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br></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 2025年6月,我随朋友一起去北疆旅游,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去观赏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牧民的牛羊夏季转场。虽然这是我第二次去北疆,但专程去观赏牛羊转场那还是第一次,兴奋与忐忑交织,特别期待一场视觉和心灵共振的大戏。</span></h1><div><b><br></b></div><h1><b>迁徙是动物界的生存法则</b> </h1><div><br></div><div> 在大自然中,迁徙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确保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自然习性。<div> 候鸟随季节迁徙,春天,从南方返回北方繁殖,秋天再飞回南方过冬。它们因气候变化而进行季节性迁徙。</div><div> 大马哈鱼,在淡水中产卵和孵化,随后游向大海,在海水中生存。进入繁殖期,儿时在脑中刻下的坐标信息会引导它们游回出生地,完成新的繁殖周期。它们的迁徙随繁衍周期而发生变化。</div><div> 东非大裂谷的百万食草动物,追随天上的降雨云层而在草原上游走。因为有云就有雨,有雨就有草,而草是它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它们的迁徙是也是随季节(雨季和旱季),跟着云,追着草而发生的。</div><div> 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牛羊也有着季节性迁徙的传统,在当地被称为转场。与其他动物迁徙有所不同的是,阿勒泰地区的牛羊转场除了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本能外,更有哈萨克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据季节的变换,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草场之间转换,既让牛羊吃上了最好的青草,也实现了草场的轮作轮休,长距离的转场也改善了牲畜的肉类品质和优化了牛羊的基因。 </div> <div><h1><b>阿勒泰地区的地理特点</b></h1> </div><div> 新疆地处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加上大山的阻隔,降雨很少,极为干旱。位于祖国西北的阿勒泰地区却有些特殊。大西洋的水汽在西风环流的带动下,顺额尔齐斯河谷地和哈萨克斯坦斋桑谷地长驱直入,当这些湿润的空气向北遇阿尔泰山脉而向上爬升时,这些远道而来的水汽就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效应,或形成雨水降落、或化为积雪堆在山顶,阿勒泰地区北缘的阿尔泰山成为了绝佳的水汽“收集站”。<br> 有了雪水的馈赠,让阿尔泰山区有着丰富的径流,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穿越阿勒泰的广袤土地,阿勒泰也因此被誉为我国北境的“水塔”。雪水从山上流下,滋养着阿尔泰山周围的千里绿洲,成就了阿勒泰地区牧业的繁盛。<br><div> </div></div></div> <div> </div><h1><b>延续千年的牛羊转场</b></h1><div><br></div><div>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背靠阿尔泰山,阿勒泰地区的草场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带。不同季节因温度差异,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草场其丰盛期是各有差异的。 正因为不同季节不同海拔草场丰茂程度的差异性,才促成了哈萨克民族千百年来恒古不变的季节性牛羊迁徙(转场),以适应草场繁盛的季节性更替。与其他动物迁徙最大的差别在于阿勒泰地区哈萨克牧民的牛羊转场是路径是立体的,既有水平方向的移动,更有海拔高度上的迁徙。</div> 当漫长冬季来临,“雪赶牛羊走”,在远离山区的低海报的“冬窝子”里,牛羊嚼着牧人准备的饲草,舒适过冬,静待春天。<br> 时逢入春,大地回暖,草木复苏,转场的脚步由南向北渐次移动。牛羊将进入春季草场,冰雪融化后的草原有了新鲜的嫩草。<br> 至夏,牛羊又随牧民从山下往山上迁徙,那里有整个春天生养的草地,而且气温不高,蚊虫少,很适合放牧。<br> 当秋风乍起,草枯地黄,转场路线再转而向南,回归到春秋草场。大约在10月份,牛羊将再次返回“冬窝子”,以躲避严寒,顺利过冬。这种随季节变化而进行海拔高程变化的迁徙,也是新疆牛羊转场的主要特点。<br> 阿勒泰地区整个牛羊转场的过程,就是不断向阿尔泰山北进南退的过程,也是一个随季节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草场轮作轮休的过程。 哈萨克牧民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草场进行轮作放牧,不仅保证了牛羊能吃上丰美的青草,而且也让刚刚被啃食殆尽的草场得到数个月的轮休。另外,转场的过程因为增加了运动量,提高牲畜的品质,也通过转场过程的自然淘汰,优化了牛羊的基因。<div> 直到今天,阿勒泰地区仍留存着春夏秋冬四个牧场。每年季节交替时分,牧民都会赶着牛、羊、马等畜群,北上南下进行四季转场。转场过程中,牧民赶着成群的牛羊,沿着千年形成迁徙牧道转场,牛群和羊群所到之处尘土飞扬,转场队伍浩浩荡荡、气势磅礴。阿勒泰地区的牛羊转场不仅是哈萨克牧民的游牧生产方式,也逐步成为了新疆旅游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而复始,四季轮作的游牧方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疆阿勒泰地区夏季转场的盛景</h5><div><br></div><div> 牛羊转场是千百年来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生命和生活的循环,更是他们民族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作为哈萨克族人,他们或许从出生起就注定要过着不断迁徙的生活。尽管转场过程充满艰辛和挑战,但千年牧道上的千年转场,已使得牛羊转场成了哈萨克游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div><div><br></div><h1><b>萨尔布拉克的千年牧道</b></h1><div><br></div><div> 萨尔布拉克,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的一个小村庄。在它的附近有一条哈萨克牧民牛羊转场的千年牧道,在这里每年春季和夏季,牧民会带领牲畜从冬牧场向夏牧场转移,秋季再从夏牧场返回。千百年来,这里周而复始地上演近百万牛羊季节性转场的大戏,也成就了萨尔布拉克一道不可多得的旅游风景线。</div><div> 今年6月,为了去观赏这场一年一度的夏季牛羊转场的盛况,早上5点多,我们驱车近两个小时,7点多钟就来到了这久负盛名的千年牧道。远远地就看见牛羊转场的必经山口尘土飞扬,梦寐已久的牛羊群转场大戏终于拉开了大幕。</div> 随着转场牛羊队伍的走近,我们看到了风尘仆仆,步履匆匆的羊群走来。羊群越走越近,烟尘越来越大,转场的羊群中,往往只能看到带头的部分羊只,更多的都被隐约在尘埃之中了。一眼望去,呼啦啦地似千军万马,呼啸而来,场面非常壮观和震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5> 当然,转场的队伍中还有牛群和马群,只不过相对之下,它们的群体数量更小些,转场速度也更快些。 牛羊转场的宏大场面是外地游客最难以忘怀的,身随羊群一同移动的我们,特别忙碌。或操纵无人机,或操作相机或手机,生怕漏掉一个难得的画面,而对于尘土漫天的工作环境全然不在意,这就是阿勒泰地区牛羊转场的魅力所在。也难怪那么人不远万里前来观赏,更有甚者在牧道边安营扎寨,连日蹲守,为的是一睹着平生难得一见的壮观场面。<div> 再多的语言在这里都显得平庸和苍白,还是让现场的画面来真实叙述吧!</div> 以下视频就是今年6月,在萨尔布拉克的千年牧道,追随转场牛羊所拍摄的牛羊转场的现场实景。<div> 很辛苦!很难得!但很震撼!</div> 一场追求生存的长途迁徙,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成群的牛羊在哈萨克牧民的引导下,翻阅山岭,跨越草原、风餐露宿,为的是对生存的执着追求。哈萨克牧民世世代代传承着这份古老的转场传统,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不屈,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敬畏与顺应,让我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充满了敬意与感慨。<div> 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哈萨克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变化。牛羊转场虽然还在继续,但老人和孩子已经在慢慢地定居下来,因为老人老了,孩子们需要接受受教育。运输帐篷等生活用品的工作已经开始在用汽车来完成,日后是不是牛羊也会用汽车来进行运输,其可能行也是存在的。</div><div> </div><div> 我庆幸自己能见证阿勒泰地区牛羊转场的壮观和震撼。</div><div> 我理解哈萨克牧民传承千年的游牧方式的规律和合理。</div><div> 我期待还有机会再来阿勒泰观赏秋季转场的震撼盛况。</div><div><br></div><div> 大美新疆!大美阿勒泰!大美萨尔布拉克的千年牧道!</div><div><br></div><div><br></div><div> (由衷感谢网络文字和图片资源的提供者)</div>