是我的强项,大笔一挥,我一封“感谢信”书就洋洋洒洒的超过10张纸。信件发出去后,我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当然,已谈过恋爱的张群芳,肯定是个明白人,也是个有心人,她应该是从我洋洋洒洒上10页书信中读懂了我的小心思,毕竟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都是蹉跎岁月中的知青,都是渴望美好生活的同龄青春年华。在笑称自己为“柳毅传书”的张群芳红娘的热心撮合下,记不清是我发出去多少封“鸿雁传书”之后,我这颗受到了被遣送和失恋的双重打击的心灵,又得到了善良温柔的湘君姑娘的安撫和慰藉。虽说不是“腹有诗书”,但也十二年寒窗,我那擅长书信的写作特长为我加分不少。经过铁尧小学张群芳“红娘”拥有首先拆阅权和过度的解读能力,我写的情书一度在铁尧知青中迅速发酵、多方流传。湘君姑娘先是欲肯还拒,随后她情网难逃,终于掉进我“书信爱情”构成的爱河。多年后在一次老知青聚会时,甚至还有当年铁尧的女知青故意背诵我情书中的句子逗我。在当时文化生活缺乏、枯燥、单调的知青生活里,这段佳话,也成为了青春年华的蹉跎岁月中,知青之间的一段让人拿来调侃的趣闻呢。</p> <p class="ql-block">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随后的日子就如大诗人刘禹锡诗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的人生不再寂寥了,爱情产生的力量是强大的,我每天的艰苦劳动不再空虚;我每晚的甜蜜梦乡有了愉快的主题。稻田里满眼黄澄澄的金色谷粒丰收在望;我顿时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信心逐渐成熟、平反应该大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自副统帅折戟沉沙之后,国家拨乱返正、百废待兴。两年来对自己那个“莫须有”的不懈申诉有了湘君姑娘的理解和支持,信心更足,充满力量。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在孤独地命运抗争,我背后还默默地站立着善良温柔的湘君姑娘的温柔爱情的鼓励和支持中,终于盼来了柳暗花明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在1974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在艰苦奋斗了大约三年多后,终于收到了厂党委在长沙市委的督促批复下,为我和另一个同学彻底平反和“恢复荣誉”,历史宣告了我是清白的,风雨过后见彩虹。当然,要特别感谢在我的人生处于最低谷和感情受伤最脆弱的岁月里,一直在我背后坚定地理解信任和默默支持鼓励我的湘君姑娘,是她纯洁温柔的爱情锲而不舍加持下产生的动力。我们之间这份患难见真情的纯洁而深沉的爱情,维持了五年之久,我在另外一篇美篇文章《风雨同舟庆金婚》作了描述,本文就不再重复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海明威先生的名言,只要自己真理在胸,永不言败,信心犹存,他就可以从头再来,东山再起。</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当我们相聚在一起,谈论起那曾经度过的磋砣岁月,青春年华,我们都可以骄傲地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和共和国同年岁的这一辈知青,为了祖国的青山绿水贡献了我们的全部青春!“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我们绝对没有杜甫的才华,更没有屈原创作《九歌》、《天问》、《离骚》的天分,但是,我们贡献在潇湘大地上的青春年华和播撒下的希望种子,曾让潇湘大地这块沃土结出过丰硕的稻谷;曾在潇湘大地这块美丽富绕的田野里书写过我们实现美好理想的华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公元二O二五年六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 农历乙巳年五月廿三</p><p class="ql-block"> 七月文章撰文选图于</p><p class="ql-block"> 长沙市宁乡沩山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